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灣年底選舉 國民黨必输

2014-12-01

台商 2014年9期
关键词:結果媒體影響

今年是台灣的選舉年,有關台灣年底選舉資訊目前在台灣可謂是汗牛充棟,早先叫「七合一選舉」,現在稱「九合一選舉」,總之,這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選舉,簡言之,就是除了「2016年的大選」外,所有公職人員都要在2014年底的選舉中產生,總共要選出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堪稱台灣選舉史上規模最大的「求職潮」。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根據台灣2011年5月修正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地方公職人員指的是直轄市議會議員、縣(市)議會議員、鄉(鎮、市)民代表會代表、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村(里)長;而直轄市議員、直轄市長、縣(市)議員及縣(市)長選舉,由中選會主管,並指揮、監督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辦理之;鄉(鎮、市)民代表及鄉(鎮、市)長選舉,由縣選舉委員會辦理之;村(里)長選舉,由各該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辦理之。

何謂「七合一」或「九合一」選舉?

從媒體報導中不難發現,之前有人把今次選舉稱為「七合一選舉」,目前則把它稱為「九合一選舉」。

所謂「九合一選舉」乃系指包括六個直轄市長(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六個直轄市議員、縣市長、六位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里長等一並舉行選舉,所有地方民代任期四年。

如此規模龐大的「搶大餅活動」,各黨各派不爭才怪,不管「為官位」,還是「為服務」,凡是有志於在這些公職職位中占有一席之地者,都必須參與今次「競選遊戲」。基於如此動機和目的,今次的選舉是值得期待的一次「熱鬧非凡」的全民活動。

競選遊戲 看點紛呈

毫無疑問,在這次選舉中,不管是競爭的焦點,還是台灣媒體的「看點」,都會鎖住國、民兩黨,其它小黨參選人不僅難在媒體經常露臉,恐怕連見天日的機會都沒有,這就預示著很多候選人可能會施展一些「出其不意」、「意料之外」的動作。

除了國、民兩黨獨占政黨選舉優勢外,再一個引起台灣媒體關注的,是「六都」選戰,因為「六都」人口多、候選人知名度大,聯動效應明顯,而在所有的候選人中,又以「六都」市長參選人的曝光率最高。

正因為如此,為了打贏今次選戰,民進黨在2013年底就制定了「3都8縣」的過半勝選目標。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表示,國民黨希望能達到「執政縣市要確保連任,非執政縣市也要爭取勝利」,既「國民黨在北部大贏、中部小贏、南部中輸」的大原則,但不設數字上的目標。

至於如何判斷今次選舉,不外乎如下三種觀點:

一是學者觀點。台灣「各行各業」學者,以及大陸對台灣「有研究的學者」,都會在此時發表高論,縱論今次大選得失,也都能分析的頭頭是道,至於結果檢驗,是沒有人去核實的。

二是媒體分析。台灣媒體因為參與各項選舉報導,直接與選民和候選人接觸,很多媒體都會發表「選舉分析」文章。

三是民調。台灣是個「民調非常發達」的社會方,只要遇到選舉,各種民調都會不斷公佈所謂民調,至於有多少民調機構是「合格」的;有多少民調結果是杜撰的;有多少民調是「隨心喜好」設定的,也是沒有人在意的,反正台灣是個自由社會,「各抒己見、各說各話」是台灣社會的最大特色。

基於如此觀點紛呈的選舉分析,旁觀者就只能看熱鬧了。

判斷輸贏的標準

如何判斷今次選舉輸贏呢?有人以「六都選舉」為指標,目前在「六都」中,民進黨只有2都,如果今次選舉能獲得3都,就視為贏。台北市的柯文哲是無黨籍,不能算作民進黨指標。但是,柯文哲從2014年6月起,其民調就始終領先國民黨的連勝文,可謂是占據優勢,至於能否「穩操勝券」,不到結果誰也不知道。台灣政治大學童振源教授提供的判斷依據認為,根據台北市過往經驗判斷,如果民調普遍認為連勝文低於柯文哲20個百分點,連勝文必輸無疑。如果連勝文低於柯文哲10個百分點以內,連勝文一定是贏家。

