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间的桥

2014-11-27王丹枫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一段段小桥彼岸

王丹枫

《诗经》里这样形容桥:“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桥,连接此岸与彼岸,其间,中流长水,它的存在是关系的存在,也是诗意的存在。桥,有长有短,有远有近,是一瞬间,也是百年。桥,有土桥、石桥、木桥、断桥、拱桥……当然,还有一种无形的心桥,横跨在这世间。

早前,看已故画家吴冠中老先生的名画《桥》,完全流淌着唐朝诗人白居易一首诗的意境:“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春雨江南,河道上烟雾氤氲,教人不禁有探寻的念想,再仔细看去:“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画中的桥已然跃出纸面,遥想故里水乡,“晴虹桥影出,秋雁撸声来”,桥似彩虹,构建美的短板,任时光的潜流潺潺有声。于是,岁月有了风骨与诗韵。

想象一下桥的真正模样,概念化的,模糊的,有很长很大的跨度,有很粗很壮的桥墩。一块木板,几块石头,是一座桥;一段段钢筋混凝土浇筑黏合,钢筋拉锁连接起两端,是一座桥;一颗心交给一颗心,从陌生未知到心心相印,这段融合也是一座隐形的桥。

一座桥便是一段回忆,每一座桥都承载着一段段美丽的故事。在梦里,我曾无数次地忆起我故乡的那座小桥,虽然那座桥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一直横跨在我心间。那座小桥很简陋,桥的两岸是其貌不扬的青石板,中间是乡下人上山砍下来的三棵高大的松树,并排缠上铁丝,架在石板两端,像竹筏,甚至比竹筏还要简陋。我和村里的伙伴们上学放学都要从这座桥上通过,第一次跨越这座桥时,我只有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母亲送我去学校,通过这座桥时,她根本没有牵着我的意思,她让我一个人先过去,我胆怯得不行,探出去的脚总是畏缩地收回,母亲说:“走过去,这条路以后你要经常一个人走,没有人总会牵着你,这是你自己的路……”我不懂母亲的意思,见我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母亲丢下我先跨过了那座小桥,母亲的步伐很轻盈,流水在“咚咚”地唱着欢乐的歌谣,母亲在桥那端示意我往前走,尽管我用尽了各种可怜兮兮的招术,甚至嚎啕大哭,最后泪流满面,母亲依然站在对岸。水流湍急,“哗哗”地流向未知的远方。在母親的鼓励下,我终于迈出了过桥的第一步,接下来是第二步,途中一度踉踉跄跄,险些跌进河里,母亲还是站在桥的那端等着我。终于到岸了,裤脚被水淋湿了,额头渗出了汗珠。那时,我心里还是小小地漾起一圈喜悦的涟漪。“路要自己走,桥要自己过!”这是母亲真正意义上教授我的第一课。

桥,是人生道路上的履带,很短,但教人难忘。常听上了年纪的长辈这样数落晚辈:“我走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细细揣摩,这话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桥与路本就是一体的,桥是水上的路,不过是路的延伸罢了。桥就是路,那么,路本也是桥。

看来,这世上满眼皆是“桥”。在浪漫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我看到了“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桥轻轻诉说着在外漂泊游子的淡淡乡愁;在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的“鹊桥”上,我看到了恋人缱绻的情思和浓得化不开的绵绵爱意;在西湖边的断桥上,一条修行千年的美丽白蛇邂逅了憨厚的许仙,虽有生离死别的凄惶,但这桥见证了千古传世的爱情神话;还有苏州园林中那些小巧精致的无名小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座座桥点缀着江南水乡小家碧玉和倜傥少年的美丽与哀愁……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集,你我都会是某个故事的主角。

从此岸抵到彼岸,有一座桥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这座桥便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其实世上本没有连接心灵的桥,但若大家都去努力建造,就能看到桥下桨声灯影中的诗意渔火。在各自的心中打造一座夯实的桥,欢迎周遭的人在栏杆上漫步看风景。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过河拆桥,只是悠闲地享受着桥上桥下的美丽风景,那样的时光必是最曼妙的岁月。

只要心中有桥,脚下处处是路。行走不可少桥,过河更不可少桥,漫漫长路没有桥抵达不了目的地,不管那桥是气势雄伟的石桥,还是简陋的独木桥,还是无形的心桥,都能指引我们走向平坦大道。

桥,是无桨之舟,承载着满满的热情与希望,助我们抵达梦的彼岸。

(枫涛听蝉摘自《青岛日报》2014年3月18日)

猜你喜欢

一段段小桥彼岸
脚没醒
彼岸
小桥
白云深处
诗两首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添妈漫画一组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