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三大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
2014-11-28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
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
建设三大体系打造全国一流的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
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
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既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浙江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浙江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有序推进全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各项工作,浙江正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和李强省长关于“五大平台”建设的批示要求,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通过构筑碳排放数据支撑、气候变化研究核算、气候变化交流合作等“三大体系”,实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全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层级的优质服务。
以“二库一系统”为主体,构建数据支撑体系
真实、准确、全面的碳排放数据是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基础。碳排放数据支撑体系,是按照国家及浙江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考核及重点企业排放报告等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碳数据为核心,构建由碳排放基础数据库、低碳主题数据库、气候低碳应用系统组成的体系,以实现碳数据的可核算、可评估、可查询、可展现、可模拟、可预测。
碳排放基础数据库。根据涵盖省域范围、全生命周期的要求,按照政府、企业、产品等三个层面,建设三个子项数据库,为实现碳排放的预测分析、评价考核、监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一是省—市—县三级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作为全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点省份,浙江清单编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编制完成2005-2011年省级清单报告,初步完成2005-2012年杭州、宁波、温州清单报告,其余各设区市已全面启动清单编制工作。下阶段,要通过市县清单编制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数据库,同时,还要建立年度常态更新的排放活动水平数据、适时更新的排放因子数据和依领域核算的碳总量数据。二是企业碳排放数据库。围绕重点企业温室企业排放报告工作需求,建立重点企业重点设备活动水平数据、企业碳排放上报数据、第三方碳核查数据和碳交易登记簿等数据库。三是产品碳足迹数据库。通过追本溯源,探索产品碳足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产品碳足迹数据库。
低碳主题数据库。按照覆盖低碳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的要求,从低碳试点、低碳项目、低碳技术等层面建设子项数据库,为推进低碳发展的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成果展现提供数据支撑。主要包括:一是低碳试点数据库。收集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各类试点数据。二是低碳项目数据库。完善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自愿减排项目、林业碳汇项目等数据信息,建设投资项目碳评价系统,设立低碳项目储备库。三是低碳产品低碳技术数据库,包括经认证的低碳产品数据库、重点低碳技术数据库等。
气候低碳应用系统。围绕服务低碳工作流程管理、市场行为监督、成果效益评价的需求,主要建设三个应用子系统:一是工作支撑系统,包括碳排放目标考核应用系统,企业碳排放数据上报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标准规范系统。二是市场信息系统,涵盖国内外各类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交易量信息,以及金融机构支持低碳发展的资金信息、产品信息、合作信息等。三是分析预测系统,包括区域碳排放监测预警系统、碳排放信息发布系统、低碳试点评估系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系统、低碳技术适用性分析系统等各类应用工具。
以“四类研究”为重点,构建研究核算体系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核算体系建设,就是要针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开展深入研究,这是浙江有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气候变化研究交流平台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省发改委的牵头下,已完成包括《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浙江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研究》、《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指标体系研究》及《浙江省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等十多项涉及顶层设计、核算体系、预测分析的课题研究。下阶段,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对战略、规划和政策的研究,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核算体系,强化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决策支持,并为全省各地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分析核算、监测预测提供依据。
开展综合性研究,加强气候低碳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是战略规划研究,加强浙江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二是政策法规研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发展的财政、金融、产业等相关政策研究,推进省级规章制度的建立。另外,还要开展浙江省年度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政策报告、年度低碳发展报告及低碳发展指数排名研究报告等综合性报告的研究。
开展针对性研究,探索重点工作的突破点。结合可能开展的碳总量控制、碳排放交易等重点工作,开展碳排放峰值路径、碳交易路径等研究;围绕先行先试的低碳发展相关试点,开展试点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城镇低碳发展模式等研究。
开展基础性研究,建立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统计核算研究。开展对省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核算工作方案、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资源、温室气体省级排放因子测算、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等研究;二是标准规范研究。深化对省级重点行业碳排放标准、碳盘查技术指导规范、低碳发展试点评价标准、温室气体清单数据标准、市县清单编制方法等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开展应用性研究,提高创新成果的能力。一是低碳试点研究。重点开展杭州、宁波、温州三个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的技术支持、评价评估等研究,研究制定评价低碳城市、乡镇、社区、园区、商业等各级各类的试点方案。二是低碳产品技术研究。研究省内低碳产品认证的推进方案与配套政策举措,开展省内低碳技术征集、示范、推广等,编写重点企业低碳发展报告。
以“三大载体”为抓手,构建交流合作体系
合作与交流是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特点,也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路径。多年来,浙江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开展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交流合作。截至2014年2月,浙江省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120个,在联合国注册项目65个,签发项目29个,累计签发减排量达到1.6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从国际碳市场获取资金近1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下阶段,要通过建设战略合作联盟、培训交流网络和交流推介平台,整合外部优势力量,实现能力、技术、资金等资源联建共享。
推进战略合作联盟。加强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合作交流,开展任务承接、人才交流、课题研究等一系列联络联动,建立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与浙江省气候低碳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加强与兄弟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区域相关机构交流联动,推进建立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区域联络联系机制。
构筑培训宣传网络。与省级相关部门协作,推进省市县三级、部门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等综合培训网络长效发展。与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加强合作,以“全国低碳日”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行动。充分发动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绿色浙江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力量,建立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伙伴计划,多角度多形式地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搭建交流推介平台。围绕课题研究、项目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与国外相关机构加强合作交流,争取外部资金、先进技术等支持,推动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推进浙江企业积极参与“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搭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网上推介交流平台,推动低碳经济的本地发展和外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