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问中共部队的第一位美国军官

2014-12-01梁月兰

世纪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斯诺八路军

梁月兰

摘要:有这样一位美国军人,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来到中国北方,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朱德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及五个省,行程不下三四千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外国军官,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队战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关键词:卡尔逊;中国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不仅是中国的朋友,他还把考察途中所见所闻的奇迹般的事迹,毫不隐瞒地公布于众,甚至为摆脱美国政府的限制而坚决地辞掉军职;他用从八路军那里学到的经验训练了一支美国军队,取得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首次胜利。

一、临来中国前,罗斯福总统对卡尔逊说:“我想请你在中国期间为我做点事”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ws Fordyce Carlson 1896-1947),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西德尼。他的祖先是挪威人,父亲是马丁路德派的牧师,基督教的伦理观念对卡尔逊影响很深。他于1912年进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并很快晋升为中尉。卡尔逊曾经三次来华。1927年2月,卡尔逊第一次来到中国,次年6月担任驻上海的美军陆战队第四团情报官员之后,应约为在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撰写有关中国及远东局势的评论。在这家报社的工作人员中,有著名记者埃得加·斯诺。从斯诺口中,卡尔逊第一次得知,在中国内地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正与蒋介石的军队作战,这支军队的名字叫“红军”。卡尔逊由此产生了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强烈愿望。1933年卡尔逊第二次来华,在北平美国公使馆卫队中从事情报工作。在这里,他学习了两年中文。

1935年春,卡尔逊奉调回国,担任罗斯福总统的警卫。 到1937年春,他第三次被派往中国时,已和罗斯福总统成了好朋友。临行前,总统接见了他“埃文斯,听说你又要去中国了。我想、请你在中国期间为我做点事。我要你经常给我写信,直接寄至白宫,告诉我你干得怎么样以及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听听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1](P.149)卡尔逊对总统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向罗斯福保证“我一定做到”。

1937年8月,卡尔逊乘“麦金利总统号”客轮进入黄埔江时,日本侵略军正在进攻上海,日本飞机正对这座美丽的城市狂轰滥炸。卡尔逊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他放弃了去北平学习汉语的计划,转而在上海美国总领事馆海军武官处任职。在这里,他奉命观察了整个上海战役。为了考察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他冒着炮火采访了一位给前线送饭的中国苦力:“你们为什么要打仗?你的同胞为什么而死?”这位满头大汗的苦力毫不犹豫地答道:“救国。”“那什么是救国呢?”卡尔逊故意问他。“敌人想霸占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一齐努力,就能打败他们。”当晚,卡尔逊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中国民众的坚韧性是了不起的,他们有着巨大的精神源泉,这样的民众是打不败的。

9月的一天,刚刚私访过延安的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上海一败涂地,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却在北方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作为官方观察员,卡尔逊对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共产党军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和斯诺一见面,就谈起了进人八路军控制区的愿望。斯诺肯定地说:“我相信,八路军领导人会欢迎你对他们军队的考察。”“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卡尔逊问道。埃德加的眼睛显出出神的神情:“他们是与众不同的,是一批谦虚、认真的人,说话和行动都很谨慎。他们尽力征求批评意见并进行严厉的自我批评,迅速而又精力充沛地处理各种问题,从将军到士兵都是如此。”斯诺向他讲起了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听着斯诺的介绍,卡尔逊陷入沉思:这些人能够得到这样高的赞扬,必定具有异乎寻常的品质。他决定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进行实地考察。

卡尔逊的使命是观察中国军队的活动,到共产党的抗日游击区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上司很快批准了他去内地考察的请求。

二、在山西抗日前线,朱德对卡尔逊说:“你是访问我们军队的第一位外国军官”

要去共产党地区首先必须得到国民党政府的许可。卡尔逊上尉到了南京,直截了当地向蒋介石的外国顾问端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经过一番周旋,卡尔逊终于得到了盖有军事委员会大印军用通行证。随后,他启程前往汉口,在那里拜访了八路军驻汉口的代表董必武。董必武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安排他去西安会见林伯渠。

