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映辉:有机生活,自然育子

2014-11-27云中鹤

北京纪事 2014年7期
关键词:路德孩子

云中鹤

张映辉,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赴英做访问学者。从2001年开始,自觉购买有机产品并慢慢走上了自然简单生活之路。2007年回国,为寻找健康食材开始走访农场和商超,并于2010年5月起,定期组织北京农夫市集。令人惊诧的是,张映辉不仅在生活方面食用有机食物,在对两个混血儿子的抚育方面,她也摈弃传统方式,采用独特的有机方法,让儿子收获了与众不同的快乐生活。

不碰加工的“儿童食品”

1964年,张映辉出生于黑龙江密山市连珠山镇,18岁考入人民大学。在18岁前,她生活的环境虽然艰苦,但与自然非常和谐,并且没有任何浪费。吃的都是应季的食物:春天挖野菜;初夏采野草莓、黄花菜;夏季和初秋则是各种种植蔬菜、水果,以及湖里的野生鱼;秋天除了收获种植的粮食和冬季可储存的菜外,也采摘一些山上野生的食物,比如榛子、蘑菇等;冬天吃的是储存的菜和自己晒的干菜,还有自己腌的酸菜、发的豆芽、在木槽里栽的蒜黄。那时,去买东西都是拿着柳条编的篮子、麻袋和纯棉布做的袋子、玻璃瓶子,没有塑料袋也没有编织袋,唯一的垃圾是不能吃的菜根和烂菜叶子。穿的都是自己家里做的纯棉布的衣服;一年四季的鞋子也都是家里手工做的布鞋,鞋帮鞋底是用面粉加水煮出来的糨糊粘在一起的,鞋底是用麻绳一针一针纳出来的,鞋底粘上废旧的自行车外胎;冬天的棉袄、棉鞋里面絮的都是纯棉花。“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回到过去,但尽可能简单、遵从自然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张映辉说。

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张映辉于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英学习。

其间,她与丈夫路德相识相恋并喜结连理。路德是意大利人,学的是贫困经济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英国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主要是做第三世界和贫困家庭直接相关的项目,也在中国做过项目。由于丈夫的工作需要,张映辉一家人经常要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生活,而她慢慢也退居家庭,开始做全职妈妈,并一步步走上了自然生活之路。

2001年,张映辉的第一个孩子昆仑在意大利出生。和国内一样,商家和医院携手打婴儿和母亲的主意,赠送了许多免费的婴儿食品和宣传册子。从医院回到家后,张映辉看到几个瓶瓶罐罐,不知该放哪里,于是决定尝尝看。打开一小瓶胡萝卜泥,放到嘴里甜丝丝的,但已经没有新鲜胡萝卜刚煮出来的味道。这样的东西怎么能给娃娃吃?食物的原味都变了或没有了,孩子怎么能知道真正食物的味道?为了孩子的明天,那时起,她开始有意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一岁之前,张映辉坚持母乳喂养。一岁开始吃五谷杂粮和根茎类的蔬菜以及几种水果,动物产品只是后期加一点鸡蛋和酸奶,但不让孩子碰任何维生素或营养品之类的功能性产品。昆仑3岁半上幼儿园后,她就把饭做好,放在大的玻璃罐里,中午让学校给加热,但不用微波炉。她做的饭菜,选用的有机食材和调料,尽可能不买深加工食品。孩子平时吃的主要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坚果,而且尽可能应季,比如冬天绝不吃反季节的草莓。

就这样,张映辉的两个孩子从未碰过一点现成的婴儿食品,不管是有机的还是常规的,所有食物都是她自己在家里用新鲜食材现吃现做。不仅如此,张映辉全家也不吃变了性的植物蛋白产品,不进补也不吃任何维生素,不吃任何加工好了的现成食品,不在快餐店就餐……这一切都在影响着孩子。

拒绝药品 有意增加免疫能力

张映辉认为,如果孩子饮食均衡,少接触各种毒素,活泼多动,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就会有较强的免疫力。这样的孩子不会轻易生病,即使得病后也会很快恢复健康。

张映辉的两个孩子都患过病,会感冒,出过水痘,得过手足口疫。得了这些病,开始她只是观察,以确定具体是什么病,并找出病因。记得昆仑第一次发高烧是在5个月的时候,高烧40℃,张映辉在给昆仑洗过温水澡后,晚上不停地用温湿毛巾给他敷头,后来自行退烧了。

张映辉之所以这样做,她认为孩子发烧时,首先要搞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有时玩得太累,会发烧,但很快会退烧;有时发烧伴有发抖,她就给孩子煮姜汤加点蜂蜜;肠胃型流感有时会上吐下泻,有时只吐,唯一的良方是至少一天不吃任何东西,只喝草本茶或水,之后进食大米小米煮的二米稀饭。张映辉的两个孩子不管发烧、流感,一般两三天就好了,不需要任何药物。

