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
——基于198名评审专家的调查
2014-11-28寇海莲万正刚高铁刚
寇海莲,万正刚①,高铁刚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198名评审专家的调查
寇海莲1,万正刚1①,高铁刚2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省电化教育馆,辽宁 沈阳 110034)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是资源使用的前提,直接影响到资源的使用效果。基于对辽宁省13个市的198名资源评审专家的调查数据,可以充分掌握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质量的要求与评价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数量不多,教师对教学课件类资源的需求仍然较大,教师对资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对资源规范及资源中的学习评价的关注较少;与技术性相比,对数字化资源艺术性的关注度较高。基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对于资源开发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资源类型,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才能开发出适合基础教育课程需求的优质资源;对于一线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数字化意识,加强对资源规范性、技术性、学习过程评价等指标的关注度,从而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应用。
基础教育;数字资源;质量评价
一、引言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缩小教育鸿沟、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驱动力,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面对种类繁杂、数目众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质量评价,可以提高资源质量,促进教育资源规范化,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形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
为了获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服务基础教育,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2013年度优质数字资源征集活动的通知》(教技厅函[2013]59号),组建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审查专家库,在全国各地聘请有数字化资源开发评审经验的、教育教学理论扎实的中小学一线教师作为评审专家。此次评审中,辽宁省共有198位评审专家入库,总计审核资源111588条。本文通过对这些评审专家的调查,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师对优质数字资源各项评价指标的关注度并进行分析,从而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指导,为资源制作者提供建议,为资源运营者提供依据,为资源研究者提供参考[1]。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概述
1.“数字化教学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数字化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中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2]。数字化学习是信息化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数字化学习的质量。本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何克抗教授对狭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描述的范围较为接近,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交流工具[3]。
我国学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优化、评价、共享和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从中国知网(CNKI)上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主题进行检索,所得资源从2001年至2014年4月共585个,呈逐年递增趋势,仅2013年就有114篇。但是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方面关注的并不多。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含“评价”为篇名的仅两篇;以“网络学习资源”并含“评价”为篇名的有3篇;以“学习资源”并含“评价”为篇名有17个结果。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的认识逐渐由单纯判断资源好坏的客观标准发展为包含用户主观价值取向因素在内的多个属性的集合[4]。万力勇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价应该分为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和使用绩效三个维度。其中的使用绩效是从用户满意度角度出发,对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估。将用户满意度测评运用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学习资源评价中,可以更直观地展现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效果,并体现学习者评价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改进资源建设[5]。文献资料中,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质量评价的可参考材料较少,而基于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实证研究就更少了。因此,本文对加入“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审查专家库”的198位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试图通过分析各位评审专家对资源评价指标的关注度来分析教师对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情况。
2.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情况(5项)、优质数字资源的需求与应用(6项)、优质数字资源质量评价(20项),共计31个题目。调查问卷的主体在“数字资源的质量评价”部分,由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涵盖面较广,目前还没有全覆盖的评价体系,文献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的评价体系,即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制定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该标准专业性强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官方网站上可以获取2005年至2014年的历年标准。其间,该体系的评价标准及其指标经过了一定的修改,如一级指标的分值有所变化,增加了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分值,而对“教学内容”和“艺术性”评价分值有所减少。本问卷中对“数字资源的质量评价”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参照了《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课件评分标准》)。
3.问卷数据采集说明
受教育部委托,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于2014年3月28日至2014年4月22日组织省内评审专家开展“2013年度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资源评审。专家覆盖辽宁省内沈阳、大连、鞍山、本溪、阜新、营口、辽阳、朝阳、抚顺、葫芦岛、锦州、盘锦、铁岭13个城市,均来自中小学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各市级电教馆,共198人,所涉及的学科有语文、物理、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历史与社会共七个学科。由于学科差异及评审专家的数量关系,根据资源的总体任务量,每位评审专家所分到的任务的平均值为564个,其中任务最多的是698个(初中生物学科),最少为415个(小学英语学科)。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育资源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系统、教育游戏、教学案例、数字图书、数字教材、教学工具和学习网站等十类[6]。待评审的资源类型包括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工具和教育游戏六种。其中,(1)教学素材是指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是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承载教学信息的基本单位。