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公益偏乡支教同行

2014-12-02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博士

社会与公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支教弘扬孔子

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博士

国务院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农综改协创中心研究成员 毛铖

“踏寻孔子行脚”与“携爱同行”偏乡支教的缘起与发展

公元前500年,为传播教育,弘扬其“礼”与“仁”为核心的儒家理政之道,孔子离开鲁国,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后人概而称之为“孔子行脚”。穿越时空到2008年,为传播公益与志愿服务爱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那些两岸四地的偏乡孩子送去希望与祝福,台湾师范大学发起了名为“烛光一百”的公益支教活动。2009年在“烛光一百”公益支教活动基础上,台湾师范大学又联合台湾、大陆、香港、澳门知名院校发起了名为“Hoping·Download 烛光一百——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活动”,旨在效法孔子周游列国传播教育的精神,将公益与志愿服务爱心播撒到山区偏乡。

2/偏向支教志愿者教留守儿童做作业

3/台北市立大学大学生与支教地孩子

2013年,作为“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活动”承办单位之一的华中师范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共同合作,策划并组织了第四届两岸四地大学生“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暨首届“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偏乡支教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引起强烈社会反响。2014年第五届“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暨第二届“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偏乡支教活动在众多的期待中如期而至,来自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21所两岸四地著名高校300多名怀揣教育梦想的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争相报道与转载。至此,以“青年踏寻孔子行脚”和“阳光支教,携爱同行”为主题的两岸四地大学生偏乡支教活动成为了连接两岸四地大学生,携手同行共同传递志愿服务爱心的常态化公益项目,也成为了两岸四地中华儿女共同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与纽带。

携手两岸四地 共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4年7月4日到28日,来自两岸四地,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两岸四地知名高校,从台湾新北市新竹等县、台中市南投等县、高雄市澎湖等县到宜昌市远安等县、恩施州宣恩等县,从台湾梨山中学、南安中学、竹桥中学到远安县左家坪小学、双路小学,宣恩县宣恩中学。21所高校的共计300多名师生,历时近一个月,不远万里,跨越海峡两岸,走进偏乡,深入山区,传播海峡两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公益爱心支教活动,这不仅仅开拓了两岸四地大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能力,提高了其生存意志,更重要的是“青年踏寻孔子行脚”和“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很好的弘扬与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的公益爱心为那些农村、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和曙光,也带去了五彩斑斓的“外面世界”。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在誓师大会上激动地表示,“‘青年踏寻孔子行脚’和‘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在两岸四地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希望与关爱的种子,也让大学生们从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事实上,正如张国恩所言,希望与爱心让支教的两岸四地大学生们得到历练,得到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让两岸四地的大学生有了共同的民族自豪感,也拉进了海峡相隔的民族情感。偏乡支教异常辛苦,没有空调的宿舍,蚊虫肆意袭扰;没有床铺的临时住所,一个睡袋席地而睡;炎热的夏日,常常是汗流浃背,但没有一个人志愿者叫过苦,喊过累,即使是被“蜱虫”叮咬也同样微笑面对。虽然汉语发音有所不同,语言表达习惯也有些差异,但包容且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丝毫不能被阻隔,在短短的支教活动中,两岸四地大学生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1/生动的课间趣味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坦言,“‘青年踏寻孔子行脚’和‘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偏乡支教让他深深感受到两岸四地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尽管支教的环境比较艰苦,但同学们仍然抱着高度的热忱去关心帮助他人,让他深受感动。” 每天早上六点之前要洗漱完毕,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公共交通前往支教地。7月的“桑拿”高温天气,平均气温达到38摄氏度,有不少队员出现水土不服,中暑,发烧等症状。但正是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志愿服务爱心,让两岸四地的大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播公益爱心进行到底。

小行动牵动大梦想 公益之爱撬动大未来

正如一位港澳台大学生在总结会上所感慨的那样,在这个仲夏,能够与两岸四地的大学生们相遇是缘份。短短的一个月,和孩子们从相聚到分离,回想这个过程,感慨万千。还记得第一天,孩子们用好奇而又胆怯的眼神迎接我们的到来;而我初为人师,也同样是用紧张和僵硬的声音开始了我们的支教生活。但是通过一天天和他们相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渐渐消融了我心中的隔膜。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鼓励着我、给我信心,让我觉得我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他们也同样教会我成长。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孩子们都有着一颗颗纯净剔透的心灵,我们的到来给他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更是打开了他们看这个大千世界的一扇窗。他们是那么渴望接受新知识,渴望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这样的憧憬弥足珍贵。我很幸运我能有这么一次支教的机会,爱的传递是最有力量、最有意义的过程。所以以上种种也汇成了我这趟旅程不凡的意义。

2/志愿申请参与支教的国外留学生

3/志愿者辅导留守儿童作业

简单的教学与辅导,也许只是几句话,也许只是写几道题,画几只小动物,对于两岸四地的大学生来说这既简单又无华,但对于那些从未走出过那个村,从未跨越过那座山的留守儿童们来说,这就是那个“五彩斑斓的外面世界”,这就是他们所能看到的“希望”与“梦想”。两岸四地大学生们的偏乡支教这个小小的行动,或许就牵动着那些山区孩子奋发读书的大大梦想,并伴随着他们一路成长;公益服务爱心的传递,或许就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爱的火苗, 撬动了“中华美德撒满神州”这一祖国未来。这就是支教的意义,爱心的价值。

“仁爱之心,感恩大爱”。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这也是公益服务的精髓。因而,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公益服务之爱有着共同的交集,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递公益之爱理应携手同行。

与此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递公益之爱需要海峡两岸四地中华儿女的携手同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需要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旋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则需要多元化的发展,需要海峡两岸四地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大地五千年璀璨文明的“精华浓缩”,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撒满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而海峡两岸四地的中华儿女同宗一脉,共享这五千年的中华璀璨文明。因此,海峡两岸四地中华儿女们都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共同责任与使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需要海峡两岸四地中华儿女们的共同努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公益无国界,爱心无族别。公益之爱的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的传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响应,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汇聚所有中华儿女的智慧来共同实现;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海峡两岸四地中华儿女的协同与合作,需要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参与和奉献。这既是“青年踏寻孔子行脚”与“阳光支教,携爱同行”偏乡支教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取得长足发展的内在原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公益服务之爱传递生生不息,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支教弘扬孔子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