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出台多渠道、多方面支持现代种业发展

2014-11-30

种子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种业新品种农作物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 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国办发[2012]59号)精神,加快推进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日前,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 《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山西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主要成效及农作物种业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为背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坚持科技创新、企业主体、扶优扶强、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山西现代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农作物种子发展布局、扶持重点及保障措施等。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扶持和培育10~15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6.67万hm2(100万亩)。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和覆盖面广、技术规范、机制灵活的试验、展示、示范体系。加快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步伐,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十项重点任务

一 建立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优化种业科研结构,支持省内科研教学单位开展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积极推进其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2015年底前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其他科研院所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革。加强种业产学研联合,完善种业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要素的有机衔接和相互促进,为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 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评价、利用和重要功能基因发掘,依法实现种质资源共享。加强现代育种理论方法和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测、品种鉴定、信息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常规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技术研发。

三 构建企业商业化育种体系

以玉米、瓜菜等杂交种子为重点,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并购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逐步构建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四 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支持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种业领域。支持种子企业在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延伸推广服务链条,建设推广服务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五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区域生态条件和农作物制种特点,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农作物种子生产布局。实行种子生产基地保护制度,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联合等方式在省内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鼓励种子企业到西北、海南等独特气候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拓展种业发展空间。以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配送体系,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

六 强化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各级农业部门的种子管理职能,明确种子管理的机构,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职责。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种子管理队伍。

七 严格品种试验审定

建立精确的农作物新品种评价和展示示范推广体系,进一步规范品种试验、品种审定、品种保护和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与国家的品种审定衔接,统一鉴定标准,提高品种审定条件,依据有关规定,加大品种退出力度,加强新品种保护和信息服务。

八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加强行政许可全过程管理,严格准入条件和标准,依法核发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强化行政许可后的监督管理,建立许可信息公开查询平台和生产经营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督,健全种子例行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以新品种权为主的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建立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督促企业建立种子可追溯信息系统,完善全程可追溯管理。

九 健全种子市场调控体系

建立全省农作物种业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系统。在现有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支持种子储备力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省、市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体系,支持种子企业主动承担储备任务,调剂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保障灾后恢复生产用种。

十 加强种业国际交流和合作

支持省内优势种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在境外直接投资、收购参股、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科研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合作,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和种子加工技术,进一步加快推动山西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重点农作物种子发展布局

一 发展目标和重点

1.玉米

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玉米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培育年推广面积6.67万hm2(100万亩)以上的高产、抗逆、广适、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玉米杂交品种2~3个,完成一轮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发展重点:建立玉米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平台,开展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研究,构建优良骨干育种群体,加强玉米新品种测试体系建设,筛选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产、抗逆、广适玉米新品种,加快玉米机械化制种、不育化制种等技术应用,提高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2.小麦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培育高产、优质、节水、抗旱、广适的小麦新品种2~3个,完成一轮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

发展重点:立足南部小麦主产区,加快旱地小麦、水地小麦等常规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旱地小麦加快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水地小麦加大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创新,积极培育高产、优质、节水新品种。积极试验示范,加快杂交小麦的应用研究,力争早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3.马铃薯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体系,培育出高产、优质马铃薯新品种2~3个。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原种生产能力达1亿粒,脱毒种薯生产量达到40万t,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发展重点:引进、收集外来优质种质资源,加强马铃薯抗病性、品质改良等研究,加快选育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机械化栽培的优质、高产鲜食型、加工专用型等新品种。依托企业建立马铃薯脱毒中心,逐步提高种薯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完善种薯质量标准和种薯生产、检验检测等技术规程,健全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质量检测体系。

4.杂粮

发展目标:以公益性研究单位为主体,培育优质、抗旱、广适的谷子、黍子新品种3~5个,培育抗旱、高产大豆新品种2~3个,培育酿造专用、适应机械化栽培的高粱新品种2~3个,培育优质、多抗、广适燕麦、荞麦、杂豆等杂粮新品种5~8个。

发展重点:立足本省杂粮优势,加强品种资源保存、评价和创新,加快生物技术育种成果的应用,提高育种效率,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杂粮新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5.瓜菜

发展目标:培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瓜菜种子企业和育苗中心,依托山西省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加快选育西葫芦、青辣椒、甘蓝、白菜、西甜瓜等瓜菜新品种。

