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2014-11-27王昭谢湘元李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意识体育文化大学生

王昭 谢湘元 李薇

摘要: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对发展体育和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体育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的理念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文化 体育意识

1 体育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体育文化基于体育的理念、衍生,同样表现出了鲜明、多元的文化特征。体育文化在校园里的表现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体育的各种活动,为高校的体育注入新的活力。体育活动的多样性是体育文化的特征之一。其次,在校园中参与者的普遍性是其中更为鲜明的特点。由于活动的多样性,所以学生会根据时间、地点选择合适自己的体育活动。加之群体的带动性,参与程度远远高于社区或其他地方。第三,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融合一体。体育活动本身就会形成某种精神道德、传统和风气,同时又会渗透到学生和教师的精神意识中,从而使大家普遍形成一种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

2 终身体育意识概念及其构成

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他们通过体育锻炼而产生的认知、习惯以及在活动中通过锻炼增加的能力的综合。终身体育的意识主要特点:分为内隐性和客观性。其中,内隐性:这种意识是在不断的体育活动中产生存在的,不是天生的。客观性:就是指它的客观存在性。社会性和能动性。这些都是其在历史演变、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同时,终身体育意识不是单独的一个存在。它主要包括健康意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等三个方面。

①健康意识。健康意识是指大学生能够自觉的参加体育活动,有这样的热情,能够自觉的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体育知识。包括体育人文知识、体育锻炼常识、体育生理知识等方面。

③体育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多种基本运动,并能够熟练掌握两种以上运动的基本方法,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并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安全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3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原因

首先,它是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它也体现了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其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日趋成熟、稳定。通过中学的学习,他们对体育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进入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中,我们只有热衷追求个性化的体育需求,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体育素质。因此,当代学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对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还要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进行支撑。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进入社会后,保持体育锻炼,维持机体健康。

4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校报、橱窗、广播、互联网等形式,形成宣传网络,优化体育宣传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专题讲座等,使同学们置身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氛围中,这样能够将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到每个同学的心中,使同学们能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自觉地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文化宣传教育,并举办体育比赛、体育图片资料展示等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还能促进大家的锻炼意识;在学习中,也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学习,通过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达到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目的。

再者,培养大学生观欣赏体育竞赛的水平。通过观赏体育比赛,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活动。首先介绍清楚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之后有序的组织学生观看各类赛事的转播及录像,加深他们对比赛的认知。从感官上予以冲击,使学生产生对运动项目的崇拜,从观看产生兴趣到深入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第四,加强体育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充分建立以“终身教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同学们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总之,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系统的工程,既要关注体育文化的传承,又要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就其培养过程而言,激发运动兴趣是关键;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根本;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增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钟振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2]迟贵林.浅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辽宁财贸学院).

[3]贾爱萍.试论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王昭(1987-),女,河北唐山人,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谢湘元(1988-),男,湖南永州人,体育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体育舞蹈。

李薇(1976-),女,河北青县人,助教,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及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意识体育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