國民黨目前是擁有4都,只要丟掉1都就被視作輸。更有人分析,國民黨今次有可能輸掉的縣市包括台北市、台中市、基隆市、澎湖縣等,其中台北市、台中市的輸贏對國民黨的政治結構和台灣的整體政治格局將有很大影響。

判斷今次選舉輸贏,「六都」席次變化固然是輸贏重要指標,但是,其它16個縣市及其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也非常重要,因此,判斷選舉輸贏,就不能只看「六都」。

各黨各派在選舉中「算計」是理所當然的,從今次選舉情勢看,在民進黨一直持續堅持對國民黨進行「話語打壓」的戰略攻勢下,國民黨在整體上的表現明顯「示弱」,若把整個大選結果納入考量,國民黨今次選舉「必輸無疑」,最大的輸面可能在鄉鎮市長、村里長。

當然,台灣選舉充滿「各種變數」,一般來說,地方基層選舉重視服務及人脈,候選人的因素將大於政黨的因素,政黨的影響基本上回到基本盤,只要沒有太大分裂的變數及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基本上還是操之在候選人的因素。

充滿各種變數

但是,當地方選舉出現戰況激烈膠著時,各種「人為變數」就會應運而生。根據過去選舉經驗,地方選舉中候選人可能採取的奧步招數不外乎如下各項:

1.買票賄選。這是台灣選舉最常見的「選舉策略」,包括政策買票、現金買票、旅遊買票、送東西買票……特別是今次大規模選舉,買票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如何買」而已,買票的技巧和手段可能會有所改變和翻新。

2.操弄候選人的私生活及操守。這也是台灣歷次選舉必見的選舉招數,有的是「真有其事」,有的是「無中生有」,不管真假,能把對手打下去就是「上上之策」。

3.製造衝突。這種手段在選舉中也常用,往往把自己扮成弱者,爭取同情票,越是到選舉關鍵時刻,這個招數使用的頻率就會越高。

4.透過賭盤影響選情。賭盤近年來在台灣選舉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很多候選人往往會利用賭盤操作選舉,因為賭盤較能反應投票人心態,相對來說,會比民調準確。

5.操弄民調影響選民投票意向。儘管台灣很多人對民調持懷疑態度,但是很多人又離不開民調,寫文章、做演講都要引用民調,失準的民調經過傳媒廣泛報導後,對選民會有一定影響。

6.跪求哭票。這個招數在過去非常有效,在「選民見識」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現在的效果已經遞減了,但不排除仍有候選人會用,也仍然會有效果。

7.製造對立。製造對立招數在台灣選舉中運用的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藍綠板塊劃分明顯的地市,利用製造對立搶奪選票最為有效,如台南市、高雄市、台北市,都是利用此招的絕佳地方。

8.以死或退出政壇來固票。這個招數也常被候選人使用,但是,隨著台灣政治人物經常「食言」和選民「記憶」越來越好,現在效果也開始下降。

9.候選人突然生重病或受傷住院。這個招數運用有風險,但是卻有效果,要運用的恰到好處,操作難度極大,最典型的就是陳水扁上演的「319槍擊案」,立刻扭轉大勢。

10.選務單位不公及選舉有重大瑕疵。這個招數也常見,但是操作起來不易,只有在個別投票點或者地方勢力介入很深的地方才有可能。這種招數往往會引發選舉官司。

基於如上分析,今次選舉可以預見:

1.選舉一定很激烈,蜂湧「爭官位」是必然結果;

2.國民黨在今次選舉中必輸,只是「輸多少而已」,除了「六都」指標性外,整體選舉中必輸;

3.選舉結果對國民黨的政治生態帶來的影響會有多大?

4.選舉結果會對藍綠政治板塊帶來怎樣影響?

5.藍綠板塊重新劃分後對2016大選會帶來影響;

6.今次選舉勢必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發展帶來影響。endprint

猜你喜欢

結果媒體影響
在太空睡觉舒服吗?
2020
阅读七选五
泡沫之後,誰主沉浮
跟踪导练(三)2
2018年度ICT企业家大会榜单
合理表示“等可能事件”的所有结果
刷碗
喜事
前進兩岸香港:新媒體浪潮:變革還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