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熊市下俄罗斯经济前景与中俄经贸
2014-11-28梅新育
梅新育
石油熊市下俄罗斯经济前景与中俄经贸
梅新育
长达10年之久的这一轮石油牛市终于走到了尽头。人们看到,许多“地缘政治性风险”带来的变局不仅不会打击原油生产,反而会稳定和增加原油生产。时至今日,油气生产国“竞相稳产增产——油价下跌”的螺旋已经基本形成。与高峰时期150多美元的价格相比,当下60多美元的油价已经腰斩一半以上,而且很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到50美元以内。需要说明,尽管西方操纵油价暴跌以打击俄罗斯的“阴谋论”颇为引人入胜,但这种说法至少不完全,而且很可能误导我国企业制定实施相应策略。当前的石油熊市是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大趋势,可望持续10年左右;西方操纵之手能够给这个趋势推波助澜,加剧其波动性,却不能无中生有制造出这种趋势。
石油熊市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与机遇
鉴于石油天然气产业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性,我们评估俄罗斯经济走势,并进一步制定对俄经贸策略,需要建立在石油熊市的基础之上。
那么,如果石油熊市延续十年甚至更长,俄罗斯经济会因为漫漫石油熊市而全盘崩溃吗?答案是不会。目前正在进入的十年初级产品熊市肯定会在新兴市场中引发剧烈的分化,不少新兴市场会经历从经济危机到政治动荡的演化,但最能考验一个国家、民族“成色”的恰恰是危机的冲击。社会凝聚力虚弱、国民意志薄弱的国家在危机面前一触即溃,但拥有伟大文化传统、社会凝聚力坚强、国民意志坚韧不拔的国家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危机对这样的国家反而可能是自我提升的发展契机。布尔什维克继承的是一个“既强大又软弱”的农业国,1927—1928年,苏联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发生了谷物收购危机;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也导致苏联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全面暴跌。但恰恰是在这场危机中,苏联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今天的俄罗斯虽然没有堪比苏联工业化时期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高效组织,但至少领导核心足够坚强,保证领导核心5年稳定基本没有问题,保证10年稳定问题不算大,这个国家比其它大多数此前十余年同样高度依赖初级产品行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更有能力度过危机考验。
进一步分析俄罗斯的经济家当。这个国家此时的国家生产体系秩序、资产储备等等已非20世纪90年代可比;其经济体系虽然有很多僵化之处,但危机冲击会激发出调整的弹性。不能简单地用景气时期的生产成本衡量此时俄罗斯油气工业成本,进而判断其经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战的能力,因为这并非固定值,人力成本、运输成本都是变量,而且是以本币计价的变量,这意味着俄罗斯卢比汇率一时间瀑布般的贬值恰恰能够降低其以美元计价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如果运输体系改善,如果他们因为西方制裁而成规模采用中国设备、元件替代西方产品(他们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其总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经受价格战的底气会更足。
不仅如此,过去10余年的初级产品牛市是一把双刃剑,它令本来就遭受苏联解体重创的俄罗斯制造业进一步经历了10年“荷兰病”折磨,出现了“非工业化”趋势。在这一时期的俄罗斯领导人不是不想改变这种状况,问题是他们无法扭转客观经济规律。2009年11月12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向联邦会议发表国情咨文,将经济现代化定义为俄罗斯面临的生存问题,多次提到不能再依靠高油价作为收入来源,要摆脱依靠能源原料出口支撑国家经济,应该开始让整个国家的生产部门实现现代化。现在,油价下跌,“荷兰病”因素消失,俄罗斯制造业迎来了一定程度复兴的契机。须知,这个国家不是同样高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拉美和非洲国家,因为它的人民富有才智技能,教育水平不低;它的人民在景气时期可能显得与拉美和非洲国家大众一样喜好玩乐和懒散,但在危机冲击时的韧性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熊市时期对俄经贸原则与领域
对我国而言,俄罗斯不仅仅是一个名列前茅的大贸易伙伴,而且是一个有着巨大共同战略利益的伙伴。在当前情况下,中俄经贸发展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落实和扩大能源领域已经签订的一批“世纪合同”。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锐减之际,从俄罗斯采购的油气越多,对俄罗斯支持越大,我们自己也受益。