1937年12月5日,卡尔逊到达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负责人伍云甫向延安总部作了汇报。两天后,毛泽东主席回电,欢迎卡尔逊去八路军辖区,并派一名军官前来与他联系。卡尔逊闻讯非常兴奋。

12月10日,在八路军派来的向导、翻译和警卫人员的陪同下,卡尔逊离开西安向山西前线进发。5天以后,他们来到洪洞县附近的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亲自到院门口迎接卡尔逊一行。经作家周立波翻译,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你是访问我们军队的第一位外国军官,”朱德说,“我们很高兴接待你,你想看些什么呢?”卡尔逊回答说,他希望与八路军一起生活、行军甚至战斗,了解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还想知道一些“指导你们士兵行为的准则”。朱德爽快地笑着说“那好,你可以接触我们的战士和干部,向他们提出你想知道的所有问题。”此后,卡尔逊用了10天时间,走遍了整个总部,与朱德总司令、任弼时政委、左权副参谋长等八路军领导人多次交谈,也同普通的士兵、班长们谈过话,还见到了他的美国同胞、著名作家史沫特莱。他在此间提出各种问题,也回答各种问题,坦率地介绍自己的观感。这种开诚布公的谈话使他兴奋,使他鼓舞,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卡尔逊曾从斯诺那里了解到,朱德在年已40之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向,这使卡尔逊十分感动。通过这次接触,卡尔逊在朱德和他周围的士兵身上又发现上共产党军队的精神:“友好、自力更生和民主”,他感到朱德具有三种杰出的品德:罗伯特·E·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司令)的仁慈、亚伯拉罕·林肯的谦恭和U·S格兰特(美国第18任总统)的坚强。他对这位中国将军产生了敬仰之情。

结束对八路军总部的访问之前,卡尔逊又请求去五台山前线。朱德满足了他的要求,并为他配备了两个班的警卫,还有翻译和勤务兵。圣诞节一过,他们就出发了。数九隆冬,寒风凛冽,卡尔逊一行艰难地跋涉在莽莽山脉中。他多次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访问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根据地,参观了沿途各类敌后抗日学校。刘伯承、聂荣臻、贺龙、薄一波以及当地八路军指战员、民主政府领导人和老百姓,都热烈欢迎这位来自异乡他国的客人。

1938年2月中旬,历经山西各游击区而后重到临汾的时候,卡尔逊已经看到,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希望在八路军身上,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和所奉行的政策都是应予推广的榜样。他说“对八路军内幕生活的简短调查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新的潜力。依我看,对日本的现代化战争机器的挑战,这里就是答案。”卡尔逊认为:“必须考虑中国问题的更加广阔的方面。山西只是这个国家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中国要生存下去,似乎很有必要把已经证明了是如此有效的抵抗方式推广到共和国的所有地方。”

三、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握着卡尔逊的手说:“很高兴能在这里欢迎你”

到1938年春,卡尔逊已看到中国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也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他感到,这两类战争中后者更符合中国的实际。为进一步考察人民战争的潜在力量,他决定访问整个敌后地区,从内蒙直到山东沿海,而整个行动则从共产党总部所在地延安开始。

1938年4月,卡尔逊从汉口来到西安,向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参赞,”蒋鼎文听后劝他说,“这样的旅行将是非常危险的。你为什么要去冒险呢?”卡尔逊思虑了一会儿后,坚定地说:“我对占领区内人民同军队合作的意义印象很深。我认为,这是对中国抗战一个极关重要的发展,我必须考察一下这种合作的广度。另外,国际上很少知道在被占领区内人民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着中国的权力,日本人宣称他们在实施最高的统治,从我看到的实情,他们的声明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考察了他们控制的一部分地区,我就有资格证实我看到的种种情形。还有,我看到中国人民深深地热爱自由和平等,我相信他们愿意为此而牺牲自己的享受、家庭和生命。因此,我愿意考察中国抵抗侵略的种种努力,甚至在最偏僻的地方。我将向全世界报道我看到的一切。”随后,卡尔逊来到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林柏渠。林伯渠对他的计划十分热心,并为他写了给毛泽东和延安其他领导人的介绍信。

