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写作训练中文题命制的思考

2014-11-28林雄

语文教学之友 2014年11期
关键词:命制作文题目作文题

林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但在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普遍重阅读而轻写作,作文训练限于条件,效率低下,这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改革的老问题。虽然近年来作文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构建作文训练的科学体系还有待继续努力。本文就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作文系属练习,势不能不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异。故命题必如学生所自发,彼本无所为,示之以题,彼即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如是乃可使练习与实际一致,见题作文与自发作文无殊。而作文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语文教师强加于学生之作业,学生亦可历久益明,习之益加勤奋。”可见,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作文训练中的命题将扮演重要角色。

1. 贴近生活,回归本真

要实现“使练习与实际一致,见题作文与自发作文无殊”,作文拟题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一看题目,便思如泉涌,情动于中,能有所感,有所发,能够让学生想起真切的生活情景,或悟出某个人生的道理来。叶老认为写作应“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是写作创造与想象的基础与原动力。

写作训练贴近生活,回归本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进而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揭示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有生活实际,学生才乐写;有了情感体验,才能表达真情实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题《人之常情》,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空间,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可写小我,可写集体乃至民族、国家、全人类;可正面说,也可反面谈。题目直接切入学生的生活视野,侧重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反思,因此,学生必须选择为已所熟知的生活画面来写,剖析其中的人情世故,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感悟。

2. 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作文题如何拟定,直接关系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万事万物是充满好奇心的,尤其是中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或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观察、了解、积累、分析,进而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而作文命题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诱发他们的心灵感应和诉说欲望,产生强烈的行文的冲动,觉得自己有话说,且有不吐不快之感。

在学校的一次师生篮球对抗赛中,虽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比三、四十岁的老师要好得多,但却是以学生的败北而告终。作文课上,先要求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再谈谈这些教训对人的启示。结果,写作前的讨论阶段异常热闹,球员们列举失败的种种原因,而其他同学则在聆听后及时地评点了这些教训对为人、处事、求学等方面的启迪。之后的课堂作文《写在球赛失败后》异常顺利地完成。但如果写作题目远离学生实际,未涉及学生该年龄段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未历其事,难以了解真情,更难悟出其中的道理。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题材《春来草自青》,题旨讲的是佛教禅宗的哲理,要人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很有哲学味。但学生涉世未深,对此只能空谈硬编。

3. 朴素平实,自然亲切

作文题目的命制,不在于看哪个题目语言美,哪个问题有哲理,学问深,应侧重于朴实明白,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志可发。然而总有些蹩脚的题目,给学生以压抑和窒息之感,让其抓耳搔腮、苦思冥想。为此,应拒绝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孔,创设朴实自然的作文题,字面上随意、灵活、亲切。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滔滔不绝的语言。作文之难,往往难在开头。如果我们的命题能够做到平实亲切而琅琅上口,那么学生行笔的第一句自然就顺势而出,接下来汩汩而流,乃至源源不绝。

以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为例,标题富有生活气息,朴实易懂,试题一经报导,就立刻引发社会的强烈共鸣。首先是“我想”,增添了几分浓厚的情感色彩,贴近学生心理,体现了人文关怀;其次“握手”,这是多么亲近、友好的举动,既有“握手”自然紧接着是一番心灵的诉说;再者是“你”,“你”是谁,全凭考生定夺,选择的范围宽泛,有较大的写作自由。而同时这道题的区分度较大,也便于高校对考生的选拔。

4. 重视积累,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从来不是孤立的教学活动,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所进行的阅读应成为写作所做的积累之一,而积累了就要运用。所以作文命题应当配合阅读教学,促使语文听说读写训练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主流体系仍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线,因此作文教学应积极向此靠拢,作文命题也应应和阅读这条主线。

套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我认为,写作就如那冰山露出水面的1/8,而阅读就是那没于水下的7/8,没有大量的阅读作积累,哪来的冰山露角。在高考作文中,2004年的福建卷要求考生从课本中学过的十几位作家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位来写篇文章,就是对读写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5. 自拟题目,构建系统

指导学生命题,可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写作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我们知道,学生写作文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表达的主体。这主体布置、拟定作文题的教师,他们以心中的“作文”的理想模式来衡量、评价学生的文字。学生的作文实则是“伪表达”,是无奈的又不得不去拼凑的文字。为此,让学生自拟作文题,可还学生以真实的表达主体和真实的表达需要。

再者,现行各套新课标教材选修阶段(除《文章写作与修改》模块)的作文训练均留下空白,有待师生来自行填补。我的做法是,在各选修模块学习之前,请班级学生一齐来拟本阶段作文训练的题目,然后讨论、筛选、修改,并纳入教学计划中去。在五个必修模块作文训练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选修模块训练点的层次(知识点、能力点),力图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作文训练计划,为学生的思维、思想的发展提供可行的依据。

总之,作文题目的命制应符合学生的写作愿望,能诱发写作文的灵感,让学生愿意写;作文题目的命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让学生能够写;作文题目的命制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理性审视,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热爱写。而这所有的一切均是以学生为中心,命题者要把学生放在心中,使作文的命题更具人文气息,让作文成为学生的最爱。

(作者单位:仙游县榜头中学)

猜你喜欢

命制作文题目作文题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整本书阅读在高考语文中的试题命制探究——以2016-2018年为例
你眼中的我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中考“学习”试题的命制与功能
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