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4-12-02天津市西青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安玉静

天津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书教育教师

■天津市西青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安玉静

谈到教师读书,便绕不过“为了什么读书”这样的话题。为备课?为应试?为撰写论文?为炫耀知识?为获得财富?为享受乐趣?还是纯粹为了填补空虚、打发时间?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对于“读书”的感受。我将其归纳为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我想,这并不只适用于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基层教育行政机构管理人员,更可推而广之,赠予每一位想读书、爱读书的朋友。

对于人性自身的反思与探索,自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之后便从未停止。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以至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一句,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那么,如何认识自己?不外乎两种途径:检讨自身阅历与分享他人体验。当时间和空间将我们一生的经历圈定在有限的范围内时,阅读就成为了将有限拓展为无限的重要途径。文学巨匠罗曼·罗兰曾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台湾电影人吴念真感慨:“阅读最大的乐趣无非是与自己的生命经验相互交换印证。”

然而,巨大的生存压力、纷繁的物质刺激,以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正逐渐蚕食着人们对于深度阅读的耐心,也日益剥夺了人们进行深入思考的权利。重拾“读书”的能力,才能脱离这种焦灼、浮躁的状态,才是人实现自我救赎的最佳途径。

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度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淖,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学内容的局限,教育方式的刻板,既磨灭了教师的才华与激情,也扼杀了学生的爱心与创造力。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同时也是建设“书香校园”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他多年来致力于从政策、实践等各个角度推动全社会在基础教育中灌输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号召教育工作者多读书、读好书。他在一次关于创建“书香校园”的讲话中谈道:“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他不读书,他是走不远的,包括你教课;如果你没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你只是根据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来教书的人,永远是走不远的。所以,我觉得:阅读、应该让我们的教师能够精神起来,应该让我们的教师能够丰富起来,应该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读书的引领人。这种引领是非常关键的,没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永远不会有热爱读书的孩子。”

的确,读书,是教师精神生长的最好途径。

读书可以拓展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信息时代,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能力往往远在教师之上。而科学、文化本身及其研究方式、界定方法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仅仅局限于自己以往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说法统治天文学界70余载,而冥王星最终于2006年被除名。如果教师仅仅告诉学生,考试题目中出现太阳系行星数量,答案已不是9颗,而是8颗,显然这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对于冥王星被除名的原因,学界似乎也尚无定论。但如果教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便会形成一种开放和探索的学习氛围,找到问题的答案也不再是终极目标。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对教师来说,将获得比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更卓越的成就感。

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人文关怀精神。什么是人文素养?就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不论是时下人们热衷的“人本教育”,还是古人所推崇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说的其实都是让教师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会思考、有感情的“人”的个体。如果我们的教师愿意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将会发现,那里的“五彩斑斓”与“曲径通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于是他们外在的种种言语与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反过来,在学生眼中,“老师”也不再意味着不安与恐惧,而是热爱与崇拜的对象;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双方,而是打成一片的朋友。学生的喜怒哀乐可以与你分享,学生的困惑疑问可以向你倾诉。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交流对象的认同。当师生之间的沟通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照,作为教师将体验到更加充实的自我存在感。

读书,还可以帮助教师升华职业追求,建构起更加完善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将教师的职责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这里的“道”,既可以狭义地理解为“仁、义、礼、智、信”等人类社会基本道德要求,也可以广义解释为天地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无论哪种解释,都明确了一点,教师的职责,并不只局限于传授知识。于是,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成为教师职业素养中必备的要素。历代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中无不深深浸透着书写者对人间苦难的悲悯、对人类爱与智慧与坚韧的弘扬,而每个人类个体的存在,在历史长河中都是渺小而又恢弘的一个篇章。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正是认识人本性的一种捷径。教师对真假、善恶、美丑的评判,每分钟,每堂课,每一天都在不断地熏陶着学生。青少年时代所接受的教育,往往会决定人一生的价值取向。只有当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一生所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时,他才能够真正负责地进行自身文化素养的建设和内涵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终身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学校毕业以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一个人的自我教育,靠的正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他说:“当一个人在上学的年代里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毕业以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的年代里没有打下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以后不再阅读,不知道阅读为何物,或者只是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些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求刺激性的享受。”阅读,使我们的目光不再短浅,目的不再功利,生活不再空虚。阅读所拓展出的思考,将使我们眼前的世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的世界将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改变。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打造“书香校园”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蔚然成风。“图书配送工程”日益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对于图书配备的数量和质量,也已明确列入学校建设的相关标准。而作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是不是把“读书”摆在每位工作人员、每位学校干部教师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我们最终实现的教育究竟是“行政治校”还是“文化治校”,决定了我们的基础教育落脚点,是不是对每一位一线教师、每一个学生的认可与尊重,与对教师、学生成长负责的正确态度。

读书,将成为我们探索真理和体悟人性的绝佳途径。让每位教师在读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的未来才能充满更多的可能性与更丰盈的希望。

推荐书目

《我的教育信条》,杜威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肖川教育随笔系列丛书(共4册)》,肖川著,岳麓书社

《大师谈教育心理》肖川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读书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