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研究

2014-11-28陈俊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3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农业机械化

陈俊丽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现状;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31-0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机化项目。在北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旱作农业区旱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自然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1 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北票市现有耕地面积10.1万hm2,当地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十年九春旱”的自然条件影响,加之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束缚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务输出率。

2004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北票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北票市农机局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典型培育、政策宣传、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民走向依靠农机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之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使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1.3万kW,农业机械生产总值达3.58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1.76亿元,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5 150台,完成机耕7.0万hm2,机播4.3万hm2,机收1.0万hm2,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60%。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面,北票市围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工作模式,突破性完成“争取1 000万元购机补贴”的任务指标,全年农机购机补贴额度达1 5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 935台套,培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 527人,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家,使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业发展到35家。

2 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内涵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除草,有利于旱作区保水、保土、保护环境、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工艺路线

北票市自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及耕作习惯,结合农业部、省农委有关保护性耕作相关资料,研究机灭茬、高茬耙茬免耕、高茬旋耕灭茬、高茬垄上贴茬免耕及碎秆免耕覆盖5种技术模式。1) 机灭茬模式。该模式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基本相同。技术路线为:收获、秸秆运出—春灭茬—播种—药剂灭草,或收获、秸秆运出—秋灭茬、旋耕、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联合整地模式),或收获—秋翻、耙、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翻耕模式)。2) 高茬耙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耙茬—播种—药剂灭草。3) 高茬旋耕灭茬模式。该模式既能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又与当地耕作方式相适应,适合大面积示范、推广。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灭茬—播种—药剂灭草。4) 高茬垄上贴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贴茬免耕播种—药剂灭草。5) 碎秆免耕覆盖模式。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秸秆主要用于牛羊的饲料,使该模式应用受到限制。工艺路线为:收割—秸秆还田—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目前,高茬耙茬免耕和高茬垄上贴茬免耕两种技术模式正在试验中。

2.3 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掌握了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残茬处理,药剂除草防病和深松4项主要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耕作逐步向保护性耕作转变。

2.3.1 免耕、少耕播种施肥技术 北票市前几年主要示范机灭茬和高茬旋耕灭茬两种模式,采用14.7 kW(20马力)小四轮拖拉机配2BQF-2型或2BQF-4型气吸式施肥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深施复合长效肥。该播种技术可比传统播种节省种子1 kg,使用长效复合肥可省去中间追肥环节,节省肥料25 kg,且节省了追肥工时。经过3 a的试验、示范,该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现已大面积推广。

2.3.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近年来北票市畜牧业发展较快,玉米秸秆主要用于牛羊饲料,秸秆粉碎还田有一定困难,碎秆免耕覆盖模式没有进行大面积示范。秸秆残茬处理主要采用高留茬,收获后留茬高度大于30 cm,满足保护性耕作要求。对留茬处理有3种方式,一是旋耕灭茬,二是耙茬,三是留茬(贴茬免耕)。旋耕灭茬技术已成熟,耙茬和留茬(贴茬免耕)正在试验中。

2.3.3 杂草、病虫害防治 杂草的控制与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化学除草剂,辅以人工除草。除草剂主要使用乙草胺+阿特拉津,效果很好,在雨前喷洒除草剂效果更佳。病虫害防治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播种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出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抽雄前期防治玉米蚜和粘虫。

2.3.4 深松技术 取消铧式犁翻耕,采用旋耕+深松技术。深松有全方位深松和虚实并存两种作业方法。当地主要采用虚实并存深松方法,“虚”部土壤孔隙度大,具有渗水快、蓄水多、导热慢、通气好、分解供养快速的优点;“实”部孔隙度小、毛细管浸润、分布连续均匀、提墒快、供水性好。间隔3~4 a深松一次。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

3.1 土壤理化性状

3.2 土壤蓄水情况

3.3 经济效益

3.4 社会效益

1)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机车进地次数,节省劳动用工,再配合精量播种及深施化肥等一整套先进生产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较平均每667 m2省工2.25个,节省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充实二、三产业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传统作业方法平均每667 m2耗油2.90 kg,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667 m2耗油1.45 kg,可省燃油1.45 kg,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5 生态效益

1) 保护性耕作秸秆残茬处理技术中的秸秆粉碎还田和高留茬技术,可使土地裸露休闲期从原来的180 d缩短到30 d,彻底根除了沙尘暴的尘源,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来防治沙尘暴势在必行。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据测定,每667 m2玉米秸秆及根茬中干物质质量可达500 kg,全部还田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6 000 kg,高留茬还田相当于秸秆全还田的1/4,即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1 500 kg。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与农源物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改善了土壤性质,保持土壤中的毛细管畅通,使土壤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现状;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31-0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机化项目。在北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旱作农业区旱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自然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1 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北票市现有耕地面积10.1万hm2,当地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十年九春旱”的自然条件影响,加之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束缚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务输出率。

