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子山上的美容师华中师大园林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2014-12-02徐依婷徐悠扬

社会与公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华师华中师范大学环卫工人

文/徐依婷 徐悠扬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

1/华师之绿

华中师范大学七号楼下,笛萧亭旁,草地上默默躺着一块毫不起眼的石碑,石碑正面镌刻“绿魂”二字。石碑下面埋着华中师范大学原园林科姚水印师傅的骨灰。姚水印师傅出生于河南园林世家,一生伺花弄草,毕生精力皆奉献给了桂子山,如今长眠于此,永远与花草树木为伴。

今日桂子山鸟语花香,四季景色宜人,春有杜鹃、牡丹,夏有梧桐、香樟,秋有红枫、金桂,冬有修竹、寒梅。置身于华师校园,恍若世外桃源,实乃喧闹都市里的一块静心之地,读书求学的好去处。然而五十年前的桂子山,穷乡偏壤,“满地萧瑟鬼唱歌,满眼荒山秃岭,哀鸿遍野”,一直以来都是穷人的乱葬岗,毫无名气。自从迎来了华师人,桂子山便获得新的生命与活力。华师人在荒凉贫瘠的山地种植松树,松树枝叶凋落,化作春泥,逐步改变了土壤结构,后又引进樟树、法国梧桐等优良树种。如今,华中师范大学最负盛名的是校园内两万多株桂花,桂花的品种与数量在全国高校都独一无二。

2/环卫工人在工作

秋风阵阵,桂花飘香,惹出人们心中丝丝甜意。当我们尽情享受校园美景时,勿忘饮水思源,感恩像姚水印师傅一样恪守信念,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园林人。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始终将美化校园环境作为己任,热爱岗位、无怨无悔的园林工人,校园的花草树木才能得以滋养,以悦众人。

园艺部——独具匠心的护花人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撒在菊花之上时,当花房的金鱼儿醒来,活泼地嬉戏时,园艺部的工作人员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要为花房的各类花草浇水,仔细检查花草生长情况,并设计园林小景,摆花。

园艺部的高级技术员雷应江已经在华师工作十七年了,他钟情于花草,甚至过年都呆在花房,守护花苗。一个月仅有的两天休息时间也放弃,可见他对园林工作的热爱与痴情。园艺部的部长帅喻春也是身体力行,每天骑着自己的电动车,奔走于学校各个角落,检查花坛情况,从早到晚,难得休息。女园丁简立娜,今年25岁,华农专科毕业,一年种下二十六万颗种子,乐于与花草为伴......

园艺工作贵在精,精为精巧,精细,精心。

精巧在于巧设计。一年一度菊花展是华师的特色名片,享誉武汉,多次斩获大奖。每年十月前后,园艺部的熊师傅、余师傅就要为菊花展准备园林小景的骨架。他们毫无艺术设计基础,仅凭经验与个人的灵感,设计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生动鲜明的小景。今年他们准备展现一个孔雀开屏,以往有做过亭子、水车、龙等,每个小景都不重样,年年翻新。退休后的熊师傅在园艺部找到了余生所爱。

精细在于重细节。伺弄花草,大手大脚可不行。园艺部的工作人员对待花草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倍加呵护。从发芽到绽放、成熟、枯萎,他们参与了花草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对待花草格外小心。

精心在于勤思考。现今社会大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情景交融、人境互动,这一切都需要园艺人员精心安排。例如在喷泉广场布置哪些盆栽,盆栽位置如何安排才能更好地符合华师的人文气质,符合校园文化的最新风貌,都需要工作人员认真思考。四季变换,景色各异,如若再配以诸如诗会、笔会、书展等风雅活动,必能彰显华师“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于是园艺部门在开展赏菊、赏牡丹等活动时定要邀请各类文艺社团,舞文弄墨,吟诗弹唱,好不风雅。

1/华中师大一年一季的菊展,已经持续多年

美景赏心悦目,然而这背后却包含着园艺工人的辛勤劳作。他们不辞辛苦,无论天气恶劣与否,都要出去工作。有时候费尽心思和体力弄好的花坛因为一场暴雨或者大雪,就要全部重新再做。2012年开始,学校规划在主干道的路灯上设置空中花篮,帅喻春跟园艺部的工作人员试验了多种植物,皆因为在树荫下不能生长而失败。后来大家去外面高校学习经验,不断试验,最后选定吉祥草和小叶栀子花。这样多的波折,才有了今日华师校园里的一个个精致的空中花篮。

