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执著孝亲敬老路
2014-12-01王为峰
王为峰
在河南省台前县有一位古稀退休老人,孟昭旭。他30年如一日,奔波在孝亲敬老路上,示范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着孝道文化,释放着正能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孝老之星”、“2013年度河南好人上榜人物”、“台前县家庭美德标兵”等。
孟昭旭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中,自幼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爱岗、什么是勤奋,从母亲侍奉祖母的艰辛和对四邻八舍的接济中,读懂了爱,这为他一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孟昭旭尽力侍奉好父母,让他们晚年幸福。他姊妹6个,虽都十分孝顺,但他还是依随二老的心愿,将两位老人衣食起居、侍奉孝养的担子承担了起来。全家七口人只有两间住房,他们五口住一间,为父母单留一间居住。为了父母的健康,他学会了测血压、听脉搏等简单的急救知识,每天早晚坚持为两位老人量血压。那时他已担任了一个乡里的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工作量很大,但他坚持无论多忙也要赶回家侍奉二老。父亲从病倒后在他夫妇的精心侍奉下,又幸福地生活了近10年。父亲走后,姊妹们争着要侍奉母亲,他坚持不允,经得母亲的同意,他又承担起了侍奉母亲的重任。他常说:“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何以做人,何以做事,何以在社会交友?”从父亲去世后他侍奉母亲17年,直到慈母91岁归西。在侍奉母亲的17年中,尤其是后来的几年,母亲年事已高,他的孙子也要去濮阳上学,爱人要去濮阳照顾孩子,侍奉老人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60岁的人身上,刷锅做饭,洗衣提水,为老母梳头洗脚,他样样做得精细。他从来不让母亲房间有异味,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在社会兼职十几项公益事项,但他每天不忘为母亲做好三顿饭,中间不忘回来看望下母亲,在邻居眼里,孟昭旭被称为“大孝子”,其孝亲口碑传遍县城。
2006年,他母亲91岁高龄归西,他送别慈母后承诺将孝心拓展至社会,把敬老作为自己的终生大事。从那年起,他每逢过年过节都要买上礼物去全县九个乡(镇)敬老院看望慰问130多位孤寡老人,近10年如一日。他对老人行孝献爱、关心备至,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水果,“九九”老人节带上蛋糕、食品,春节送去猪肉、鸡、鱼。难得啊!每年都要花去他不太多的养老金5000多元。近十年他几乎将自己的积蓄8万多元花光。
孟昭旭一心扑在关爱孤寡老人上,2010年他为130多位老人每人照一张放大17寸照片,老人们激动不已,清河乡敬老院的68岁的付乐中眼含热泪说:“我这一辈子就没一张像样的照片,老孟给我送来了这张放大照片,放在床头,喜在心间,他真是个大好人啊!”2011年他又为130多位老人每人定做了一个扎实的枣木马扎,供老人们晒太阳,坐着聊天,生怕累着老人们,看到特别定做的扎实马扎,打渔陈乡24位老人坐着马扎一起聊天,无不感谢老孟的关心照顾。78岁的仝绪祥老人和71岁的杨万珍老人感慨说:“老孟也快70的人啦,年年节节想着咱,还千方百计为咱们做好事,别看这马扎小,他包含着老孟对咱孤寡老人的孝心啊,真不愧为是个好党员、好干部,不愧为是敬老标兵。”2012年5月端午节,他又为老人们送去一件背心,天热让老人们不要光脊梁。2013年他又为老人们每人发一份红包,每包30元,供老人们零花用。吴坝镇敬老院院长郑永民激动地告诉笔者:“人家孟局长也是个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领导干部,不说别的,就每年来我院慰问,他都不忘残疾智障李延久老人,亲自把礼品送到他屋里,亲手喂他吃蛋糕,感动得他呜噜啦啦地倾诉心声,只要老孟一来,他就能听出来、看出来,总要“啊啊”的表示感谢。别管机关、别管农民,有几个亲儿女能如此做到做实,没有真善心、真好心办不到。”今年“九九”老人节,他已是第九年慰问老人们,这次他为老人们每人发了一个食品袋,里边有火腿肠、面包、芝麻糖、酥饼等,满满一兜,每人一份,他亲自一包包发到老人们手里,对不能自理的人他还亲手剥开喂他们,使得这些老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孟可是百里挑一的大好人啊,我这个老头子感谢他啊,我就是九泉之下也忘不了老孟。”孙口镇敬老院70岁的孙连勤老人如是说。
30年的孝亲敬老路,老孟一路走来坚定不移,他为了孝敬自己的二老,呕心沥血,精心侍奉,虽说是常人难以做到,但那毕竟是自己亲生亲养的父母。而这近10年的敬老路,对全县130余位孤寡老人尽孝献爱,这位70岁的老人所奔波在敬老路上的孝举善行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老孟正是这个追求、特质、脉络的真诚传承者、践行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