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共点力平衡条件、力的合成法则”探究仪

2014-12-01李立朋

物理实验 2014年10期
关键词:平衡条件作图拉力

李立朋

(惠州市小金口中学,广东 惠州516023)

1 引 言

研究共点力平衡条件,通常选择三力平衡,传统方法需要测出各力大小和方向,然后作出各力的图示,由于力的测量误差较大,力的图示不准,实验不理想,说服力不强,学生疑问很多.实验准确性是教师和学生们最想突破的问题,本仪器用弹簧伸长长度表示力,利用圆框线夹固定各拉力,结果准确,操作方便,适合学生利用本仪器自主探究三力平衡条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原 理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为合力为零,如受三力作用,有推论任意两力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可借助力的图示进行研究.

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弹力成正比,劲度系数相同的弹簧,各弹簧受力与其伸长成正比.本实验中,小圆环片受3个弹簧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以弹簧伸长的长度作为该力图示线段长度,测出每条弹簧伸长的长度,并确定拉力的方向,作出3个弹簧拉力的图示,即可探究小圆环片静止时受力平衡条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仪器设计及使用方法

演示仪实物图如图示1所示,由3条完全相同的弹簧、小圆环片、指示标志、拉力固定圆环(半径17.0cm)、指示标志等构成.

图1 演示仪实物图

使用方法:

1)确定半径在A3纸上画圆.如图2所示,将两弹簧对拉后自然伸直对接放在1张A3纸上,2个指示标志间距离即为圆直径D.在纸中心定好圆心O,画一直径为D的圆.2)小圆环片受弹簧拉力时,测量弹簧伸长长度和方向,在A3纸上做好记录.

图2 弹簧自然伸直状态下确定直径

如图3,小圆环片在三弹簧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移动探究仪与A3纸相对位置,使小圆环片的圆心与白纸中心重合,这时在白纸上记下各条弹簧指示标志位置A,B,C及标示细绳拉力方向A1,B1,C1.移开探究仪(不要改变探究仪弹簧弹力,后面误差检查要用),直线连结OAA1,OBB1,OCC1,与圆相交D,E,G,则3条弹簧伸长长度分别为DA,EB,GC,如图4(说明:为使作图更准确,各拉力大小确定分别用了A,B,C三个点,方向确定分别用了A1,B1,C1三个点)

图3 弹簧处于平衡状态

3)作出小圆环片受拉力的图示,找出三力平衡条件.

分别在OA,OB,OC三条直线上作出三弹力的图示F1,F2,F3,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任两力的合力,比较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关系,探究3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任两力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4所示.

图4 受力分析

4)分析误差来源,对作图修正.

将刚才移开的探究仪放在作好各力的图示的A3纸上,移动探究仪位置,使圆心及各力一一对应再次重合,检验作图误差,分析误差来源,如图5所示.

图5 误差分析

5)改变拉力大小及方向,重做实验.

结论: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为任意两力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仪器直接用弹簧伸长长度表示该力图示线段长度,实验结果准确,操作方法简单,与传统方法比较,这一方法降低了实验难度,同时也减小了实验误差.

采用拉力固定圆环拉弹簧,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同时也使小圆环受弹簧拉力得以保留,为后来作图误差校验提供保证.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仪器要在水平面上操作,弹簧设计略高于纸面,这样可以消除摩擦力影响而又方便操作,弹簧自身重力对3个弹簧弹力产生影响相近,这样可以不用考虑弹簧自身重力.

注意事项:

1)弹簧校验:将两弹簧对拉,要求两弹簧伸长长度相等.如不等,可通过调节三角片位置,直到对拉时两弹簧伸长量相等.

2)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注意拉力要大些,但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削尖铅笔作图有利减少误差.

3)保持环境干燥,勿与酸碱物接触,以免锈蚀弹簧和固定圆环.

4 结束语

在讲授共点力平衡条件这一知识点时,用本仪器让学生进行探究,分组实验2人1组,效果很好,在介绍了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学生开始实验,10min后,三力平衡图示结果已得出,学生有让教师过去肯定结果的,有不同组间误差比较谁更准确的,有重新校验找寻作图误差的,有改变拉力大小和方向重新实验的,有不同组间进行交流的……,整节课研究气氛活跃,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借助实验器材,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显然,学生在讨论实验误差原因时,已经自觉运用力的合成知识分析讨论,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1]刘乃强.力的合成演示仪[J].物理实验,2007,27(9):23-24.

猜你喜欢

平衡条件作图拉力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反射作图有技巧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指向思维生长的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探索①——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
自不量力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