绿化部——与花草树木为伴的“花痴”

除草、松土、植树、施肥、消毒、修剪.......这是绿化部员工每天的必修功课。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一个轮回,时光荏苒,光阴易逝。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当年的小树苗在绿化部员工的悉心照料下,现已长成参天大树,撒下斑驳的树荫,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些许凉意。大树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绿化部员工的辛勤劳作,是他们忠实的好伙伴。

2/环卫工人在清理枯叶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绿化部的老员工终日与沉默的树木为伴,一心为校园增添绿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复杂繁琐的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校园美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正如那参天大树撒下的绿荫;他们那无怨无悔的工作态度正如那默默无闻的大树,只知贡献,不求回报。

2005年,学校为整治校园环境,将校医院附近的斜坡列为校园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绿化部工人通过回方填土,打造了可供桃树、李树生长的土壤环境,然后组织工作人员种植观赏型桃树和李树,为其浇水、施肥。如今,春雨过后,桃李竞相吐露芬芳,繁华重重,随风而动。峥嵘岁月百十载,华师为国家培养了30万优秀人才,他们像那随风迁徙的蒲公英种子,每到一处便深深扎根,为祖国培养未来的人才。桃李满天下,不是虚言。

绿化部员工对校园的美景如数家珍,言语之间透露着自豪。是他们亲自参与设计,是他们亲手种植,是他们的辛勤培育,才有了今日华师的梅园、桃李园、银杏园、玉兰园、牡丹园等标志性景点,才有了古木参天、森林式的美丽校园。

环卫部——无怨无悔的环境美容师

清晨四点半,是绝大多数人沉浸在香甜睡梦中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同样也是一部分人必须得结束睡眠,开始一天劳作的时间。今年49岁的代阿姨已经在华师后勤处环卫部工作了17年,四点半是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固定的起床时间。

洗漱穿戴完毕后,代阿姨就要前往玉兰园,开始一整天的工作。此时是清晨五点。华中师范大学向来以满山桂花而闻名,此时不仅是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同时也是树木枯萎,花草凋零的时候。代阿姨拿起扫把,将枯枝落叶和垃圾扫成堆,再装进垃圾车,最后将垃圾运走。七点半,是师生陆续准备上课的时间。同学们在上学路上享受着清晨华师清新的空气,明朗的晨光,不知是否注意到了一路上整洁的街道。同学们吃过早饭以后,匆匆走过赶去上课,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环卫工人们和他们的工作。为了不妨碍同学们上课,为了华师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代阿姨和她的同事们数十年如一日,天没亮就开始辛苦劳作,这些都是她们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成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工作,都不该被忽视。

代阿姨的工作远不止扫除街面那么轻松简单。八点早饭过后直到下午工作结束,代阿姨都要一直工作,清除沿街垃圾箱内的垃圾,维护校园内的环境。谈到这项工作,代阿姨欣慰的表示,同学们都很自觉的将垃圾丢入垃圾箱,很少有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给她们的工作产生额外的负担。

素有“火炉”、“炎都”之称的武汉,夏天哪怕是清晨也依然炎热;冬季湿冷,寒风刺骨,哪怕是起床离开温暖的被窝,都是对人身心意志的极大考验。因为是露天作业,大风或者下雨天气,都是对环卫工作极大的挑战。然而环卫工人的工资并不丰厚,甚至可以用微薄来形容。再加上工作量大,露天的工作环境,可以说环卫工作着实是一份非常辛苦的工作。可尽管这样,环卫工人们依然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做好工作。不论早晚,我们都能在校园内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看到环卫工人们挥舞着的扫帚和辛勤劳作的身姿。环卫工人们做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份奉献。

我们常常在思考,何谓做公益,何谓做贡献?其实,园林工人已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解答。热爱工作,恪守信念,服务他人。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他们才会积极思考,费尽心思,努力营造更好的校园环境。因为持有坚定的信念,他们才会在风吹雨打的露天环境里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劳作,毫无怨言。因为一颗真诚为他人服务的心,他们的工作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从中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微小的行动汇聚起来,会形成巨大的力量,刚开始影响一些人,然后慢慢带动一群人,最后逐渐改变社会。平凡岗位上的平凡工作,服务的却是整个社会。我们不应忽视那些默默守护着青山的园林工人,不应忽视在平凡岗位坚守,服务整个社会的小人物。

猜你喜欢

华师华中师范大学环卫工人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华中师范大学: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