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背书
2014-12-02张久英
本刊记者|张久英
2002年初,长安杰勋HEV的下线使中国汽车业在混合动力轿车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12年来,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已经获得一定程度发展,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越来越多车企开发出一批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混合动力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然而,在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和矛盾的纠结中,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备受瞩目。
“混合动力是现阶段投入产出比最好的,在技术方面也更方便介入和实现的技术。我不同意将混合动力视为过渡技术,因为将来它很可能就是一种主要的技术形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于10月21日在“汽车节能技术及推广研讨会”上对记者表示。他认为将发动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是未来比较理想的一种动力形式。
相比于日本,以及美国和欧洲国家,混合动力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曲折。尽管一些车企推出了代表车型,或是在混合动力研发方面有所规划,同时,国家也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但混合动力汽车依然还被广泛认为是“过渡车型”,而且其发展也未能突破自发状态的尴尬。
发展混合动力的责任驱动
目前,国内研发和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厂家数量有30多家,在现有的生产格局中,主要包括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等。
其中,长安汽车在混合动力技术研发中并不是最早涉足的。不过,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曾说“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是长安集团所下的最大‘赌注’”,以此可见长安汽车在混合动力研发方面的决心。
从2002年初启动,到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型长安杰勋HEV下线,长安混合动力轿车项目历经了6年之久。徐留平认为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汽车行业必须寻求先进技术应对这些问题,其中一个较现实的解决方案就是混合动力。他说:“长安是一家有责任感的国有企业,也是一家有责任感的汽车企业,节能减排是我们的责任。这些是‘科技长安’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动力。”
在长安杰勋HEV下线之前,在我国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只有基于日本技术的一汽丰田普锐斯。可以说是长安杰勋HEV的下线使中国汽车业在混合动力轿车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当年的混合动力项目总监任勇今天已经成为长安新能源汽车总经理。他在谈到新能源汽车现状时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排放比传统汽车的排放要低得多,但是近年来还是以传统汽车为主,所以,在近段时间必须高度重视节能汽车或节能技术的发展,必须把节能技术做好,这是汽车人责无旁贷的。
除了长安汽车,上汽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方面的成就也很显著,近年来相继推出了荣威750 燃料电池轿车和荣威E50 纯电动轿车,而荣威550PLUG-IN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比亚迪作为自主车企长期以来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其双模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比亚迪秦在2013年底上市,未来还将推出比亚迪唐。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前不久召开的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透露,“我们在‘秦’的规划上没敢大胆规划,电池已经成为现在的瓶颈,我们预计在今年年底,明年一二月份“秦”的产能达到3000台”。
王传福介绍说,在美国,2013年纯电动车是22000台左右,2014年是25000台;而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在2013年是18000台,2014年便达到29000多台,增长速度高达58.9%。“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即使在美国,即使是家庭第二部车、第三部车的市场里面,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增长速度是纯电私家车的4倍。”
事实上,经过多年培育,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也呈现增长态势。王传福对秦在上海的销售持乐观态度,认为今年可以完成1.3万辆的(年)销售目标。
显然,无论是之于车企,还是消费者,混合动力汽车都将是未来在面对能源危机,以及日趋恶化的自然环境中的一种选择,这既是基于生活需要,与是基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及节能汽车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需要全行业认真努力地去做;第二希望政府对节能汽车要有像欧盟那样阶梯化的奖励或是补助和优惠政策来支持和鼓励。◢◢
亟待政策的更多支持
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混合动力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
这是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增至25个。在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今年9月,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的报告。国家在大力推广节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在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消费的一系列政策。
在相关支持政策之下,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获得一定程度发展,涉及车企和研究机构已基本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拥有了相关技术标准和测试能力,开发出一批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混合动力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小规模示范应用。不过,相比之下,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还缺乏后劲。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市将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考虑调整补贴政策,其原因是有鉴于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主“不爱用电更爱用油”。而这更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对是否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犹豫观望。
客观审视,以上问题已经超出了一个产业发展涉及的范畴。因为一部分消费者的保守观念,而要改变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显然不是明智的决择。
董扬在“汽车节能技术及推广研讨会”上指出,混合动力汽车当前发展最成熟,节能效果也比较好,也是当前最合适的,这条技术路线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小,对产业化的要求比较低,值得尽快去推广。同时,他也强调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及节能汽车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需要全行业认真努力地去做;第二希望政府对节能汽车要有像欧盟那样阶梯化的奖励或是补助和优惠政策来支持和鼓励。
众所周知,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一直都很高,而且环境恶化问题在近些年来尤其突出。在此形势之下,随着汽车的产量及保有量的上升,能源安全的问题也会更加突出。虽然此间有观点认为汽车尾气排放并非导致环境污染及雾霾天气增多的“元凶”,但汽车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抓住机遇,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增强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切实保证2020年5.0L乘用车油耗目标的实现。
“能源”、“环保”、“节能”等方面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为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契机。混合动力汽车若想尽早摆脱束手束脚的尴尬境地,从众多新能源汽车中成功抢跑,不仅要抓住契机,还需要全行业的努力,用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影响消费观念,创造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