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黑龙江土改中的群众路线

2014-11-28曲晓溪

世纪桥 2014年6期
关键词:土地改革黑龙江

曲晓溪

摘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总结,是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观点和行动准则,是党的全部活动最基本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重点阐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方各级党组织在土地改革中,放手发动群众,贯彻和落实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历史过程,展现了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历史贡献和作用,揭示了毛泽东群众路线在黑龙江土地改革中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路线;黑龙江;土地改革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力量源泉。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和成就。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土地改革中,黑龙江各级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积极贯彻和落实毛泽东群众路线,改变了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力量格局,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走毛泽东群众路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抗日战争胜利后,长期被日本侵略者奴役和压榨的黑龙江地区人民迎来了民族的解放,然而,此时战争的阴云已悄然笼罩在中国上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还是建立一个国民党领导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即将展开。

在我党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迅速展开的这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争取东北的斗争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早在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会议上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把我们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1]而在争夺东北的斗争中,黑龙江地区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此时黑龙江局势十分复杂。国民党一方面加紧向黑龙江地区运送兵力,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猖狂的进攻,一方面派特务与敌伪残余势力相勾结,破坏北满根据地建设。同时,由于长期受日伪反动统治,黑龙江地区党的工作基础薄弱,国民党利用人们盲目的正统思想进行欺骗性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我党我军持怀疑观望态度,已经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权机关也因缺乏群众基础而很不巩固,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将黑龙江地区建设成为东北大后方和巩固的根据地以推进全东北乃至全中国的解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为彻底摧毁敌伪统治,确立我党对国民党的优势,巩固黑龙江地区根据地建设,党领导包括黑龙江地区在内的东北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斗争。而决定斗争成败的决定一环就是走群众路线。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在两种中国之命运的较量中,“我们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基本点,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3]因此,毛泽东在其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必须使一切干部明白,国民党在东北一个时期内将强过我党,如果我们不从发动群众斗争,替群众解决问题、一切依靠群众这一点出发,并动员一切力量从事细心的群众工作,……那么,我们在东北就将陷入孤立,不能建设巩固根据地,不能战争国民党的进攻,而有遭遇极大困难甚至失败的可能;反之,如果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我们就将战胜一切困难,一步一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4]中共中央东北局坚决贯彻了这一指示,在东北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特别是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发动群众。

由此,在中国面对两种命运、两种前途选择最关键的时刻,放手发动群众,走毛泽东群众路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结合土改发动群众,将毛泽东群众路线贯彻始终

黑龙江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46年6月开始,到1948年春季结束,大体经历了清算分地、煮“夹生饭”与砍挖运动和平分土地三个阶段,在历时两年的土改运动中,党一直把发动群众作为土改运动的中心环节。

第一阶段:贯彻“五四”指示,将群众反奸清算与土地运动相结合。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从1946年开始,黑龙江地区各省普遍开展了以反奸除霸为目标的清算和减租减息以及没收与分配敌伪土地的斗争。5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满分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松江、合江、黑龙江、绥宁等省省委书记联席会议,结合黑龙江地区的实际情况讨论了贯彻“五四指示”的问题,决定将群众反奸清算斗争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工作队下乡实行土地改革,在经济和政治上彻底摧垮封建统治。

1946年7月7日,东北局作出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即“七七决议”)指出,党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动群众,创建巩固的根据地,要把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摆到一切工作的第一位;号召共产党员“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要求各地迅速普遍地执行“五四指示”,掀起清算分地的高潮。

随后,东北局和黑龙江地区各省的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到农村,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进行土地改革运动。他们深入到广大的贫雇农中,访贫问苦,宣传解释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发动群众展开对地主和反动富农的斗争。

“五四指示”,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策略方针机动灵活。黑龙江地区党组织,积极贯彻“五四指示”,开展清算分地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势力,初步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一定程度地发动了群众,为战胜国民党的进攻,也为土地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进一步发动群众,开展“煮夹生饭”运动和“砍挖”运动。