4月末,卡尔逊以美军观察员的身份到达延安,下榻于交际处。在近20天的时间里,他拜访了毛泽东、张闻天、肖劲光等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人,观看了延安军民的军事训练,访问了一些机关、学校和群众团体,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5月5日夜,毛泽东在窑洞中会见了卡尔逊。卡尔逊在日记中写道:“我走进屋子,面对着的是一位高大的人。他那狮子似的头主宰着健壮的体魄,又长又厚的黑发从中间分开,随便地向后梳着,一双和蔼的眼睛望着我,一副幻想家的容颜。”

“欢迎你”毛泽东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听说你跟我们的部队跑了很多地方,我很高兴能在这里欢迎你。”他们在桌子两对面坐着,警卫员送来茶水和花生。他们一直谈到次日凌晨,内容主要是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言。毛泽东指出:“中国像一个能盛一加仑的细颈瓶,而日本灌进了半品脱水。日本兵力不足,无法占领整个中国。只要中国人民决心继续抵抗,日本就无法用政治手段控制中国。”谈到日美关系和欧洲局势时,毛泽东说,日本和美国总有一天会打起来的,英国人决不会因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向希特勒宣战。毛泽东也向卡尔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战后目标,他最后呼吁国际进步力量援助中国抗战;希望美国政府制裁日本而不要向其出售军用物资。通过这次会谈,卡尔逊对毛泽东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一位谦虚的,和善的,寂寞的天才,在黑沉沉的夜里在这里奋斗着,为他的人民寻求和平的公正的生活。”

5月15日,卡尔逊离开延安,继续他的第二次华北之行。毛泽东委派刘白羽(小说家)、欧阳山尊(剧作家)、金肇野(新闻工作者)、林山(诗人)、汪洋(摄影家)等五个“新中国的青年”陪同他一起行动,并由欧阳山尊任翻译。在此后的几个月中,他访问了陕西、内蒙、山西、河北、山东五省,拜访了徐向前、邓小平等八路军领导人。8月上旬,卡尔逊返回汉口后,又见到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王明和项英。

四、卡尔逊回到汉口,向蒋介石呼吁:八路军“需要医药、粮食和弹药”

就卡尔逊当时的政治观点,他“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连革命家也不是。”[2](P.218)但他为人正直善良,“是一个罕见的集理想主义和实际才干于一身的人。他钦佩约瑟夫·史迪威将军,他和后者一样热心肠,并且同样也是坚强的军人。”[3](P.26)对华北敌后根据地连续两次的深入考察,使他成为第一个证实了看来难以相信的事实的外国军事观察家。特别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的高尚品质和精明能干,更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怀着无限激情向罗斯福总统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在各种场合宣传这个崭新的世界。

1938年春,卡尔逊从山西前线回到汉口后告诉蒋介石夫妇“五台山地区人民的抗战意志比我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更为顽强,军民之间的合作也比我在中国别处看到的情况为好。”当蒋介石不悦地问他有什么根据时,卡尔逊回答说:“我认为那是由于他们完全在日本人包围之下,面临的共同危难使他们丢弃某些个人的考虑而团结合作,领导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他们。”最后,他盯着默不作声的蒋介石大声疾呼:“委员长,他们需要医药、粮食和弹药,他们需要支援。”

1938年5月,卡尔逊访问延安时高兴地说:“这里的同志友爱同八路军一样,到处是和蔼可亲,无拘无束,其诚实和坦率很吸引人,使人耳目清新。每个人都对你直视,不自尊自大,也不胆小怯懦。生活是艰苦的,但是大家都平等,人们很快乐很满意。”

