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2014-12-01李嘉
李嘉
摘要: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高等体育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我国的高等体育院校大多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专门人才。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体育院校的特殊性,导致其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以“体”为主,忽视了对文学艺术、伦理道德、文明礼仪、哲学历史等方面的学习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得体育院校学生存在着人文素质相对薄弱的状况,这既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人才的均衡发展,使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也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不相适应。因此,作为输送体育专门人才的高等体育院校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健康身心和高尚人格魅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体育院校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加强体育院校体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体育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使体育院校学生能够科学有效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并让他们终身受益,这是高等体育院校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简单的理解就是人类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人文在《辞海》中这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在教育领域中, “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品质与能力的合金,也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文素质的含义:人文素质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并成为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具体说来,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是传递、储存文化和创新、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一个与国家发展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制,难以提供引领文化创新所必需的精神力量,更不可能为文化改革创新提供推动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观念的确立,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以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高等体育院校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殊性,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社会责任感、人道情怀、人格意识等人文精神尤为重要。
(一)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等并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具有一定的先天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而人文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今中外的事实说明,大凡有成就的杰出人才,都不仅仅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杰出的人才,而在他们身上也有着极高的人文素质修养。换句话说,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们在其专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在于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二)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时代,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并提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现代社会越来越认同大学生最主要的品质一是要学会如何做人,二是学会如何思维,三是具有创新能力,其中做人是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所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根本需要
人才,是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者和创造者,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人才的基础,而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才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体育院校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着力改变学生知识面狭窄、理想信念淡化、感悟力弱化、人际关系冷漠、人格修养不被重视、精神境界不高的现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现状
高等体育院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综合类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具有人文素质相对较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人文素养不足,对一些基本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常识欠缺。我们常说学哲学以思辨、明智,读史以鉴今、使人厚重,加强人文素质,多读书是重要的途径,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训练,很少或者说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笔者曾在工作所在学校观察过,也在课堂做过调查,结果表明很少有学生去图书馆看一些文史哲之类的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中外文学名著和历史书籍中汲取营养,开拓视野,培养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低,也与体育院校的生源状况有密切关系。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录取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录取分数由专业分和文化分组成,其中偏重于专业分数,这些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体育专业技能的训练,因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或者说术业有专攻,那么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相对低下也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另外,多年来体育院校在主观上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课程缺乏,或即使开设人文课程也是应付了事,学生谈论起技术要领头头是道,而对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表现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听课不认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出勤和学习,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自我修养不足,缺少对人文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等。
四、提高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人文课程的教学是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在以体育专业课程为主的基础上,必须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内容。正确处理好体育专业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关系,使两类课程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体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专业训练中度过的,也就是说,专项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更多一些,因此提高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中运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她的文化,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指在办学实践中形成并传承的、被学校师生员工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具有校园自身特点的一种物质环境、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举办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也可以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电影展、文艺演出等;还可以建立一些人文社团,如书法、摄影、新闻、音乐等方面的社团协会组织。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大学人文精神和理念,使大学生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陶冶情操,塑造自我,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修养。
参考文献:
[1]丁永亮.论现代社会人才观下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 素质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
[2]席云玲.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J].中国 成人教育,2007,(5).
[3]李红霞,张凯等.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与 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5).
[4]汤岩.加强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胡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