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台对新闻评论员的组织和管理

2014-12-02应吉庆

声屏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评论员电视新闻

□应吉庆

电视新闻评论员解释新闻、引导舆论,其影响力越来越大。电视台作为大众传播机构,是新闻评论内容的载体和出口,同时也是电视新闻评论员实现传播目的的渠道和电视评论传播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应该重视和积极做好对新闻评论员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提升电视新闻评论的水准。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新闻评论员队伍

目前,很多电视台尽管建立了自己的评论员队伍,但打造评论员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多、渠道不广,遴选高水平电视评论人员的机制不完善,影响到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公信力。因此,我国电视媒体需要广开门路选拔新闻评论员。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手段,广泛吸纳和选拔社会各种评论人才,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采取两种评论员共存、互补的方式,尽快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电视新闻评论员队伍。

其一,从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中培养评论型人才。电视台拥有庞大且高素质的新闻记者,他们长期战斗在新闻一线,接触、了解大量第一手的新闻信息。记者成为评论者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到评论的切入点。他们对热点新闻最敏感,平时关注比较杂,对政治也灵敏,反应快。他们不仅能够以媒体的视角看问题,更能兼顾国家利益与媒体立场,并树立起媒体鲜明的个性化旗帜。所以,电视台应鼓励记者们多评论,充分调动他们的评论积极性。

其二,从纸质媒体引进新闻评论员。报纸有深度阅读剖析的优势,中国最早出现的媒体评论是报纸评论,纸媒评论员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有过纸媒评论工作经历的评论员,已经培养起了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写过很多评论,具有相当的评论功力,做电视评论员无非是将他们的观点用声音语言表达出来,加入电视后很容易转型,发挥长处。电视媒体还没形成整齐有力度的评论员队伍,所以电视媒体邀请纸媒评论员,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于那些纸媒评论员,可以用电视的手段包装他们,让他们的语言、气质和形象符合电视传播的特性,把他们打造成有棱角有个性的个人品牌。

其三,从专家学者或相关官员选择合适的人。以实行电新闻评论员机制比较好的央视为例,央视建立起新闻评论员制度,形成了一支新闻评论员队伍。选择那些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是偏向于熟悉国内问题或国际问题的通才和杂家,能够打通各方面,不只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研究或报道领域。在挑选专家时要唯才是用,不要被传统眼光蒙蔽住,一定要请那些既有知识又有思想的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他们应该是那些对中国转型有着系统认识,并对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专业知识的人,比如具有系统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知识背景的研究人员与知识分子。这其中高度关注时事的人,便是电视台需要的评论员。他们应该深入思考公共问题、愿意面对电视观众、能以清晰有力的表达跟公众沟通。现在有一些年轻学者,尽管名气不大,但专业背景和个人学识都已堪当大用。

其四,从海外学人中寻找英才。他们是旅居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经历和学识素养让其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海外资料,对新闻事件有着不同于国内的全新视角。

其五,从网络写手和专栏作家发现人才。他们的特点是视角新颖、文笔流畅,往往举重若轻,玩弄文字于股掌之间,给严肃的评论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①

加强对新闻评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电视台要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要珍惜机会,端正学风,严肃学习纪律,保证培训的最佳效果。电视新闻评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学习,力争达到精深的程度,以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

电视台应根据评论员自身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电视化的培养和品牌宣传,通过密集出镜打造良好的镜头感。尤其是要注意让学者成功转型为新闻评论员,培养出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评论员。毕竟,打造能够很快适应电视并将自身专业优势转化媒体所需的新闻评论员不是简单的过程。专家需要了解新闻、了解评论,需要用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观点,将专业化意见电视化、新闻化、大众化。高效的传播平台以及有意识的品牌打造推出一些拥有鲜明个人特色和相对固定受众的优秀新闻评论员,这不但是电视媒体品牌的延伸,也是电视新闻评论员公信力的极大提升。

电视台还应努力建构电视媒体与评论员深度互动的新模式。我国学者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电视媒体要利用这一趋势,充分发挥特约评论员的能动性,打破电视媒体和评论员 “你问我评”的传统模式,与评论员展开新的互动合作,如双向报题机制。评论员可以及时把自己的研究动向和学术成果传递给,电视台围绕这些线索,有的放矢地策划节目。同时,电视台也会不断地把节目的需求和选题方向传递给评论员,后者根据要求规划研究和评论方向,提供更有深度的评论。

将新闻评论员列入电视专业岗位,促进评论员职业市场形成。电视台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和“颁发聘书”等多种方式,确保评论员定期在电视媒体亮相。电视台要加强对新闻评论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电视新闻评论员的监督。

给予新闻评论员合适的说话空间

“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具体到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评论活动中,电视台的“把关”主要体现在给予新闻评论员怎么样的说话空间,而这个说话空间和新闻评论员的公信力息息相关。

我国电视媒体是 “党的喉舌”,新闻评论员在节目中发表评论和观点,大多讲解政策多,发出官方的声音,个人意见少。这是出于沟通政府与民众,化解舆论危机,平稳社会情绪,更多的讲究“和”,促进政通人和的目的。因此,新闻评论员较少提供各种不同的思考方向,较少有激烈极端的言论。

讲解政策、传递官方的声音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里,就远远不够了。否则,新闻评论员的评论就成了文件复印,政策解读就取代了思想交流。而新闻评论员本该向观众提供对新闻的观点,评点时事、议论当下的叫得响、记得住的观点、说法,应以其观点的权威性和评论的深度赢得广大观众。

因此,在明确媒体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在确定总的原则的情况下,电视台应该高度信任评论员,提供他们合适的说话空间。直播前可以了解下评论员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但现场发挥应该完全交给评论员,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至于评论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应该交给观众去评判。电视新闻评论良好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种评论空间的灵活性和话语的多元性。②

新闻是动态的,每个评论员又是独立的思想体。如果对新闻事件统一观点,设置条框规定什么话必须说什么话不能说,言论尺度硬性要求,不准说错话,那评论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当然,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评论员说话空间的关系。每家电视媒体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定位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新闻评论的空间和灵活度也会有区别。央视和凤凰卫视就有区别。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在观众的认知中,央视的声音就代表着国家,代表着政府。比如白岩松在《新闻1+1》中讲到计划生育问题,各方马上解读为内地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松动。观众绝不会将央视的评论看作评论员的个人看法。因此,央视新闻评论员的话语灵活性一定比凤凰卫视及其他地方台要小一些。

媒体话语责任与给予评论员个人空间,这是一对矛盾。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评论就是一个擎旗者。既为旗帜,就最招风。犀利是新闻评论的基本样态,而均衡感则是电视媒体的守土底线。一家电视台的新闻评论,既要犀利,又要均衡;既要放得开,又要把得住。均衡为盾,犀利为矛;先要把得住,才能放得开。这就是电视台给予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语态空间。把这个尺度掌握好了、运用活了,持之不懈,新闻评论的力度就出来了,新闻评论员的公信力也就高了。

综上所述,电视台应该加强对新闻评论员的遴选、管理、教育和对评论内容的把关,构建一套成熟、客观、标准化的评论员选拔、培养、薪酬激励和经营管理机制,同时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员公信力研究”(10YJA860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责编:邵满春

注释:

①庄永志:《请谁做央视评论员》,《青年记者》,2009(8)。

②林 辰:《电视新闻评论员职业素养与媒体权威的融合》,《电视研究》,2010(1)。

猜你喜欢

评论员电视新闻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处“一卡通”成为“幸福卡”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改革新闻教育,培养引领社会的评论员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