1.“煮夹生饭”运动。在清算分地运动中,由于紧张的战争形势和黑龙江地区复杂的斗争状况,有些地方领导力量薄弱,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群众路线贯彻不够,加之一些群众对党的政策不够了解,存在怕变天的思想顾虑,致使土改工作不彻底,出现了“半生不熟”的所谓“夹生饭”问题。

为了彻底发动群众,有的放矢地煮好“夹生饭”,黑龙江地区各省委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和掌握“夹生饭”的具体情况。1946年12月9日,黑龙江省委作出《夹生与决心——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地开展查地斗争,解决“夹生饭”问题。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亲自深入桦川农村,检查了解土改工作情况。松江、嫩江等省也发出指示,要求各地检查“夹生饭”。

针对“夹生饭”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各省采取了相应措施。为发动群众,消除顾虑,不少地方在群众内部开展了反对“两面光”的活动,并把“反两面光”同“选好人”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既打击在土改中表面表现积极、暗地里又跟地主勾结的那些人,又打击在斗地主分田地中表现不积极、不主动、不大胆的“老好人”。各地还重新审查农会会员,使农会真正为基本群众所掌握。

2.“砍挖”运动。经过“煮夹生饭”运动,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遭到沉重打击,广大群众进一步发动起来,完成了春耕生产的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阶段性成果。然而一些地区群众发现地主的土地虽被分掉,但暗藏的财物比其土地的价值还要高,地主阶级经济上并未得到彻底清算,广大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却依然缺吃少穿。针对这种情况,1947年6月23日,东北局发出了《继续完成土地改革,深入群众运动的指示》,7月25日,又发出了《关于挖财宝的指示》。从1947年7月至10月,黑龙江各省普遍开展了“砍挖”运动。

“砍挖”运动又叫“砍大树(指地主恶霸),挖财宝”运动,是煮“夹生饭”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海伦等县是开展“砍挖”运动最早且成果显著的地区。随后,合江省委决定“集中力量展开查地、查浮财产、查枪支运动”,并提出了“起浮产,起黑粮,挖穷根,解决群众生产困难”的口号。宁安、镜泊等县提出了“砍倒大树有柴烧”、“打倒地主吃饱饭”的口号,广泛发动群众,起出了大批浮物。广泛开展的“砍挖”运动,是土地改革深入进行的一个重要阶段,解决了黑龙江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农民从经济上获得了实惠;进一步动员和教育了群众,有力地打击了农村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第三阶段: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人民当家作主。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封建的生产关系,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受到农民的欢迎。

11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北满省委书记联席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全面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12月1日,东北局发布《告农民书》。在东北局的领导下,黑龙江地区各省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北满省委书记联席会议精神,迅速在全省铺开了平分土地运动,土地改革进入了平分土地的新阶段。

在平分土地运动中,为贯彻依靠贫雇农的路线,黑龙江地区各地党委积极建立贫雇农大会与代表会组织,并由其选出的分地委员会作为平分土地运动的执行机关。凡平分土地中的一切问题,都拿到大会上讨论决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力。经过他们的工作,广大贫雇农充分发动起来,迅速形成斗争地主总攻封建的运动高潮。

在土地和斗争果实的分配上,黑龙江地区各省根据不同的阶级成分和土地等级,按人头不分男女老少,进行平均分配。其原则是:先满足贫雇农的土地要求,中农土地基本不动,一般富农和小地主与贫雇农同样分得一份土地、但质量稍差,大中地主和恶霸富农也平分一份土地,以维持生活。同时,各地继续进行挖财宝、挖坏根、挖匪根、起私枪的斗争,并及时转入分浮分地,准备开展大生产运动。

