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种子产业发展探讨

2014-11-28孔菲韩春凤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业科研辽宁

孔菲 韩春凤

摘要:从产业格局、管理环境、种子企业、科研能力4个方面,概括辽宁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视角,探讨发展辽宁省种业的具体措施,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种业;辽宁;产业格局;监管;科研

中图分类号:S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4-0003-02

1 辽宁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格局

辽宁育繁种的品种丰富,以发展玉米、水稻等大宗作物为主,玉米、水稻育种成绩突出。在玉米育种方面,主要培育辽单、丹玉、东单、海丰、沈单等一系列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和适应性好的杂交种;在水稻育种方面,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教授的水稻团队创制了沈农366、沈农9660、沈农95008等新株型优异种质,育成沈农265、沈农606、沈农6014、沈农016等品种,其产量稳定超10 500 kg/hm2。在品种推广应用环节,辽宁省的玉米、水稻品种更新较快,但仍面临国外种子企业的威胁。在加工销售环节,辽宁种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种子商品化程度较高,在26个省、市、自治区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网。近年来,辽宁的年供种量约为3亿kg。

1.2 种业管理环境

辽宁省采用省、市、县分级管理的种业管理体系。14个地级市均设有种子管理机构,76个县中有70个县设有种子管理机构。省、市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经费由政府全额划拨,且普遍存在编制,部分机构还设有专项经费,具有较强的监督管理能力。政府对县级种子管理机构的经费划拨较少,大多只能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甚至有少数机构需自筹经费,导致这些种子管理机构的监管能力大大受限,进而限制了辽宁种业的发展。

1.3 种子企业基本情况

据统计,辽宁省现有种子公司300多家,其中约40%为有限责任公司,约30%为私营公司,约17%为国有公司。在这300多家公司中,只有一半处于盈利状态。在盈利分配中,数量最少的国家办证公司占总盈利额的60%左右;而数量最多的市地级办公公司仅占总盈利额的4%左右。

1.4 种业的科研状况

近些年,辽宁省的育种能力逐步增强,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但新审定的品种多集中于农业科研院所,如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种子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的能力较弱。

2 辽宁省种子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种子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一是种子储备调控体系不完善。辽宁省市、县级种子贮藏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市、县级单位不具备完善的种子贮藏条件,这使得市、县种子库存在缺失状况。

二是种子安全保障不到位。一方面,硬件条件不到位,一些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存在设备老化、不配套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舆论宣传、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执法监管不力。200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入市门槛降低,使得大量种子公司进入市场,增加了监管难度。此外,资金不到位造成部分管理工作无法展开,执法监管力度不够。

四是缺乏信息交流。为通过网络平台实施信息交流,辽宁省建立了辽宁种业信息网,但投入不足导致其服务功能不完善,管理机构间、企业间和公众间的交流不足。

2.2 种子企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辽宁种子企业数量多,虽然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丹东农科院种子公司、辽宁省农科院种子公司、抚顺北方农科所种子公司已具备一定知名度,但企业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一方面,辽宁种子公司一般自建基地进行制种生产,与外国标准化制种生产相比,其基地规模较小、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一些龙头企业委托代理商制销售产品,但多数种子企业仍以传统销售为主,导致产业链条较短,销售网络覆盖面积较小。此外,与外国领先种业相比,辽宁种子公司技术较为落后,农民的认可度较低。

另一方面,辽宁种子企业“多而杂”的现状影响整体竞争力。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制,但各种子公司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2.3 种子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科研体制、资金投入等系列问题,使得辽宁省自主研发创新的前景并不乐观。科研单位受体制制约,不能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导致研究资金不足,加之其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得辽宁种子品种的适应面窄,部分高粱、小麦、花生育种机构因效益低而关闭。据统计,2011年辽宁高粱育种核心机构由6家缩减为1家,小麦育种核心机构由3家缩减为1家,谷子育种核心机构由3家缩减为1家。

目前,国外生物育种和标准化育种技术已经普及,而辽宁省的育种方法无法跟上领先潮流。在自主研发方面,缺少中长期投入研究,导致基础性、前瞻性育种理论研究欠缺。

3 辽宁省种子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方面

政府应积极建立健全遍及全省的种子管理体系,明确并强化各级种子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各级种子管理机构间的联系和互相监督。加大对种业的资金投入,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以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种子管理部门的科技水平。严格管理种子试验、审定、生产和经营行为,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能力,严厉打击各种种子造假行为。完善种子储备调控制度,为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和市场调剂做好准备。积极利用国家对种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辽宁省种子管理条例。积极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集团,使其不断联合、共同进步,并形成龙头企业,从而加强全省种业的竞争力。加强遍及全省的种业网络建设(如辽宁种业信息网),强化企业间、企业与管理部门间及与公共信息网间互联与互通。在积极引导农业品种创新的同时,加强原种防杂保纯体系建设,严防基因污染问题。

3.2 企业方面

种子企业应积极提高现代化水平,引进、精选、分级等能够大幅度提高种子质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培养自身种子研发创新能力。逐步改善辽宁省种子企业多、小、散的局面,促使企业资本聚集和资源整合,逐步提高种子行业聚集度。继续推进种子企业“育、繁、推、加、销”一体化建设,把发展大型龙头种业企业作为发展目标。积极发挥种子协会的作用,以其为纽带,使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市场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进而形成种子企业群。

3.3 科研机构方面

种子科研机构应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增强科研攻关力量,充分利用辽宁省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种子科研机构应多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从业人员赴种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考察,掌握世界先进的育种技术,以更好的进行育种研究工作。科研机构也可以和企业合作,让一些优秀的科研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内部工作,在提高企业研发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史海林.我国种子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1):215.

[2] 沈刚.我国种子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3(24):78.

[3] 刘金玲,李波.西北地区种子产业发展优势及展望[J].中国国情国力,2013(3): 52-54.

[4] 赵得胜.互助县种子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2013(8):54-55.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eed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from 4 aspects, namely,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seed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 in Liao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work of seed management.

Key words: seed industry; Liaoning; industry; regulation; research

猜你喜欢

种业科研辽宁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读辽宁 爱辽宁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
辽宁出版集团
汪洋在北京考察现代种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