发展重点:广泛收集国内外瓜菜优良种质资源,通过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创造具有多态性的瓜菜骨干育种材料和遗传群体,丰富蔬菜物种的遗传类型。培育一批适合设施栽培、露地栽培的优质、高抗、高产瓜菜优良品种,建设几个大型的设施蔬菜育苗中心。

6.果树

发展目标:建立公益性研究单位与企业相结合的果树育种研发、引进、试验、繁育示范体系,加快培育以苹果、梨、葡萄、桃、杏为主的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新品种10~15个,其中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宜山西省乃至全国推广的优良果树新优品种8~10个,改善果树品种结构,推广栽培适合机械化生产作业的纺锤或高纺锤树品,依托品种优势,提高水果产业市场竞争力。

库内边的水际线仍在上升,像钟表的时针,察觉不出地悄悄前移。四台水泵在天河倒倾般的来水下,如同一根吸饮料的吸管,根本不管用。水涨至离坝面十公分时,魏脸色惨白地站起来,召拢周围的人,宣布实施应急方案——破堤泄水。

发展重点:加强国内外新优品种及砧木的引进、筛选,并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进行初选、复选工作。普及芽变选种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产区群众性的芽变选种活动。建设果树育苗基地。

二 生产布局

玉米:在山西省内的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和甘肃、新疆、宁夏等优势产区,建立2万hm2(30万亩)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年产种子8000万 kg。

小麦:在运城、临汾、晋城、长治、晋中等地建立 2万 hm2(3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年产种子7500万 kg。

马铃薯:在吕梁、大同、朔州、忻州、长治、太原等高海拔冷凉山区,建立 1.33万 hm2(20万亩)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年产脱毒种薯2亿 kg。

杂粮:在雁门关、太行山、吕梁山等山区建立6666.7hm2(10万亩)杂粮种子繁育基地,年产种子1000万kg,重点繁育豆类、谷子、糜黍、莜麦、荞麦良种。

瓜果菜:在全省适宜区域建立6666.7hm2(10万亩)瓜果菜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其中种子基地5333.3hm2(8 万亩),年生产种子600 万 kg;种苗基地 1333.3hm2(2 万亩),年产标准化种苗40亿株。

五项扶持重点

一 支持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体系建设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和资金,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先进、人才完备、适应生产实际需要的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平台,全面提升山西省农作物种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 加快育种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山西省南繁办建设山西省种业创新海南孵化基地,实施商业化育种工程,分批支持15户种子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加快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等协作育种步伐。

三 支持种子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建设

在全省建设区域性种子监督检测中心36个,重点改善基层种子管理部门种子质量检测手段,建设能覆盖全省各区域、满足各方检测需求的种子检验网络体系。

四 支持品种试验展示示范体系建设

在全省建设30个农作物品种试验站,形成地点固定、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品种试验网络;建设45个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场,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网络。

五 支持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加强土地整理、改良,建设完善排灌沟渠、机耕路桥等田间生产设施,大力提高种子标准化生产水平;依托重点种子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

四大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现代种业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把种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营造现代种业发展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农业、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山西省出台的有关种业发展政策,及时研究解决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整合现有各类项目资金渠道,加大种业投入,共同推进规划实施。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据本规划,制订本地区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

二 完善扶持政策

建立农作物种业发展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市、县(市、区)财政要设立支持良种推广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新品种示范推广和改善种子管理手段。在原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整合现有相关资金,统筹农作物种业财政和基建项目,调整优化扶持环节,推进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业科技创新投入,鼓励育种人才进入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支持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研究,支持种业科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本,扩大种业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种子市场集中度。加大种业税收、信贷、融资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政策落实有效衔接。鼓励和保护良种生产积极性,落实国家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探索建立良繁基地生产保险、良种订单、土地流转补贴制度。

三 推进依法治种

适时启动开展 《山西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修订工作。健全品种测试、品种审定、品种保护和品种退出制度,完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和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大重大种子案件异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权违法行为,支持种业企业维权打假,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 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省、市、县三级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种子管理职责,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健全管理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提升农作物品种区试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切实保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将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种子管理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实施岗位和业绩考核,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规范管理行为。

猜你喜欢

种业新品种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青菜新品种介绍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