平分土地,使黑龙江地区广大农民彻底摆脱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不仅分得了维持生活的土地,而且分得了牲畜等生产资料和房屋等生活资料,真正成为农村土地的主人。至此,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黑龙江人民开展土地改革,既是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任务,又是彻底摧毁敌伪统治、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重要环节,也是黑龙江地区广大农民的根本要求和迫切愿望。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黑龙江地方党组织在领导土地改革过程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手发动群众,将毛泽东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到1948年2月,黑龙江地区基本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的新主人,翻身的黑龙江人民迸发出了难以估计的革命热情,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地投入到根据地建设中,并纷纷参军入伍、保家保田,掀起拥军、支前的热潮,推动了东北解放战争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历史的经验及启示

(一)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

“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5]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曾说过:“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2]

黑龙江地方党组织在领导土地改革过程中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最迫切的具体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应牢记一个真理:没有农民,我们就没有力量;没有农民,最后一定失败。因此,在今天东北严重的战争情况下,不管什么理由,影响或者看轻了农村农民工作,都是不对的,因其前途是失败。怎样放手发动广大农村农民群众呢?必须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迫切的具体的经济要求。因此,黑龙江地方各级党组织在土改期间,根据土地改革不同阶段,农民的不同诉求而开展工作,满足黑龙江广大农民群众的各种诉求。如土改之初,把反奸清算的方向和内容与解决土地问题结合起来,采取措施“马上分配开拓田的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及减租减息工作、安抚救济工作等。”[7]切实打消农民顾虑,解决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领导上,集中力量创造典型,继而推动全面;在路线上,坚持走群众路线,反对包办代替;在方式上,结合黑龙江地区城乡土匪猖獗的实际,运用经济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法,发动农民掌握武装,组织农民翻身队,防匪除奸。

(二)相信群众力量,一切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立足点。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依靠谁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为了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毛泽东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6]

黑龙江地方各级党组织,在土改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不脱离群众,坚持一切依靠群众。“政权没有广大基本群众做基础是‘空中楼阁;军队没有广大基本群众做后盾,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广大基本群众的发动与组织起来成为我们的群众,想要建设革命根据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党就很难站稳脚跟,也就是说,我们脱离了广大的基本群众,那就什么事情都会办不好。”[8]黑龙江土改过程中,党不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而且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大胆地放手发动群众。“大胆放手不等于不要领方让其自流。大胆放手是立场问题(站在基本群众方面)、群众观点问题(相信基本群众)和领导方法问题(走群众路线)。……大胆放手是启发群众自觉,经过群众酝酿,要群众了解团结什么人,让群众自己动手干”[9]党的责任在于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解放自己,而不能搞命令主义,因此要“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我们的任务是进行启发教育。”[10]

(三)培养积极分子和干部,坚持党的领导

群众是基础,领导是关键。不论是从群众中来,还是到群众中去,都离不开领导和群众这两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党对群众的领导,并提拔出一批真正联系群众,有威信、有能力、敢于负责而又作风正派的领导骨干。

“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11]黑龙江在土改过程中,尤其是土改后期,在领导骨干和广大贫雇农群众相结合上狠下功夫,积极培养积极分子和干部。如合江省广泛召集贫雇农大会与代表会,同贫雇农群众直接见面,并实行向贫雇农群众“交底”、“撑腰”。“所谓交底,就是交代党的政策、党的方针,就是党对于群众运动的思想领导。所谓撑腰,就是放手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动脚、动口、动脑来实现党的政策与方针,实行自己解放自己与当权做主的使命。所以,交底与撑腰就是领导与群众结合的通俗说法,这两者对于运动的成败都有决定的意义。”[12]在培养土改领导骨干时,黑龙江地方党组织一方面整理农会,提高农会威望,在农会内组成贫雇农小组,发挥贫雇农在农会中的领导作用。通过贫雇农小组的活动于中农亲密合作,保证农村中基本群众的优势。一方面“在群众运动高潮中建立党的组织,选择大批的地方干部起来工作,使党在黑龙江生下根去,并提拔出与群众有联系的各种群众领袖”。[13]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平分土地运动中,黑龙江各省就涌现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和干部约9 300余人。[14]这些干部与积极分子的培养,为黑龙江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四)运用群众的领导方法和工作原则,科学地动员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正确态度,而且是党领导人民群众的科学方法,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黑龙江土改中,党十分注意工作方法和原则,根据黑龙江土改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广泛的开展”和“深入的发动”相配合的工作方法,“集中力量,在重要地区打钉子,搞好三个五个中心点”。[15]突破一点,创造典型,定期汇报,交流经验,而后根据条件,适当地将中心点取得的经验从基点逐步扩展,向全省推广开来。黑龙江土改选择典型一般掌握四个原则:一是土地要比较集中,基本群众多。二是斗争对象明显,有为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封建恶霸。三是地方适中,最好是人口多、影响大的中心屯(行政屯)。在清算土地的过程中,黑龙江省就树立了克山县北兴区太平庄的典型。太平庄党组织注意到,“在东北的所谓土地问题,这一概念必须包含土地、耕畜、房子三个内容,也就是说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同时解决牲畜和房子,否则就是给农民荒地,增加农民负担。”[16]黑龙江省委充分重视这一观点,强调分地的主要内容,必须包括土地、牲口与房子,并向全省推广了克山太平庄用编号办法排着分地,好地荒地用隔地串荒的办法。运用群众的领导发方法,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最大限度地发动了群众,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