图/新华社
其次是深化能源合作。在这方面,其一是开拓俄罗斯石油工业装备、元件市场,用价廉物美、质量合格的中国装备、元件替代制裁前俄罗斯普遍使用的昂贵的西方产品,并开辟售后服务工作。其二,借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浪潮帮助俄罗斯改善其基础设施,特别是油气生产、出口的基础设施。他们的基础设施越好,装备成本降低,总成本就越低,也就越能在这轮石油价格战中生存;我们则可以收获装备元件出口、海外工程承包这样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重收益,并稳固廉价油气供给。
第三是丰富充实能源合作内容。这是一个有着广大前景的领域,在俄罗斯境内联合兴建水电站、煤电厂,所发电力销往中国市场,就很有前途。
在能源合作领域之外,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境内投资生产轻工产品、汽车等等,其商业环境也可望明显改善。
由于俄罗斯卢布汇率急剧大幅度贬值,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优势凸显,俄罗斯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度会大大提高,这是在中俄贸易中顺水推舟推广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好时机,也是稳步扩大吸收俄罗斯企业居民金融资产的好时机。从边境城市金融机构到自贸区的离岸金融业务,均有望从中受益。
我们发展对俄经贸不能仅仅关注大企业、大项目,也要注意中小企业和个体商贩的发展机会。在石油牛市期间,俄方对中国零售批发商贩政策严苛且多变,但这种做法只是抬高了俄罗斯普通居民日常消费品价格。在这一时期,有必要与俄方磋商,对中国零售批发商贩(包括菜农)扩大开放,以利平抑俄罗斯物价。
同时,石油熊市冲击俄罗斯经济也会在一段时间内殃及我国对俄经贸。某些对俄出口较大项目可能会遇到对方支付能力问题而停滞,中俄边境某些城市面向俄罗斯居民的零售、生活服务、房地产业务会遇到一段时间的冲击。
在对俄经贸发展中,木材和林业是一个有着较大发展潜力的领域。从全国资源供求来看,我国森林资源太少而需求甚高,只能依靠进口解决供需缺口,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木材进口大国。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1.63%,而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为31%,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5%,蓄积量占世界3%,木材消费量却成倍增长,2001年为1.19亿立方米、2012年已达4.95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费国,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世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原木、锯材进口量2013年已经分别达到4516万立方米、2402万立方米,占国际贸易量的1/3以上,进口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15万立方米,进口纸浆1685万吨,4项合计,进口额超过276亿美元。按照世界人均木材消耗水平的80%测算,2020年我国木材需求将超过7亿立方米。随着黑龙江森工林区从今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我国木材年进口量将在未来数年至少增长2亿立方米,亦即增长近3倍。
我之所无,正是俄罗斯之有余。俄罗斯林地面积约占全球林地面积1/5,即8亿公顷左右;全球木材总蓄积量约3800多亿立方米,俄罗斯就高达820多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木材总蓄积量的1/4。俄罗斯森林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树龄结构复杂,且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绝对优势,因为俄罗斯林业采伐速度远远不及森林生长扩展速度,木材年采伐量约为1.5亿立方米,而实际可采伐量达6.67亿立方米,前者尚不足后者1/4,致使大片森林成为成熟林后仍得不到及时采伐而变成过熟林,也推动俄罗斯林业实际可采伐量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5亿多立方米逐年增长至目前的接近7亿立方米。只需采伐俄罗斯过熟林、成熟林,把俄罗斯木材采伐量提高到可持续的可采伐量,由此增产的4.21亿立方米木材就已经足够满足我国的进口需求。如果说石油景气时期俄罗斯政府和公众的非理性资源民粹主义情绪太强,以至于大片过熟林、成熟林得不到及时采伐,那么石油熊市会帮助俄罗斯政府和公众走出资源民粹主义误区,把这笔被浪费的可持续财富利用起来。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