2004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北票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北票市农机局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典型培育、政策宣传、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民走向依靠农机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之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使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1.3万kW,农业机械生产总值达3.58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1.76亿元,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5 150台,完成机耕7.0万hm2,机播4.3万hm2,机收1.0万hm2,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60%。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面,北票市围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工作模式,突破性完成“争取1 000万元购机补贴”的任务指标,全年农机购机补贴额度达1 5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 935台套,培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 527人,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家,使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业发展到35家。

2 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内涵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除草,有利于旱作区保水、保土、保护环境、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工艺路线

北票市自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及耕作习惯,结合农业部、省农委有关保护性耕作相关资料,研究机灭茬、高茬耙茬免耕、高茬旋耕灭茬、高茬垄上贴茬免耕及碎秆免耕覆盖5种技术模式。1) 机灭茬模式。该模式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基本相同。技术路线为:收获、秸秆运出—春灭茬—播种—药剂灭草,或收获、秸秆运出—秋灭茬、旋耕、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联合整地模式),或收获—秋翻、耙、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翻耕模式)。2) 高茬耙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耙茬—播种—药剂灭草。3) 高茬旋耕灭茬模式。该模式既能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又与当地耕作方式相适应,适合大面积示范、推广。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灭茬—播种—药剂灭草。4) 高茬垄上贴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贴茬免耕播种—药剂灭草。5) 碎秆免耕覆盖模式。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秸秆主要用于牛羊的饲料,使该模式应用受到限制。工艺路线为:收割—秸秆还田—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目前,高茬耙茬免耕和高茬垄上贴茬免耕两种技术模式正在试验中。

2.3 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掌握了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残茬处理,药剂除草防病和深松4项主要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耕作逐步向保护性耕作转变。

2.3.1 免耕、少耕播种施肥技术 北票市前几年主要示范机灭茬和高茬旋耕灭茬两种模式,采用14.7 kW(20马力)小四轮拖拉机配2BQF-2型或2BQF-4型气吸式施肥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深施复合长效肥。该播种技术可比传统播种节省种子1 kg,使用长效复合肥可省去中间追肥环节,节省肥料25 kg,且节省了追肥工时。经过3 a的试验、示范,该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现已大面积推广。

2.3.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近年来北票市畜牧业发展较快,玉米秸秆主要用于牛羊饲料,秸秆粉碎还田有一定困难,碎秆免耕覆盖模式没有进行大面积示范。秸秆残茬处理主要采用高留茬,收获后留茬高度大于30 cm,满足保护性耕作要求。对留茬处理有3种方式,一是旋耕灭茬,二是耙茬,三是留茬(贴茬免耕)。旋耕灭茬技术已成熟,耙茬和留茬(贴茬免耕)正在试验中。

2.3.3 杂草、病虫害防治 杂草的控制与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化学除草剂,辅以人工除草。除草剂主要使用乙草胺+阿特拉津,效果很好,在雨前喷洒除草剂效果更佳。病虫害防治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播种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出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抽雄前期防治玉米蚜和粘虫。

2.3.4 深松技术 取消铧式犁翻耕,采用旋耕+深松技术。深松有全方位深松和虚实并存两种作业方法。当地主要采用虚实并存深松方法,“虚”部土壤孔隙度大,具有渗水快、蓄水多、导热慢、通气好、分解供养快速的优点;“实”部孔隙度小、毛细管浸润、分布连续均匀、提墒快、供水性好。间隔3~4 a深松一次。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

3.1 土壤理化性状

3.2 土壤蓄水情况

3.3 经济效益

3.4 社会效益

1)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机车进地次数,节省劳动用工,再配合精量播种及深施化肥等一整套先进生产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较平均每667 m2省工2.25个,节省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充实二、三产业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传统作业方法平均每667 m2耗油2.90 kg,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667 m2耗油1.45 kg,可省燃油1.45 kg,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5 生态效益

1) 保护性耕作秸秆残茬处理技术中的秸秆粉碎还田和高留茬技术,可使土地裸露休闲期从原来的180 d缩短到30 d,彻底根除了沙尘暴的尘源,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来防治沙尘暴势在必行。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据测定,每667 m2玉米秸秆及根茬中干物质质量可达500 kg,全部还田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6 000 kg,高留茬还田相当于秸秆全还田的1/4,即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1 500 kg。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与农源物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改善了土壤性质,保持土壤中的毛细管畅通,使土壤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旱作农业区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概述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票市的推广应用情况、实施效果与推广经验,为推动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现状;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3-0031-03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机化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机化项目。在北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改善旱作农业区旱灾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自然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1 北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北票市现有耕地面积10.1万hm2,当地农业生产始终受到“十年九春旱”的自然条件影响,加之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认识不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模式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制约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束缚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务输出率。