发扬民主,就是向群众作调查研究的过程,实行集中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正确意见又拿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它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11]

黑龙江地方各级党组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研究的精神,深入到黑龙江广大的农民群众中来,将他们的意见集中起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制定出土改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办法,密切了党群关系,推动了土改的进行。反奸清算时期,黑龙江地区干部纷纷深入农村,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调查研究黑龙江农民对土地的诉求和土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开展“煮夹生饭”运动和“砍挖”运动阶段,黑龙江省委提倡勇敢的怀疑和深入的检查。提出“不同的村,有其不同的具体问题。发现问题,好好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17]松江省则要求领导要善于倾听群众心声,集中群众意见。通过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推动了黑龙江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从我们党在黑龙江土地改革中贯彻群众路线的经验不难看出,党所做的一切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黑龙江地方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毛泽东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相信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领导黑龙江人民取得了土地改革的胜利。获得土地的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了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为东北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甚至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力量。

这些经验启示我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才能使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关于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选举问题——毛泽东文 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

[2]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选集(第 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

[3]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选 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毛泽 东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切实执行十大政策(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文 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6.

[6]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 卷)[M].人民出版社,1991.

[7]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共黑龙江省工委关于群众工作 的补充指示(1946年1月12日)//(上)[M].1983.

[8]中共合江省工委关于加强群众工作的决定(1946 年1月29日)//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土地改革运 动(上)[M].1983年内部发行.

[9]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刘锡五在地委扩大会议上关于 群众工作的总结报告(1947年6月20日)//改革 运动(上),1983.

[10]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关于牡丹江群众工作的总结 报告(1947年2月12日)//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土 地改革运动(上),1983.

[11]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 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

[12]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合江农村的新形势与新任 务——张闻天在合江省群工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1948年2月19日)//土地改革运动(上)[M].1983.

[13]黑龙江省档案馆编.中共黑龙江省工委关于加强 群众工作给各县工委的一封信(1945年12月22 日)//土地改革运动(上)[M].1983.

[14]黑龙江省档案馆编.东北局关于平分土地运动的 基本总结(1948年3月28日)//土地改革运动 (上)[M].1983.

[15]黑龙江省档案馆编.黑龙江省二十天农村工作经 验初步总结(1946年7月13日)//土地改革运动 (上)[M].1983.

[16]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克山县北兴区太平庄村农民 斗争经验总结(1946年9月)//土地改革运动 (下)[M].1983.

[17]黑龙江省档案馆编.夹生与决心——黑龙江省委 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1946年12月9 日)//土地改革运动(上)[M].1983.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土地改革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羡慕等
获奖名单
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土地思想对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的影响
对《五四指示》不彻底性及创新性研究
利用土地整治推进供给侧改革研究
初中 “土地改革” 教学中的史料选取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