(2)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经过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表现,具有良好结构,满足某一单元或知识点教与学需要的一种软件。(3)网络课程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实现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和。从组成内容来说,它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等课程教学必备的要素。从组成形式来说,它包含符合网络学习特点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课程教学内容、网络课程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基于以上二者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4)教学案例是指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及典型意义事例的资源,可用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每个教学案例需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课堂视频实录、教学反思四个部分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5)教学工具是指针对知识点(簇)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为不同学生或教师的学与教活动提供有效支撑的软件,它可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也可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主要分为教师备课工具、学生学习工具和仿真实验室等。(6)教育游戏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游戏理论指导下开发的,兼顾教育特性和游戏特性,同时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和娱乐目的,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计算机软件。
在资源评审过程中,辽宁省电教馆组建了“资源评审QQ群”。考虑到198位评审专家都活跃在QQ群里,本问卷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应用专业设计工具“问卷星(专业版)”设计并生成问卷,在QQ群里发送调查通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工作是在资源评审工作结束后半个月进行的,网络问卷开放时间为10天,共收取177份有效问卷。
(二)研究方法
本问卷的核心在第三部分“优质数字资源质量评价”,共包括20个题目,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评审专家在进行资源评审时,对优质数字资源的关注度,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和艺术性四个大方面进行调查。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每一个特性,分别从“非常关注、一般关注、较少关注、不关注”四个角度设置选项。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为了能够更直观、更准确地说明问题,本文依据“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的评价要求,为关注度的四个等级进行了分数赋值。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是根据目标要求,写出期望达到的评语或要求,同时把该项指标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赋以分值,评判者根据达到期望评语或要求的程度逐级打分[7]。结合本次调查的具体情况,将关注度的四个等级分别赋分:非常关注—3分、一般关注—2分、较少关注—1分、不关注—0分。关注程度用Xi表示(其值为3,2,1,0),不同关注程度的人数用ni表示,调查总人数用N表示。这样,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某一项指标的关注度A的计算公式为:
关注度分值越高,表明教师对资源各项指标的关注程度越高,对资源的各项要求就越高。这种借助赋值的评价标准比单纯描述每个选项所占百分比更清晰、直观,更容易体现出不同选项之间的差异以说明问题。
三、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调查数据基本情况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评审专家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教师来源,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来自教师进修学校,占42.37%,有1/3老师来自小学,1/5来自初中。被调查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其中有11.86%是研究生学历,有87.57%是大学本科学历,大专及以下的仅有1人。老师的年龄都集中在30至50之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资源应用经验和资源评审经验,其中31岁到40岁的老师占46%,41岁到50岁的老师占45%,51岁以上的占6.21%,30岁以下的仅有5人。
通过对各位评审专家关于“优质数字资源的需求与应用”的调查发现,有88.7%的老师认为“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资源才算是真正的优质教学资源;实际教学中最需要的资源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学课件(88.14%)、教学素材(65.54%)和教学案例(54.8%),而教学工具、网络课程、教育游戏的需求比重都不足30%,其中教育游戏仅占约13%,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注:此题为多选题,可选项共6项,每位老师最多可以选3项)。可见教学课件、教学素材一直是大多数教师最易接受的资源类型。
表1 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类型排序
在资源评审时,各位评审专家所分配到的任务中,以教学素材最多,占所有类型的85.88%,其次是教学课件与教学案例,分别占69.49%和45.76%。这个调查数据表明,在征集上来的所有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数量居前三位的资源类型与实际教学中最需要的三种资源类型是一致的。这说明资源的建设者能够把握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对资源开发的类型定位较为准确。但是各类型所占比重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调查数据中,教师认为实际教学中最需要的是教学课件,但是从征集的资源看,类型最多的是教学素材。这个结果将给资源开发者提供一个数据参考,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应该把建设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素材的合成上,即创造更多的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的优质课件资源。
表2 实际教学所需资源类型和社会各界开发现状的数据对比
本次调查的核心问题是各位评审专家对优质数字资源的质量评价,共包括四大项、20个小项。调查范围覆盖教学资源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各个方面。通过获取评审专家对教学资源各个角度的关注度,了解一线教师对优质资源的要求与需求,从而为资源开发、资源建设、资源共享、资源使用等各个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下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四大特性的调查数据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
(二)“教学内容”关注度分析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在“教学内容”这一维度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内容包含“科学性、规范性、知识覆盖面和逻辑结构”四个方面。
1.科学性与时效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生知识构建的手段之一,必须具备科学性。数字化教学资源虽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但是资源所承载的内容将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资源必须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与真实性[8],包括资源、素材及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都要客观、科学,反映出知识的规律性[9],资源中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前人智慧、经验之获得并经实践验证了的科学知识及真理[10]。而时效性和前瞻性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彰显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
根据前面介绍过的“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的评价说明,可以计算出对“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时效性、前瞻性,是否存在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及错误导向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82。其中,非常关注所占比例为83.05%,如表3所示。可见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科学性”是教学资源的一项基本要求。