2004年,国家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北票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北票市农机局紧紧抓住机遇,采取典型培育、政策宣传、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民走向依靠农机化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之路,农民购机热情高涨,使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1.3万kW,农业机械生产总值达3.58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1.76亿元,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5 150台,完成机耕7.0万hm2,机播4.3万hm2,机收1.0万hm2,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60%。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面,北票市围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工作模式,突破性完成“争取1 000万元购机补贴”的任务指标,全年农机购机补贴额度达1 50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 935台套,培训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1 527人,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6家,使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业发展到35家。

2 北票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情况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的内涵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免耕播种,化学除草,有利于旱作区保水、保土、保护环境、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工艺路线

北票市自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方式及耕作习惯,结合农业部、省农委有关保护性耕作相关资料,研究机灭茬、高茬耙茬免耕、高茬旋耕灭茬、高茬垄上贴茬免耕及碎秆免耕覆盖5种技术模式。1) 机灭茬模式。该模式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基本相同。技术路线为:收获、秸秆运出—春灭茬—播种—药剂灭草,或收获、秸秆运出—秋灭茬、旋耕、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联合整地模式),或收获—秋翻、耙、起垄、镇压—播种—药剂灭草(翻耕模式)。2) 高茬耙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耙茬—播种—药剂灭草。3) 高茬旋耕灭茬模式。该模式既能满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又与当地耕作方式相适应,适合大面积示范、推广。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春季灭茬—播种—药剂灭草。4) 高茬垄上贴茬免耕模式。技术路线为:收获—高留茬—贴茬免耕播种—药剂灭草。5) 碎秆免耕覆盖模式。当地畜牧业发展较好,秸秆主要用于牛羊的饲料,使该模式应用受到限制。工艺路线为:收割—秸秆还田—免耕播种—药剂灭草。目前,高茬耙茬免耕和高茬垄上贴茬免耕两种技术模式正在试验中。

2.3 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应用情况

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掌握了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播种,秸秆残茬处理,药剂除草防病和深松4项主要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耕作逐步向保护性耕作转变。

2.3.1 免耕、少耕播种施肥技术 北票市前几年主要示范机灭茬和高茬旋耕灭茬两种模式,采用14.7 kW(20马力)小四轮拖拉机配2BQF-2型或2BQF-4型气吸式施肥精量播种机,进行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深施复合长效肥。该播种技术可比传统播种节省种子1 kg,使用长效复合肥可省去中间追肥环节,节省肥料25 kg,且节省了追肥工时。经过3 a的试验、示范,该技术深受群众欢迎,现已大面积推广。

2.3.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近年来北票市畜牧业发展较快,玉米秸秆主要用于牛羊饲料,秸秆粉碎还田有一定困难,碎秆免耕覆盖模式没有进行大面积示范。秸秆残茬处理主要采用高留茬,收获后留茬高度大于30 cm,满足保护性耕作要求。对留茬处理有3种方式,一是旋耕灭茬,二是耙茬,三是留茬(贴茬免耕)。旋耕灭茬技术已成熟,耙茬和留茬(贴茬免耕)正在试验中。

2.3.3 杂草、病虫害防治 杂草的控制与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化学除草剂,辅以人工除草。除草剂主要使用乙草胺+阿特拉津,效果很好,在雨前喷洒除草剂效果更佳。病虫害防治主要使用化学药剂,播种时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出苗期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抽雄前期防治玉米蚜和粘虫。

2.3.4 深松技术 取消铧式犁翻耕,采用旋耕+深松技术。深松有全方位深松和虚实并存两种作业方法。当地主要采用虚实并存深松方法,“虚”部土壤孔隙度大,具有渗水快、蓄水多、导热慢、通气好、分解供养快速的优点;“实”部孔隙度小、毛细管浸润、分布连续均匀、提墒快、供水性好。间隔3~4 a深松一次。

3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

3.1 土壤理化性状

3.2 土壤蓄水情况

3.3 经济效益

3.4 社会效益

1) 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机车进地次数,节省劳动用工,再配合精量播种及深施化肥等一整套先进生产技术,与传统耕作相比较平均每667 m2省工2.25个,节省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充实二、三产业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传统作业方法平均每667 m2耗油2.90 kg,而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667 m2耗油1.45 kg,可省燃油1.45 kg,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5 生态效益

1) 保护性耕作秸秆残茬处理技术中的秸秆粉碎还田和高留茬技术,可使土地裸露休闲期从原来的180 d缩短到30 d,彻底根除了沙尘暴的尘源,因此,推广保护性耕作来防治沙尘暴势在必行。

2) 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据测定,每667 m2玉米秸秆及根茬中干物质质量可达500 kg,全部还田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6 000 kg,高留茬还田相当于秸秆全还田的1/4,即相当于施含有机质5%的农家肥1 500 kg。秸秆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营养物质与农源物质,使土壤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改善了土壤性质,保持土壤中的毛细管畅通,使土壤蓄水能力大大增强。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农业机械化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