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2014-12-02朱东媛
朱东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究竟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经验和模式,特别是语文这一学科,如何做到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如何引导学生在枯燥的字里行间发掘优美深远的意境,一直是每个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阐述了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尝试
如何打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如前所述,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正因为其新,而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经验和模式,这就导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可依,各自为战,从而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和困扰。一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减弱。原来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的“舞台”,老师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不管学生是否能真的学到知识,老师总是在进行着他的“独角戏”。走进传统课堂,看到的一定是这样的景象:教师站在讲台上嘶声力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缺少了青春的活力,更别说什么高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老师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而进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老师“放权”给学生,便以为“高效课堂”便是老师讲的越少越好,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恣意发挥。结果是学生的确思维活跃,但却天马行空,抓不住重点,细枝末节成了学生讨论的主要对象,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习效果更是无从找寻。这就是老师没有真正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没有充分备课、备学生,虽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忽略了必要的引导和干预,反而得不偿失。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俗地说,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能力。在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能使其终身受益。但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突然给了他们发挥空间,反而不知如何利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行为,但缺乏正确的方法,效率较低,甚至做了不少无用功;二是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自主学习成了优生的专利,多数学生的学习仍是被动学习;三是自主学习时往往是浅尝辄止,自主探究缺乏深度,缺少质疑问难的精神;四是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意识不强,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自主监控、反思、调节能力不强。三是现行体制制约“高效课堂”发展。大多数老师都认同新课程的理念,但由于主客观的因素,“高效课堂”离我们太遥远,缺乏生存的基础。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在心理上往往是被动的,虽然把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挂在嘴上,却很少付诸于实践。因为谁都不能否认,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仍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挥棒”,这种制度和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所以不论口号喊得多响亮,最终是要拿分数说话的,而新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学生的长期发展和气质培养,回报期较长,无法在短短三年内体现出价值成果,这也就直接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新课程理念的“貌合神离”,出现了“上热下冷”、“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对“高效课堂”的看法
专家们在谈“高效课堂”时,一直在强调:“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而我的理解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一是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掌控。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意味着放弃或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高效课堂”更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将学生过于发散和自由的思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因此,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理解,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策略,提出适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讨论中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二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而真正学习的主体则是学生自己。要想真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学生自身出发才是重点。所以,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懂得,自主学习能力是每名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能力,凡是学生会说的,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解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同时引进激励机制,设计一些精彩的环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有许多的薄弱环节,要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及时指点迷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真理。四是推动学生差异化发展。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注重差异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效课堂”需要谨记的基本原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细化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成绩的差异,增强特长的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总之,要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还是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周密准备、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目标,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肇源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