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内民主的新突破

2014-11-28王凡

党政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民主探索

〔作者简介〕

王凡,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成都市新都区在总结党代表提案制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党员提案制,有效拓展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途径,充分保障党员的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为党内民主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党员;提案制;探索;民主;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4-0061-03

2003年以来,成都市新都区以公推直选、党务公开、党代会常任制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在全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013年7月,新都区在总结推行党代表提案制的基础上,创新实施党员提案制,进一步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积极探索实现基层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

《党章》规定,党员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的权利。《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也明确:党员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的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对于党员的建议和倡议,党组织应当认真听取、研究,合理的应当采纳;对改进工作有重大帮助的,应对提出建议和倡议的党员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党员提案制,是指基层党组织借鉴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做法,鼓励和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基层党务、政务,并按要求对党员所提事项认真受理和落实的一项制度。

一、党员提案制的主要做法

搭建“三级”机构,健全党员提案工作体系。成立区党员提案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设立党员提案工作室,负责全区党员提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日常事务。镇(街道)及系统党(工)委、村(社区)及基层单位党(总)支部分别建立党员提案工作室,负责本区域、本行业范围内党员提案的受理、交办、回复等日常事务。按照“有场所办公、有专人负责、有专柜管理、有专帐记录、有制度上墙”的“五有”标准,有效利用党员活动阵地,统一标识标牌及其他室内外布置,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建设规范化服务型党员提案工作室。全区首批建立了25个规范化党员提案工作室,为开展党员提案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范“四大”流程,提升党员提案办理质量。制发《新都区关于开展党员提案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新都区党员提案制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范提案受理、交办、承办、答复等流程环节,细化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职责要求和工作时限。各党员提案工作室建立提案管理台账,对所受理的提案逐一登记造册,全程监控、动态管理。党员提案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交办,承办单位自收件之日起30天内办理完毕,最长不超过60天。制发《党员提案单》、《党员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健全党员提案反馈评价机制。

配套“四项”制度,增强党员提案保障能力。建立党员联系制度,村(社区)“两委”5职干部每人分别联系3名党小组长,1名党小组长联系3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3名群众。建立党员列席村级“三会”制度,经党员申请,村(社区)党组织批准,党员可列席村“两委”会、村(居)民代表大会、村(居)民议事会。建立日常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定期对党员进行轮训,着力提高党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提案的撰写质量。建立评优激励制度,结合党员积分台账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民主评议等工作,把党员的参与率、提案的撰写率、提案的办结率和满意率等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日常考核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优秀党员提案”、“先进党员提案办理单位”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发党员撰写提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提案办理单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党员提案这一有效载体,成都市新都区拓宽了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激发了党员参政议政热情,提高了基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了基层党内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二、推行党员提案制的几点思考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行党员提案制,能够充分保障党员的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有效拓展基层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和途径,从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为党内民主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党员提案制可以成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是由千百万党员组成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党,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党的工作、事业及党的建设的主体。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基石和逻辑起点,无论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拓展党内民主渠道,还是丰富党内民主内容,提升党内民主质量,都必须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归宿。但是,在党内现实生活中往往只强调党员无条件地贯彻党的决策的义务,而忽视党员以多种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党的决策的权利,相当一部分党员是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的,也自然难以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途径,不断拓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渠道。通过党员提案这一有效载体,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党员经常性参政议政的渠道,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找到了一种较好的实现形式。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使所有党员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关键在于用制度推动提案制走向常态化。从新都的实践看,一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提案反馈评价机制,党员提案办结后,书面回复办理结果,当面征询提案人意见建议,一定要做到件件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二是建立党员议事提案目标考核、问询督察、征询反馈、奖惩激励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日常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学习、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定期对党员进行轮训,着力提高党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提案的撰写质量。

2.党员提案制可以成为党代表提案制的重要基础

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党代表在任期内有一个制度化的参政议政通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各级党代会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党代表有“三手代表”之说,即开会之前与领导握握手,开会时举举手,开完会挥挥手,代表职责就算履行完了,党代表的参政机会和议政深度远不如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尽管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的要求,十八大又进一步强调,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但由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等原因,党代表提案制仍停留在一些地方的试点阶段。

新都区党员提案制的探索,打造了一个从提案提出、受理,到提案办理、宣传的立体平台。一是提案主体多元化。提案的主体可以是党员,也可以是党小组;可以个人单独提出,也可以多人联名提出。二是提案办理公开化。承办单位由分管领导把关,涉及重大事项的提案由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党员提案工作室定期公开提案受理、办理情况,对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提案全程公开,提升提案办理的透明度。三是提案管理动态化。党员提案工作室建立提案管理台账,与提案承办单位和负责人建立双向沟通联系渠道,对所受理的提案逐一登记造册,动态管理。四是提案宣传联动化。通过区委—基层党(工)委—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大力宣传党员提案制工作,利用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栏等多种宣传载体,提高党员群众知晓率。

党员提案制借鉴党代表提案制的做法,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从制度层面保障党员权利,畅通党员意愿表达渠道,是畅通党员参政议事渠道,行使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为推进党代表提案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3.党员提案制可以成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

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有效方式,也是党内生活正常运转、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但目前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这既有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够的原因;更有形式陈旧,方法简单等问题。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找准开展组织活动的着力点,尽量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求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式,使活动形式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感染力。

从新都的实践看,党员对本地、本单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的意见建议,均可通过党员提案的形式向所在的党(总)支部提出。并且党员提案交办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党(总)支部党员提案工作室受理提案的交办,一般性事务由党(总)支部批转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办理;涉及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提交村(社区)“两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或村(居)民议事会讨论,提出办理意见;超出党(总)支部职权范围的提案,可将提案转交至上级党(工)委党员提案工作室。党员提案制成为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从而有效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

4.党员提案制可以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突破口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党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逐渐“失灵”,即所谓“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面对新的形势,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中央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就是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广大党员本来就生活在群众中间,最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党员提案的受理、交办、承办、答复过程,就是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过程。新都区开展党员提案制一年多来,共收集各类党员提案318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规划建设、教育、医疗、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8大方面。参与提案撰写的党员1200余人,收到意见建议500余条,经审查立案185件,已办结156件,办结率84%,满意率95%以上。只有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牢固。

【责任编辑:陈学明】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民主探索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检查一下自己的“入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