一次,她的一位朋友很是不解,担心孩子会因咳嗽不及时医治而加重病情,但又希望向张映辉学习。张映辉解释说:“有很多妈妈担心孩子发烧或咳嗽时,不吃药的话会转化成肺炎。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不给孩子吃药,甚至很少看医生,并不是盲目崇尚自然,也非盲目排斥现代医学。作为妈妈,我在孩子增强抵抗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我会教孩子热爱自然和运动,不管刮风下雨,只要衣着合适,都会鼓励孩子们多出去玩,去接触自然。每年夏季孩子们放暑假时,我们会陪他们登山历险,这对增强他们良好的体质有着很大关系,抵抗力增强了,对于病情的恢复有着很大帮助。”

朋友听后,认为她说的很在理,接着问道:“孩子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遇到磕伤或小面积出血你会怎么处理?”张映辉说:“平时的磕磕碰碰,我很少给孩子们消毒,有必要的话用清水洗洗就行了。如果非要消毒,用6℃或8℃白醋加点水冲洗即可,没有必要使用常规消毒产品。因为孩子的皮肤再生能力强,伤口不大,一两天就没事了。”

2005年5月,张映辉随丈夫到国内出差。在北京,二儿子德仑开始出水痘。她知道这是每个孩子身体成长期均会得的一种皮肤病,于是,就每天用燕麦给孩子洗三次澡,减轻瘙痒,滋润皮肤。不到一周,德仑身上的水痘自行消退,只是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印痕。

不管孩子得了什么毛病(除非是营养不良),张映辉都坚持简单饮食,以稀饭和清汤为主。而她总结自己两个孩子很少生病,或生病后不用任何药物就能很快恢复健康的原因是: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吃、穿、用、玩,尽可能简单自然;正确对待疾病;一年四季只要有机会就晒太阳,而不是按照“专家”的说法去涂防晒霜,如果是正午或在登山就戴上帽子;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生病不用药的目的是给自身免疫系统发挥应有作用的机会,这样反而加强身体的免疫力或抗病能力。

自然环保给孩子美好童年

很多人质疑,张映辉的丈夫是意大利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育孩子理念上会有不同。其实大家并不了解,欧洲所有国家中,只有意大利在很多方面和中国相近,比如都有着浓厚的饮食文化,并且有许多看上去相似的食物,像面条、馄饨、饺子。传统的风土文化也相近:注重家庭,家人间的关系都比较亲近,人人都喜欢孩子。去过意大利的人都会发现意大利人很注重仪表,几乎个个都穿戴整齐。

张映辉的丈夫路德很是支持她,并主张一切随意。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夫妇俩从一开始就认为孩子需要健康的食物,需要尽可能地和大自然接触,不需要太多的玩具,不需要上课外辅导班,需要的是父母在品德和学习上的引导,需要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从而给孩子一个能发挥自己的空间,不去剥夺孩子们该有的快乐、天真、好奇,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且路德一直支持妻子所做的公益活动。

2009年,当路德得知一个意大利朋友父亲的农场现在只种先锋玉米时,他开始认识到中国需要保护和使用原生种子的急迫性,更加支持妻子做的事情,比如在北京启明星双语学校做有机健康午餐。当年8月和9月,有三个星期,张映辉几乎天天在学校的厨房,路德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张映辉很是感动,她曾这样说:“没有丈夫做后盾,光是后顾之忧就得让我后退了!”

路德一直在关注着妻子张映辉做的事情,有些事情看得更清楚些。比如,中国几千年的育儿都是自然的传承,主要是父母养育下一代,而中国现在的社会大多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带孩子。路德和妻子商量,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养,这样不仅能让父母与子女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更有利。

于是,张映辉全身心投入到了孩子的成长上,不再工作。一次,有位出租车司机经常在张映辉所住的小区外面等活儿,相互熟悉了,忍不住问她:“你这样待在家里,以前上的大学和工作不都浪费了吗?”张映辉回答说:“没有浪费啊,大家都在说现在的孩子有许多问题,其实主要是父母没有尽责任。大家都把孩子让长辈和保姆来带,而不是自己去了解和引导,当然要有问题了。我是母亲,理应尽母亲的责任,为此我可以放弃工作,因为带孩子比其他一切都更重要。”

有了丈夫的支持,张映辉对孩子的教育更加用心,她不仅在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生病与否、生病了之后怎么办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在培育孩子日常生活方面,比如孩子的生活环境、生活规律、干什么、玩什么以及对孩子身心成长方面,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做法。

如今,昆仑和德仑都在英国读书,因工作需要,张映辉每年都会回北京忙上一阵子。母子相隔两地,孩子们每天晚上都会打来电话,用中文向妈妈问好,并提醒妈妈一定要多注意身体。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张映辉和丈夫无比开心。

(编辑·麻 雯)

猜你喜欢

路德孩子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马丁·路德
熊孩子爆笑来袭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