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基因解决不了粮食安全问题

2014-11-30张世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种子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

◇张世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支持和反对转基因的人士都需要理智地参与讨论或争论。不久前,某院士在与记者对话中,谈到我国粮食产需矛盾突出,传统技术满足不了需求,所以要推广转基因技术。听那口气似乎转基因是唯一出路。

其他专家和院士在谈到转基因的时候,也都喜欢拿粮食安全说事,但他们的阐述不准确。以往一些人喜欢空泛而高调地炒概念,炒也就炒了,不值得深究,现在把粮食安全同转基因扯在一起,就有必要说一说。当然,有些专家回避了转基因争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相关人员丧失公信力,这是很可悲的。

粮食安全并不是很严峻的技术难题,绝非一个品种或一个基因就可以保证一个国家或世界的粮食安全。在全球范围内,它属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保障了国内粮食需求。现在,水稻和小麦的生产能力略有过剩,难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而玉米供求缺口大,市场价位高,农民尚有积极性。未来20年,通过常规技术集成与整合,施行正确的发展战略,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对玉米持续增长的需求。退一步说,即使由于资金和政策限制,转型期间技术推广滞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稳,未来10年内,每年进口玉米的平均数量也不会超过1000万t(需求量的4%),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而且,进口玉米是经济现象,不是生产能力有硬缺口。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纠正了被误导的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推行“一机两改一保障”的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近3年,我国玉米科研和生产走出低谷,年增益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0.5%恢复到5.6%、3.8%和2.6%,3年平均增益率为4%。2030年以前,我国玉米生产只要长期保持2.0%左右的年均增益率,就能基本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求。

大豆进口量多,既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以市场规律调整种植业结构,两者方向一致,而且大豆不属于粮食作物,进口大豆不影响粮食安全。

不管怎么分析,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都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支持或反对转基因,发表谈话或写文章都要理智和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释放虚假概念,更不能不适当地向政府部门和社会舆论施加压力。

从全球范围来说,未来粮食生产潜力还很大,不存在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但局部地区释放的生产能力与需求相差比较大,这不是技术约束,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障碍。中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难题是如何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绝非技术潜力不够。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没有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相当大,这不是技术约束,而首先是需求约束,其次是经济约束。释放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潜力首先靠市场需求拉动,然后是资金投入,最后才是技术投入。市场需求和资金投入是必须面对的两道槛,绝不是技术可以替代的。

转基因产品产业化首先遇到社会问题,然后是制定策略。我国转基因重大专项应从玉米入手,而不应该一上来就把重点放在主粮作物上,那是在激化社会矛盾。从另一方面说,需要集中力量重点从上游攻克知识产权,而不应该像撒胡椒面一样分散资金。如果不从玉米入手,继续忽视知识产权,而匆忙放开转基因产业化,等于“引狼入室”,将会搞垮中国脆弱的种子产业。

某些作物的转基因产品能够提高生产能力,但不是直接增加产量潜力,而是通过提高抗逆性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于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转基因的增产作用不如常规技术的增产潜力更大、更合算。美国转基因技术在高起点上支持了农产品出口型经济的竞争力,但对起点低和出口能力弱的国家不一定有好处。

推广转基因技术和产品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互相尊重,不可居高临下,随便给别人扣“反科学”和“科盲”的大帽子,动不动就说别人“什么也不懂”。院士和大专家要平和地处理利益群体之间的制约关系和做该做的工作,而不是盛气凌人,那样会遭人反感,更不利于推广转基因技术和产品。

研究转基因技术,政府支持,科学家积极性高,企业欢迎,农民需要,但消费者的作用不能忽视。要让消费者接受转基因产品,而不是强压。面对社会现象,首先要学会尊重消费者,然后才是科普,或者教育。同时,在转基因安全管理方面,要尊重不同意见,而不是排斥。越是排斥不同意见,被接受的难度就越大。

研究转基因技术,还应坚持研究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相关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实行产业化,但不应该为了项目而项目,要从产业需求做项目。

政府支持转基因研究,须加强转基因安全评估和管理,让民众放心,让老百姓信任政府的监管能力,而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受法律约束才能得到社会信任。某些转基因产物可能是安全的,但某些产物可能不安全,这就需要医学和环境领域的专家通过严格的试验进行评估和监管。现在的问题是监管不利,漏洞多或者有空白,这让社会和公众没办法相信转基因是安全的。在美国,转基因产品必须经过试验证明其安全性,而我们缺乏严格的试验和管理。一些人不经过监管和批准,就把从国外弄来的转基因产品改头换面投放市场,对社会极不负责任。即使某产品证明安全,也要经过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因为民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作消费者的后盾,而政府更需要在公共事务中获得民众的信任。

院士和专家们宣传转基因要实事求是。我国推广转基因棉花多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在萎缩,进口量却越来越多。如此先进的技术支撑,产业和种业却都没有发展起来。这本身就说明,转基因没有解决中国的棉花产业发展问题,还需要其他技术和政策支撑。孰轻孰重,需要做出正确估量。

研究转基因的科学家要遵纪守法,才能恢复社会公众对科学家的公信力。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科技人员和企业违背道德底线,漠视知识产权,脱离政府监管,违规生产和推广转基因产品,丧失了公信力。有的专家做报告把转基因忽悠过了头,把反对转基因的人都说成是没有知识、阻碍科技进步的人,甚至民族罪人。这让社会公众没办法相信科技人员,没办法相信院士的所作所为,这样下去,他们说话还能信吗?

政府支持转基因研究,需要甄别哪些项目符合社会需求,哪些项目不实事求是。要剔除那些只是为了科技人员而上的可有可无的项目,实事求是地开展转基因研究,才能获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转基因,都应该理性地辩论相关问题,而不可以危言耸听和用不靠谱的言论来支持自己的立场。那只会适得其反。

猜你喜欢

转基因玉米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收玉米啦!
美国首次释放转基因蚊子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转基因生物,你怎么看?
我的玉米送给你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七穗玉米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