预见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12-02蒋义仙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内科安徽芜湖241000
蒋义仙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中晚期阶段,患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并且呈进行性发展。在我国发病率约占0.9% ,和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相当,男性占25%,女性占38%,重症患者大多存活不到1年时间[1]。因此,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比较了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采用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心脏结构及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②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能够理解问卷内容,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患者除慢性心力衰竭外,还有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肿瘤、结核、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最终选取慢性心力衰竭脉滴注患者50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44~58岁;体重48~75 kg。试验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5~60岁;体重50~75 kg。
1.2 研究方法
1.2.1 预见性护理方法
1.2.1.1 预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导,使患者情绪稳定。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心放松训练,训练时取静坐或平躺舒适体位,自手部训练开始,依次为上肢、肩部、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臀部、下肢及双脚慢慢放松,10 min/次,每天早晚各一次。教育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1.2 预见性基础护理: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脉搏、体温等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告知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早日康复,但是,需要注意运动方式、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方面,所有的运动均需要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根据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与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应该避免过度劳累,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
1.2.1.3 预见性健康指导:对A期心力衰竭患者应强调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要求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以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为主[2];多进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类食物,预防便秘;少食多餐,减轻心脏负荷。
1.2.1.4 对发病诱因的预见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病史,常有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劳累过度、妊娠或分娩等诱因。应该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输液过快等。
1.2.1.5 对治疗药物的预见性护理:教会患者服地高辛前自测脉搏,当脉搏在60次/min以下时,暂停药物,并寻求医生帮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低血压、头晕、肾脏的损害、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钾,低血钾会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是严重的并发症,应注意预防。服用洋地黄药物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给药,给药前应监测血压、脉搏,当脉搏<60次/min或节律不规则时,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要熟知洋地黄中毒的临床表现:各类心律失常;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头痛、倦怠、视力模糊、黄视、绿视等神经系统症状。若发现有洋地黄中毒表现的患者,应立刻通知医师。对照组均按照慢性心力衰竭给予一般常规护理。
1.2.2 评价方法
1.2.2.1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方法: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
1.2.2.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总共21个条目,各条目的记分采用线形条目记分法进行,分值为0~5分,总分为10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体重、年龄、心功能分级和minnesa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我科正确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minnesa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我科的预见性护理方法正确有效。见表1。我科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脉滴注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PFS评分、QOL评分比较(±s)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PFS评分、QOL评分比较(±s)
注:①P<0.05
组别 年龄 体重 心功能分级 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 53.36±3.9564.48±6.65 3.32±1.3577.20±8.24①试验组 53.12±4.7264.12±6.82 3.32±1.4626.80±9.66①
4 结论
预见性护理也称超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前及实施护理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的转变[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病、心肌梗死等血流动力学负荷比较大的疾病导致心肌劳损,长期的病情使心肌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引起心脏功能的变化(如心室泵血功能降低或者心室的充盈能力降低等)[4],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或水肿[5]。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是一个重大的长远课题。作为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工作,还要了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治疗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心力衰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最重要的是要在患者产生并发症之前,做好预防疾病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状况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患者能自觉地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因此,在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是显得尤为关键。除了掌握所述的护理原则,更要因人施护,做到有的放矢。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发现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心力衰竭脉滴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适合临床推广。
[1] Stanton EB,Hansen MS,Sole MJ,et al.Cardiac troponin I,a possible predictor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ngestire heart failure[J].Can Cardiol.2005,21(1):39.
[2] 刘 芳.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36):7726.
[3] 任南琪,王秀蘅.提高工科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2.
[4] Saini-Chohan HK,Hatch GM.Biological actions and metabolism of currenfly used pharmacologic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urrent Drug Metabolism,2009,10(3):206.
[5]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73.
[6] 贾惠霞,贾会荣.谈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