表3 对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关注度
2.规范性
在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数字化学习资源将难以共享,各网络教学系统之间也无法实现互操作。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是《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其前身是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了使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可扩充性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应该选择统一的规范,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要求[11]。对“教学内容中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出版规范,是否存在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54。纵观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关注度,这个数值并不是很高。可见大家对资源标准的统一性认识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知识覆盖面
教学资源中对“知识覆盖面”的要求并不是指要覆盖整个学科学段或是一整本教材。这里有一个限定条件,是指“在资源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是否完整,知识体系结构是否合理。针对这一项的关注度,调查结果为2.73。
4.逻辑结构
教学资源的逻辑结构体现了知识的关联性及资源的层次性。评审专家对“教学资源的逻辑结构、层次性、内聚性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7。
通过对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关注度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四个方面中,对“科学性”的关注度最高,“知识覆盖面”与“逻辑结构”次之,且比例不相上下,对教学资源的“规范性”的关注度最低,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这说明中小学一线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资源所承载的教学内容上,而对于资源本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符合出版规范等规范性的要求,关注度相对较低。而资源的规范性是资源共享及资源应用的前提。资源建设不规范会导致在资源检索时被搜到的机会小,资源不能更好地传播,会导致资源孤岛和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加强教师的规范化意识,从资源的开发者、管理者入手,进而建设符合规范的资源,为后继的资源共享、资源应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表4 对“教学内容”不同方面的关注度对比
(三)“教学设计”关注度分析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及设计、教学策略与评价”两部分,涉及教育理念、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教学交互、活动设计、资源形式与引用、学习评价七个方面。
1.教育理念
教学设计中的教育理念对资源开发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在《课件评分标准》中,“教育理念”作为“教学设计”的三级标题之一,其权重是10分,而 “教学设计”的其他三级标题权重都是5分。可见,教育理念对整个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是数字化时代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之一,其内涵为:在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重视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既要重视如何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凸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12]。对“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85,可见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教育理念”的体现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也表明教师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理念定位较为准确。
2.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规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决定了资源的类型和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如小学低年级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小学高年级应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而中学生应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资源的形象化将作为帮助理解抽象概念手段[13]。对“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定位是否准确、表述是否规范,是否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82。可见一线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目标定位很准确,能够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3.内容设计
对“教学内容设计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是否符合认知规律,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注度”的分值是2.92,在整个教学资源质量评价中居首位,其中有163位专家对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非常关注”。这个数据与《课件评分标准》中将“教育理念”的权重值设为10分、“内容设计”的权重值设为5分是不一致的。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同时选择对“教育理念”和“内容设计”两项“非常关注”的有14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1%;选择对前者非常关注,而对后者一般关注的占4%;而选择对前者一般关注而对后者非常关注的占10%,甚至有人对“教育理念”很少关注,而对“内容设计”竟然“非常关注”。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对“教育理念”和“内容设计”的关注度对比
通过两者的关注度对比,表明广大一线教师更关注的“内容设计”是教学资源是否能够突出重、难点,是否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引导的作用,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等这样描述相对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评价指标。而对教学资源是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这种理论性较强的描述,关注度反而不高。这个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关注点稍有偏颇。
4.教学交互
数字化教学资源尤其是支持自主学习的资源往往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而不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服从。这样,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14]。教学交互是由学习者、教师和技术平台共同完成的。对“教学资源是否具有较好的交互性,是否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讨论的关注度”的分值是2.73。
5.活动设计
学习资源中的活动设计体现了资源的教学性。资源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学习的一种手段和方法。通过设计学习资源中的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活动设计的关注度分值为2.80。
6.资源形式与引用
对“教学资源中是否包含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材料(包括学习辅助材料或相关资源链接)及材料形式是否新颖”的关注度分值为2.54。
