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

2014-12-02吴春芳王文胜

山东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训练组瑜伽总分

吴春芳,王 朔,王文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武汉430022)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个人和社会功能受损,而个人和社会功能是评价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研究发现瑜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现对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瑜伽训练,调查分析瑜伽训练在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瑜伽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组标准:患者年龄≥16岁;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以外的其他疾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患者和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有抗精神病药过敏史。120例研究者中因提前出院、中止治疗等原因脱落8例,最终完成112例。其中瑜伽训练组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32.2 ±5.9)岁,首次发病年龄(25.8 ±6.0)岁,病程(5.8±4.5)a。对照组55例,男25例、女30例,年龄(32.5 ±6.1)岁,首次发病年龄(26.2 ±6.2)岁,病程(5.2±4.6)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瑜伽训练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瑜伽训练,瑜伽训练采取体位练习和放松休息术相结合的方式。体位训练主要有站式、坐式、仰式、卧式等,由头到脚逐关节进行运动,其中躯干练习有虎式、狗式、蛇式等,四肢及全身练习有角斗式、朝拜式等;平衡练习有立松式等。各种动作相互组合,分次进行。放松休息术是在专业技术人员柔和的语言引导下平躺、调息,然后按指导从下肢、髋部、臀部、腹部、躯干、上肢、头部、颈部等全身各处依次进行放松。由主管瑜伽训练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出“瑜伽处方”,每日1次,每次1 h,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做瑜伽训练,只做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对受试人群分别进行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研究开始前对研究人员进行量表一致性培训。

疗效评定:采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以PANSS总分减分率为主要疗效指标:<30%为无效,30%~40%为有效,50%~69%为显效,≥70%为痊愈。以痊愈+显效+有效为治疗有效,计算有效率。PSP总分越高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越好。总评分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71~100分表示仅有轻度困难,31~70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30~0分表示功能极差,患者需要密切支持或监护。

统计学方法:建立Epidate3.1数据库,病例记录表采用双份录入,核查完毕后转换为SPSS格式,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结束时,瑜伽训练组无效8例、有效10例、显效16例、痊愈23例,有效率85.96%;对照组分别为 89、11、15、20 例及 83.6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见表1。治疗前瑜伽训练组、对照组PSP总分分别为(34.9 ±7.2)、(34.7 ±6.9)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PSP总分分别为(83.9±9.2)、(68.5 ±8.7)分,两组 PSP 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ΔP <0.05

组别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总分瑜伽训练组治疗前 26.54 ±5.90 25.48 ±4.86 53.62 ±6.75 106.22 ±16.09治疗8 周 12.15 ±4.32* 11.82 ±5.28* Δ22.72 ±7.58* 40.21 ±12.90* Δ对照组治疗前 27.05 ±6.13 24.98 ±5.02 55.22 ±5.95 102.67 ±16.53治疗8 周 11.95 ±5.02*16.52 ±4.78*20.58 ±6.75* 48.56 ±14.86*

讨论:瑜伽训练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瑜伽训练运用瑜伽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使求治者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通过瑜伽训练,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1,2]。瑜伽训练已在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许多研究[3~5]表明瑜伽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控制与康复也有明显作用。

本研究显示瑜伽训练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瑜伽训练组PANSS减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主要表现在阴性症状得分降低方面。原因可能在于瑜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6],增强主观意志活动,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激发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应激能力[7,8]。阴性症状的有效缓解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改善生活质量,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积极有利条件。

本研究显示瑜伽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PSP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瑜伽训练组PSP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个人和社会功能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个人和社会功能恢复也是治疗的最终目的。相关研究提示瑜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在生理方面,瑜伽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9],诱导外周生成和释放一氧化氮,还可上调疼痛患者的内啡肽水平,下调正常人的内啡肽水平[10],上调褪黑激素的水平等。而瑜伽的心理效应可能是通过伏核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的释放产生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可能是瑜伽训练心理性疾病的基础。

综上所述,瑜伽训练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随访加以验证。

[1]Moadel AB,Shah C,Wylie-Rosett J,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yoga among a multiethnic sampl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J].J Clin Oncol,2007,25(28):4387-4395.

[2]许晓虹.瑜伽防治慢性病的原理和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65-68.

[3]Kirkwood G,Rampes H,Tuffrey V,et al.Yoga for anxiety: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search evidence[J].Br J Sports Med,2005,39(12):884-891.

[4]Pilkington K,Kirkwood G,Rampes H,et al.Yoga for depression:the research evidence[J].J Affect Disord,2005,89(1-3):13-24.

[5]章幼琴.瑜伽对几种常见疾病的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6):666-668.

[6]朱亚珍.瑜伽练习对改善焦虑症患者负性心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61-62.

[7]李海,尚艳华,钟惠雅,等.瑜伽姿势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新医学,2010,41(6):397-399,411.

[8]解静,陈芬,郭楚如,等.瑜伽练习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5-1068.

[9]Kjaer TW,Bertelsen C,Piccini P,et al.Increased dopamine tone during meditation-induced change of consciousness[J].Brain Res Cogn Brain Res,2002,13(2):255-259.

[10]Yedri N.Yoga for control of epilepsy[J].Seizure,2001,10(1):7-12.

猜你喜欢

训练组瑜伽总分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Hello White瑜伽馆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练瑜伽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