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汾市苹果低产园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4-11-28朱娟娟吴春华陈嫣

山西果树 2014年5期
关键词:间伐苹果园临汾市

朱娟娟 吴春华 陈嫣

近年来,临汾苹果产业在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项目带动下发展迅猛,据果业部门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临汾苹果面积为8.84万hm2(挂果面积6.01万hm2),产量为75.09万t,产值为29.42亿元;单产水平为0.83 t/667 m2,产值3 265元。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但是,临汾市苹果单产仍然徘徊在低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98 t,低于相邻城市运城1.05 t;与生态条件相近的相邻省陕西相比还有0.17 t的差距;与果业经济发达的山东省苹果单产1.3 t相比还有0.4 t的差距;与美国、日本、新西兰、意大利相比差距更大,是这些国家苹果单产的1/4~1/3。其次,全市苹果优质果率比较低,在40%~50%,而苹果生产大省陕西、山东优质果率达60%以上。另外,据2013年全市摸底调查,中低产果园占果园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低于1 t,产值低于5 000元)。因此,分析临汾市苹果低产园形成的原因,推广苹果园增产提质的关键技术,挖掘苹果园丰产潜力,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造成临汾苹果园低产的原因

1.1乔砧密植栽培模式,树体高大,不便管理

临汾市成龄苹果园,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阶段发展的果园也多采用传统的乔砧密植栽培制度,果园密度为(2.5~3) m×(3~4) m,树体高大,不便管理,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随着树龄的不断增大,果园密闭,光照恶化,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和品质受到一定影响。最近几年推广树形改造技术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果农的惜树、惜枝心理,目前10年生以上的大部分果园依然密闭,果园潜力未充分发挥出来。

1.2整形修剪不合理

临汾果农在整形修剪上缺乏完整的技术路线,留枝量过大,枝条疯长,通风透光条件严重恶化,外围郁闭,内膛光照不足,结果部位逐步外移,树体虚旺,病虫害乘虚而入,腐烂病、落叶病严重,造成果园生产能力降低,果品产量、质量不断下降。另外,盲目追求高产,过量留果,负载量增加,树体营养消耗过度,造成树势早衰,影响产量。

1.3土壤肥水条件差

果园土壤水肥条件差是造成苹果园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临汾市苹果园中有28.21%的果园属于水浇地,每年能浇水2~3次;18.94%的果园每年能浇1次(具有滴灌、渗灌、喷灌等设施的果园占2.5%);52.85%的果园属于靠天下雨灌溉的果园。加之临汾市每年的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降雨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果实的正常生长发育。

临汾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0.5%~1.0%,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下,蓄水保墒供肥能力差。推广生物覆盖技术近10年,清耕制的果园还占相当比例。果园施肥不科学,化肥用量大,有机肥用量少,靠化肥提高产量,没有合理均衡地实施营养施肥,导致果园土壤结构破坏,土壤通透性降低。近年果农虽然认识到有机肥的重要性,开始增施有机肥,但由于有机肥源匮乏,难以达到“斤果斤肥”,更不用说“斤果斤半肥、斤果二斤肥”。干旱缺水,肥料投入不足,果农还掠夺式地向果园要产量、要效益,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树势下降,腐烂病暴发,严重的造成毁园。

1.4果园基础设施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果园基础设施条件脆弱,施肥、修剪、灌溉、防灾等技术装备落后,制约着果业的发展。近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5)

年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每年因晚霜、冰雹、大风等危害造成的减产都在10%以上,严重年份减产达30%(2010年4月12-15日的低温冻害就造成我市苹果整体减产30%以上),个别严重地区花朵全部冻死,几近绝产。遭遇冰雹袭击的果园,树体受伤,影响到第2年及第3年的产量。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果农根本无力抵抗。这也是苹果园低产的原因之一。

2应对措施

2.1选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

积极改革传统的乔化密植栽培模式,大力推广宽行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宽行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体矮小、果园通风透光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便于机械作业等优点,省工、省力,适于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挂果早、产量高、品质优。一般建园第2年即开始结果,第4年667 m2产量即达3 000~4 000 kg,盛果期667 m2产4 000~5 000 kg,经济效益突出。

