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狱所回归教育*
2014-11-28景璐石顾荣莉
景璐石 顾荣莉 徐 科 徐 涛 王 铮 徐 平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心理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普遍认为,犯罪青少年人格、心理方面存在偏斜[1-2]。由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都较差,回归社会后成为累犯的可能性也将增大,提高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刻不容缓。对于犯罪青少年来说,在狱所所受教育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回归社会。有学者提出以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和心理矫治为主,适当应用激励模式、家庭参与、社会参与和社区矫正的综合康复模式[3]。这种矫治工作,无论是从减少和防止违法犯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帮助犯罪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发展的角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入所时间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狱所教育对青少年罪犯的影响,为以后犯罪青少年的回归教育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使青少年罪犯能够更好回归社会并防止累犯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成都市未成年劳动教养管理所青少年犯罪106个,均为男性,汉族,年龄14~24岁,平均(17.32±3.17)岁。狱所管教时间最长为3年。其中入所0~6个月有44人,其中14~16岁14人(31.8%),17~19岁16人(36.4%),20~22岁8人(18.2%),23~24岁6人(13.6%);入所2.5~3年有62人,其中14~16岁42(67.7%),17~19岁6人(9.7%),20~22岁8人(12.9%),23~24岁6人(9.7%);受教育程度:刚入所学员中文盲、小学12人(23.8%),初中、中专(高中)32人(76.2%);将出所学员中文盲、小学32人(51.6%),初中、中专(高中)30人(48.4%)。
1.2 方法 ①自编犯罪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犯罪青少年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家庭收入等;②罪犯在狱中自我感受问卷。此量表包含8个因子:狱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狱中启迪、目前想法。评分按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狱中感受越好;③症状自评量表(SCL-90)[4]。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共9O个项目,每项按5个等级评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该量表信效度良好;④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该量表分为:7个领域和3个因素,分别评价青少年的良好(正常)适应行为与适应不良行为。主要评价良好(正常)适应行为的有七个领域:独立生活、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经济活动、社交适应、社会认知与性。这一部分用“是”或“否”作答。所有得分相加,分数愈高,表示社会适应性愈好。评价适应不良行为的有3个因素:品行行为、社会性行为、神经症行为。这一部分题目要求回答一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如从未发生“0”分、偶尔发生“1”分、经常发生“2”分。所有得分相加,分数愈高,表示社会适应性愈差。正常适应行为分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895,适应不良行为分量表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958,该量表效度良好。
1.3 施测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成都某少管所干警的协助下进行调查,由于少管所学员受教育程度较低,所有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测验。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实收106份(96%)。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统计分析主要采用t 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SCL-90 各因子分比较 见表1。刚入所的犯罪青少年与将出所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相比,在总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抑郁症状3项因子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余7 项没有显著差异。
2.2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领域比较 见表2。刚入所的犯罪青少年与将出所的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领域情况相比社会适应性不良的品行行为、社会性行为、神经症行为3个因素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余7 项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表1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表1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注:* P<0.05,**P<0.01,下同
表2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领域比较(±s)
表2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领域比较(±s)
表3 所内教育各因素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r)
2.3 所内教育各因素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见表3。所内各种教育因素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所内环境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提示好的狱内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管教形式与犯罪青少年的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呈负相关,提示干警采取好的管教形式可以减轻青少年罪犯的精神病等状况。管教方式与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呈负相关,管教内容与犯罪青少年的抑郁因子呈负相关。
表4 所内教育各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因子的相关(r)
2.4 所内教育各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见表4。所内各种教育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因子的相关分析,所内环境与学习适应、经济活动呈正相关。管教干警、管教形式与犯罪青少年的经济活动呈正相关。管教内容与犯罪青少年的自我定向领域呈正相关,悔罪表现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认知领域呈正相关,所中启迪与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呈负相关,目前想法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交适应行为呈正相关。
3 讨论
3.1 不同入所时间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差异国内有研究显示[5],合肥市管教所犯罪青少年SCL-90 的总筛查阳性率为21.3%,同时也得出目前犯罪青少年存在较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检出率尤为突出。同时李慧民等学者[6]对犯罪青少年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得出刚入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与文献研究一致。即将出所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刚入所青少年,说明青少年罪犯在入所初期尚不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遇事采取消极的认知和应付方式,所以产生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随着狱所的各方面的教育,对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刚入所与将出所的犯罪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各领域情况相比,社会适应性良好的7个领域差异不显著;社会适应性不良的品行行为、社会性行为、神经症行为3个因素差异显著。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7]。
3.2 所内回归教育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相关性 所内教育中的所内环境、管教形式、管教方式、管教内容四个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相关性。青少年罪犯在狱中的生活感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狱内环境、管教方式与目前想法3个因子项[8]。管教干警的管教内容和所内所用的管教方式有助于青少年罪犯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成长,而过度思念亲人和对未来与前途的思考对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利。这是因为青少年罪犯心理尚不成熟,思考问题不全面,片面看问题、想问题,对自己的父母、亲人仍有一定的依赖,并因对父母、亲人的愧疚而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所以所内良好的回归教育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内容,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认知系统。
另一方面所内环境、管教干警、管教形式、管教内容、悔罪表现、目前想法等因素与犯罪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良好方面呈正相关,表明经过少管所的回归教育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更好,为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中启迪与犯罪青少年的品行行为呈负相关,提示犯罪青少年在狱所中反思和所学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减少了他们的品行方面的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经过狱所内的回归教育,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均有一定的提高,使得即将出所的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优于新入所的犯罪青少年。所以加强狱所的回归教育,对青少年罪犯健康地回归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累犯的发生。
[1]Fumham A,Personality,social skills,anomie and delinquency[J].J Child Psychol Psychiat,1984,25:409-420
[2]邓云菁,窦钢,张峰.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3):160-161
[3]胡俊文.我国罪犯康复的基础、模式、问题及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41-4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5]杨华,蔡文隽,杨宁,等.潘发明合肥市管教所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12):1192-1193
[6]李慧民,王莉,王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311-312
[7]孥情坤.学校体育与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性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150-152
[8]景璐石,徐云,冯军,等.青少年罪犯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1):1309-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