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2014-11-28刘晓芹
李 洁 姚 迪 刘晓芹
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和其寿命的延长,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6.9 万被调查者中,有90%的人感到孤独,46.9%的人在生活上感到不满意,甚至有19.1%的人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因此提升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已迫在眉睫。有调查研究显示,影响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是人格,并且人格的外倾性越强,幸福感越高[1]。因此,本研究选取山东省6个地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外向人格、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探讨内外向人格对老年人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应对方式的中介机制模型,为提高老年人总体幸福水平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山东省青岛、潍坊、聊城、枣庄、烟台、莱芜6个地区随机抽取60~9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目前无重大精神性疾病与记忆功能损害,能回答问卷量表,并同意参与研究,共600人回收有效问卷598 份(99.6%),其中男性283人,女性315人;小学以下207人,小学192人,初中及以上199人;有配偶者392人,无配偶者206人。
1.2 方法 ①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内外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说谎维度(L)[2];②应对方式量表(CQS):肖计划等编制[3],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自陈式应对行为量表。共有条目62 项,分为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分成熟型、不成熟型、混合型3 种,分别对应“解决问题-求助”、“退避-自责”、“合理化”;③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为段建华对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确定量表的修订[3]。共有题目33个,每个题目1~10分评定,题目分为对健康的担心(健康)、精力、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控制)、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心境)、生活的满足和兴趣(满足)、与紧张(焦虑)共6个因子。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与复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测评 老年人总体幸福感为(75.0848±13.275),与全国常模无显著差异(t=1.560,P>0.05)其中,男女老年人得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t=1.339,P>0.05)。
2.2 老年人内外向人格、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分析分别对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不同的应对方式与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得分进行两两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 种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自责、幻想和退避3 种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1。
2.3 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中介效应的满足条件分析,各因子均满足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条件。因此,以老年人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内外向人格为自变量,以应对方式各因子为中介变量分别进行复回归分析检验。第一步,进行总体幸福感对内外向的简单回归分析,第二步进行应对方式各因子对内外向人格的简单回归分析,第三部进行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对内外向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两个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由于因变量复回归分析过程的第一步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均为总体幸福感对内外向人格的简单回归分析,故表中不再赘述,而在表下统一标注出来。对上述因变量的前两步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和第三步回归方程中中介变量(应对方式各个因子)的回归系数进行t 检验,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应对方式对老年人总体幸福感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总体幸福感与解决问题、合理化和求助与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内外向人格可通过两条路径,即直接路径和应对方式间接路径影响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见表2。
表1 内外向、应对方式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r)
表2 应对方式对老年人内外向人格和总体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和人格内外向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总体幸福感与内外向人格呈正相关,这与杜军[4]任志洪[5]、王芳[6]等研究的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行为方式上外向人格特征者比内向人格特征者能给予自身评价更多的积极性信息,因此幸福感就会越高些。外向老年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可,进而提升个体的归属感,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产生的正性情感较多;而在社会支持及他人的理解关心上内向性格的人获得的相对要少,在人际关系上易导致不协调,从而会产生消极情感,降低幸福感水平。总体幸福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混合型(合理化)呈正相关,即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自责)呈负相关,即消极的应对方式降低老年人的总体幸福感。应对是指环境变化时个体会有一定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是为适应这些变化有意为之[7]。应对方式是指在发生应对的过程中,个体有意识、有目的的具体的活动,这个活动发生在认知评价产生之后,应对方式能对个体能否快速、准确的适应环境变化和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看事物积极的一面、乐观的寻找外部支持、帮助,改变自身的固有观念称为积极应对,遇事选择退避、发泄称为消极应对[8]。有调查显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个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有助于精神压力的缓解,有助于问题的成功解决等方面。“乐观”、“面对”、“寻求支持”的应对方式与内外向人格呈正相关,说明性格外向的老年人以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并依赖他人帮助来解决问题,以此来缓解心理应激和减轻心理负荷。
本次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机制,也就是说在影响总体幸福感水平上,内外向人格能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根据EPQ 中E 的得分情况表明,分数高者其人格越外向,表现在好交际、渴望刺激和冒险,在情感上也易冲动。因此个体为外向人格时,更加倾向于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当其面临应激事件或环境时,会较少的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更多的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减轻心理负荷,增加其总体幸福感[9]。个体为内向人格时,往往会减少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倾向于采用更多以消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困难和挫折,进而降低其总体幸福感;已有研究证实,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可以直接增加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10],同时积极应对的减少和消极应对的增加,会严重损害个体的人际资源环境,进而降低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本次中介分析结果也显示内外向人格通过成熟应对和不成熟应对间接路径,对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有影响。
综上所述,内外向人格、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两两相关,且应对方式在老年人内外向人格与总体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效应,内外向人格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有不同的幸福感。这充分体现了,老年人总体幸福感是以其内外向人格和应对方式为背景的。提高其总体幸福感水平,应根据老年人内外向人格和应对方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1]郑雪,王玲,邱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2]龚耀先.中国修订艾森克(成人)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198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122-126
[4]杜军,谢继红.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36-38
[5]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4):59-61
[6]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75-576
[7]Joff P E,Bast B A.Coping and defense in rel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en[J].Nerv Ment Dis,1978,166:517-552
[8]王燕,赵凤翔.城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7):37-38
[9]李萍,孙志刚.关于中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的研究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56-58
[10]Zhang Qinghua,Benveniste A.Wavelet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NN,1992,3(6):88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