2.2科学改造郁闭老果园

间伐要适度进行,根据果园的具体情况进行隔行间伐、隔株间伐或随机间伐。间伐后667 m2留株30~40株。间伐后果园推广改形技术,也即提干、落头、疏大枝,培养小冠开心形和纺锤形树体结构。通过这三大举措缩冠提干,打开果园的光路,增加内膛受光面积,促进营养积累。树形改造要分3~4年逐年进行,切忌一步到位。同时要注意合理控制负载量,盛果期树667 m2产量一般控制在2 500 kg左右为宜。另外,还应注意科学应用更新修剪技术,延长结果年限。对衰弱苹果树修剪,以疏弱、短截、促发新枝为主;主侧枝更新,多用回缩,选生长较旺的背后枝、直立枝代替原头,抬高枝条角度,以增强树势;合理利用背上枝、背斜枝,视空间大小多截少放培养结果枝组,通过科学修剪恢复树势,提高产量。

2.3加大果园投入,改善果园肥水条件

增施有机肥。通过增施有机肥,增加果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果园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果实的品质。秋施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占到全年施肥总量的60%~80%。要求每667 m2产1 500 kg的果园,“斤果斤肥”;667 m2产2 500 kg的果园,“斤果斤半肥”;667 m2产3 000 kg的果园,“斤果二斤肥”。同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果树需肥特点追肥,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补充果树生长所需要的中微量元素。

提倡生物覆盖。变革土壤管理制度,改传统的清耕制为果园覆草、生草制,大量补充有机物,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用麦秸秆、玉米秆、杂草等粉碎后覆盖果园,或结合灌溉深挖施肥沟,在施肥沟内覆盖麦草,也可采用自然生草、人工种草等方式来覆盖果园。临汾市吉县果农在果园推广种植油菜技术,油菜花开以前刈割覆盖果园,冬季油菜根留在土壤内像一个个小水库一样为根系生长提供缓慢而长期的水肥供应。此项技术简单,果农容易接受、效果好。

改善果园的灌溉设施。有条件的果园,采用滴灌、喷灌设施,既可以节约用水,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采用土法节水设施——埋土罐法,每株树下埋4个瓦罐,罐口稍高于地面,果树生长发育需水时,向罐内灌水,瓦罐内的水可以缓慢地向果树根系周围土壤渗漏,长时间保持土壤湿度,满足果树需水要求,这项技术在干旱果园推广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推广黑地膜覆盖集雨保墒技术。具体操作分起垄、挖沟、覆膜3个步骤。起垄:要做到树干基部高,行间低,垄面修整成15°~20°的斜坡,以利于雨水顺坡流到行间根系密集分布区。挖沟:行间挖深、宽各30 cm的集雨沟,沟内埋草或作物秸秆。覆膜:宽度以树冠投影为宜,既能方便收集雨水,还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护土壤墒情。

2.4加强果园防护设施,同时开展预测预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果园储备抗灾物资,增强果园的防冻、抗旱能力。在雹灾易发区搭建防雹网,有效防御冰雹灾害。在示范园区配置高科技现代化防虫设施,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品质。在重点果区根据苹果产量科学配置果品恒温库,确保苹果季产年销,果农可以依据市场行情随时销售果品,避免因果品集中上市带来的果价下跌。

及时发布农业气象信息,尤其在苹果花期、6-8月份大风、冰雹天气高发期,尽早向果农传达天气变化信息,以便果农做好防范准备。

(收稿日期:20140506)

猜你喜欢

间伐苹果园临汾市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林木速生丰产抚育性间伐技术的作用及应用要点探讨
“三方四圈”工作法: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临汾:召开临汾市家庭服务业第一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9年发展家庭服务业表彰大会
巧算苹果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
翼城县北撖村苹果园经济效益分析
对苹果园郁闭指标的认识及改造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