7.学习评价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应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后,考查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学习内容,诊断性评价或巩固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评价可以帮助学习者诊断自我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进度与学习方法等。是能否进行下一步学习的先行要素。而且自测题不能仅仅给学习者评价结果,还应告诉学习者测试问题所在,最好每次测试后,能够给学习者完整的测试试卷以及是否正确的评价,并将答错的内容单独列出来,让学习者就答错的内容再进行学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15]。因此,学习评价应该随时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本调查数据中对“教学资源中是否包含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45。显然这一数据明显低于教学设计中其他几项的评价指标。可见教师对于学习资源是否提供评价机制、对所做习题是否给予正确与否的反馈的关注度较低,应在以后的培训或是学习中加强引导。
纵观数字化教学资源中与“教学设计”相关的七个方面的关注度,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教育理念、内容设计和活动设计,而对教学交互、资源的呈现形式以及学习评价的关注度较低,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关注点已由形式转移到内容,更加关注资源内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这也是教育信息化推进成果的一项重要体现。
表6 对学习资源“教学设计”环节各方面的关注度比较
(四)“技术性”关注度分析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技术性”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运行状况和设计效果”两部分,涉及运行环境、操作情况、软件使用、设计水平、媒体应用五个方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来说,其技术性外显于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衡量和评判较为容易,而且技术性不分学科,所以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劣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16]。在运行环境方面,对“教学资源运行是否可靠,是否存在‘死机’现象,是否有导航/链接错误,是否具备一定的容错性/兼容性的关注度”值为2.45。在操作情况方面,对“对教学资源的操作是否方便灵活,是否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是否在短时间内完成启动和链接转换的关注度”的分值为2.66。在软件使用方面,对“开发此教学资源所应用的软件与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是否相适应的关注度”值为2.64。在设计水平方面,对“教学资源的设计水平,软件应用是否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是否友好,使用是否安全可靠,素材资源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关注度”值为2.55。在媒体应用方面,对“教学资源中是否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是否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的关注度”值为2.56。可见对技术性的评价,不仅表现在制作技巧方面,即稳定性、易用性及可维护性要达到特定标准的硬要求上,而且也表现在是否与教学设计相适应、是否与媒体认知原理相符等软要求上。
(五)“艺术性”关注度分析
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艺术性”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界面设计”和“媒体效果”两部分,涉及界面效果、美工效果、媒体选择、媒体设计四个方面。针对多媒体课件而言,其艺术性主要是指构成课件的图、文、声、像等要素的表现具备美感,符合审美的规律,能够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听觉效应,在不违背教育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使内容的呈现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习者在方便快速地得到需要的信息的同时,还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事实证明:是否具有欣赏价值是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课件的最直观感受。因此,艺术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添加剂,艺术性应作为多媒体课件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一[17]。在《课件评分标准》中,对艺术性的评价共占15分,其中界面效果占3分,其他三项各占4分。本项调查中,对艺术性所含四项的关注度如表7所示。图中表明,对“媒体设计”关注度最高,为2.76,其次是“媒体选择”,对“美工效果”的关注度最低,为2.45。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对学习资源的质量高低,在艺术性的要求上,更多的关注于“作品是否制作精细,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所用资源是否切合教学主题”;而对“色彩搭配、视觉效果、整体风格、布局创意”等关注度较低。
表7 对“艺术性”不同方面的关注度对比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关注度反映了教师在进行资源评审时对数字化资源的要求。分值越高,表明教师对资源的各项指标的关注程度越高,即对数字化资源的各项要求越高。通过本次177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不多。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关注度分值较高,平均关注度为2.67,这对于总分值3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数据。这说明各位评审专家、一线教学老师对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关注度都很高,即对优质资源有一定的要求。面对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优质资源的平均通过率不到25%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教育资源建设应注重教学课件类资源的开发。调查数据表明,目前社会各界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对资源开发的类型定位较为准确,能够围绕实际教学需求,开发出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需求量较大的教学资源。从调查数据上看,教师认为实际教学中最需要的是教学课件,其次是教学素材,但结合征集上来的资源看,类型最多的是教学素材。这个数据给资源建设者提出了建议,应该把建设精力更多地放在教学素材的合成上,即创造更多的符合课堂教学需求的优质课件资源。
三是教师能够正确对待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项指标。调查显示,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评审指标的关注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艺术性和技术性。对“教学设计”的关注度最高,分值是2.73,其次是“教学内容”,关注度2.69,“艺术性”关注度为2.65,关注程度最低的是“技术性”,分值是2.57。调查结果中对“教学设计”的关注度高于“教学内容”,表明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关注点及要求更倾向于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及教学评价”,与《课件评分标准》中这两项的分值变化是一致的。数据显示教师对“艺术性”的关注度高于“技术性”,则表明一线教师能够将本次资源评审与课件大赛进行区分。课件比赛是为了创新择优,选择最优秀的作品,评比时关注点会更加细致与综合,对创新性会更加关注,如新技术的应用、软件应用的技术水准、技术表现是否符合多媒体认知,对呈现形式的新颖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而本次资源评审则是以辅助实际教学为宗旨,以“教学使用”为目标,选出能够对课程学习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资源。因此,对技术性及形式新颖等要求降低,相比之下,对资源中美的感受有所提高。
四是教师的资源规范意识、学习评价意识有待加强与提高。调查数据显示,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各项评价指标中,教师对教育资源的规范性和资源中的学习评价的关注度明显低于关注度的平均值。但是规范性对于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资源有效应用的前提,应当引起各位教师的重视。而对学习的评价是关系到学习进程能否继续下去的重要因素,更不能忽视。
结合上述分析,为了使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续生产和共享,二是持续使用和重用。只有遵照教育信息化资源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才能减少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偏差,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从而避免区域间和各区域内部教育信息资源分散、难于查找利用、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当然,符合技术标准只是可持续开发的前提,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涉及资金维护、版权释放、政策支持及质量保障等多方面因素。
(二)加强数字化资源的质量保障