1938年8月,卡尔逊结束第二次华北之行回到汉口时, 遇到一批美国记者。他向记者们详细地叙说了他在华北敌后的所见所闻,明确告诉他们:日本人根本就没有控制住他们声称占领的全部地区,在那里有着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人民正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的战斗。这些来自美国著名新闻机构的记者们,为能得到如此重要的消息而无比兴奋。8月9日,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以大字标题报道:“美国军官实地察访报道,日本控制华北限于大炮射程。”同日,《纽约时报》发表专讯:美国海军陆战队卡尔逊上尉实地考察后称,“中国日军占领区内有兵工厂、工厂、发行钞票的银行,还有学校”。8月22日,《时代》杂志以两栏版面发表了卡尔逊的报道,还刊登了他与朱德的一张合影。

卡尔逊的言行触怒了华盛顿。美国海军部的看法与他的见解截然不同。卡尔逊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对美国来说具有危险性,并且抗议美国对日本出售军用物资,这已使华盛顿方面颇为不满;他把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作典范来宣扬,尤使他的上司不能容忍。此后,卡尔逊接到不准再在公开场合发表谈话的命令,并且要他立即回国。面对这种蛮横干预,卡尔逊异常愤慨。他是具有坚强信念的人,为了能够自由地写作和发表言论,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辞去军职,告别他已服务了23年的海军陆战队,以摆脱美国驻外的外交和军事官员不能公开发表意见的限制。他义正辞严地表示:“没有理由不让我发言。我说的句句是真话,我还要继续说,这是我的义务!”1938年12月下旬,卡尔逊回到美国。次年4月30日,海军部长以“遗憾和理解的心情”接受了他的辞呈。

五、卡尔逊在美国出版《中国的双星》,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战内幕

在此后的几年里,卡尔逊不断地就他在华敌后的经历发表演说,撰写文章。即使讥笑、批评、攻击,都不能使他屈服,要他停止发表他所相信的东西是办不到的。1940年,他在美国出版了《中国的双星》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他在中国各战场考察的情况,他为该书所定的副题是“一个曾和中国人民一起生活和活动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目睹的中国人民为生存而英勇斗争的内幕。”在这本著作里,卡尔逊把革命圣地延安看作“中国自由主义的源头”,将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称为“新中国的试管”。他还极立推崇八路军战略战术和所奉行的政策,指出“如果中国要生存下去,似乎很有必要把已经证明了是如此有效的抵抗方式推广到共和国的所有地方。”同年,他又出版了《中国陆军》一书,把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同八路军作了对比,指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方的士兵主要是训练他们服从;另一方则用‘讲道德培养战士,把战士对事业的理解和意志当作首要因素。后一种军队能更好地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在共产党、八路军还不甚被了解、海外人士尤感生疏的时候,这两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卡尔逊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海军陆战队近战兵这样一种独特组织。他灵活运用从八路军那里学到的经验,采用八路军的民主管理方式,注意以道德培养和教育士兵,很快取得了成效。1942年8月,卡尔逊率领这支部队成功地攻占了日军海上补济站——马金岛,取得了美日开战以来美军的第一次胜利。卡尔逊本人以卓越的战功三次获得海军十字勋章,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所率领的这支部队的英雄行为后来被拍成电影传诸后世。

卡尔逊的老朋友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说:卡尔逊“通过斯诺的介绍,在八路军的战斗前线呆了好几个星期。游击队的士气和战术,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他后来运用所学到的这一切,在美国袭击被日本占领的太平洋岛屿的战斗中,成为著名的突击队领导和战斗英雄。他的思想受了中国战士和他所钦佩的朋友史沫特莱的影响,在政治上也有了进步,战后成为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战的一个重要而有力的人物。”[4]

1947年,卡尔逊在美国逝世,享年51岁。

参考文献:

[1][美]米契尔·布赖克福特.卡尔逊与中国[M].三联书 店,1985.

[2][德]王安娜.中国——我的第二故乡[M].三联书店, 1980.

[3]埃德加·斯诺著,宋久,柯南,克雄等译.斯诺文集 (一)[M].新华出版社,1984.

[4]爱泼斯坦.回忆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J].上 海:新闻记者,1985,(9).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斯诺八路军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