目前,资源建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资源的创造者本身又是资源的使用者。面对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其质量已经让人担忧。本次调查中,专家择优评审出来的优质资源不足征集总量的25%。“质量”本身是一个情境化的概念[18],加强数字化资源的质量保障,一方面要在资源开发的源头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需要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教学资源的作用只有当教师将其应用于教学时才能发挥出来,因此使用者才是质量的最终把关人。教师在获取教学资源后,需要依据专业知识与课程类型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使之与课程内容、学生相适应。因此,资源的质量除了其重用价值外,更要体现于教师在情境化的改编与利用中发挥的作用。
(三)强化教师的数字化意识
教师的数字化意识是伴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发展而产生的,可以包括资源的规范性、版权意识、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等等。调查中教师对资源的规范性、资源应用的学习评价关注度较低,表明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不够浓厚。只有强化了数字化意识,教师才能转变原来的教育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数字化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传输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亲自参与资源开发来感悟和体验,还可以借助网络研讨、建立教师共同体,针对特定资源的使用形成一种网络社区,使加入者通过分享其它学习者的经验体会、提问求助来实现。
五、结语
数字化学习资源已经提出十几年了,其带给教育发展的潜力也正在逐步显现。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学品质、激发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入融合,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概念的引入,移动学习、微课等内容丰富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涵,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价也将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随着 “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推进与实施,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将是新时期赋予教育技术研究者、实践者的一项新课题。
[1] 毛居华,覃文圣,许建华,何雄.数字资源评估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5):71-78.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49.
[3] 万力勇.IP资源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中小学应用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05,(4):59-61.
[4] 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5] 胡志冬,寇义锋.基于用户满意度的网络学习资源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45-47.
[6] 关于开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集中展示活动的通知[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200/201407/171204.html,2014-07-10.
[7] 章苏静.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8.
[8] 胡跃祺,放映会.教学设计原则指导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其评价[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9):174-176.
[9] 王琦.简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评价原则[J].福建电脑,2009,(8):197-199.
[10][16][17] 于双娜,张旭.高校多媒体课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8):98-101.
[11][12] 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13][14] 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4,58.
[15] 陈琳等.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69-75.
[1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3-77.
寇海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kouhailian99@163.com)。
万正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923681@qq.com)。
高铁刚:博士,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学校变革(gaotiegang2002@163.com)。
2014年7月4日
责任编辑:马小强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K-12 Schools——Based on the Survey of 198 Experts
Kou Hailian1, Wan Zhenggang1, Gao Tiegang2
(1.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2.Cen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Liaoning,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the premise of the use, and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use of resource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quality eval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K-12 Schools, through a survey by online questionnaire based on 198 teachers from 13 cities in Liaoning. Investig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number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s not much, and courseware is more in demand. The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resources and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but less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resource specif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 the art of digital resources is more concerned. To apply digit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the developers shoul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resource and follow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resources in K-12 Schools; and the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digitization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resource spec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process evaluation.
K-12 School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 Quality Evaluation
G434
A
1006—9860(2014)10—0070—08
*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基地课题“农村教师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12ZXY0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国际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机制与我省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整合趋势的研究”(项目编号:JG13CB064)和“基于虚拟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JG13CB094)阶段成果。
① 万正刚为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