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
2014-11-27张凤娟刘燕云邓卓
张凤娟 刘燕云 邓卓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从2008年开始进行,此项工作的开展帮助高职院校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状态,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就数据采集的意义和数据采集工作的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据采集 意义 建议
2008年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开始,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每学年度须填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至此,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工作已进入7个年头,各高等职业院校对《平台》的填报和使用已相当熟悉。通过近些年来的数据采集工作,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特别是作为现代高校评估新增项目,更是为高职院校全面、系统、动态的掌握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下面作者就数据采集的意义和采集工作中的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
1 《平台》的重要意义
1.1 是高职院校评估的载体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旨在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每5年为一个周期。由于数据采集具有真实性和科学分析的特点,新一轮的评估都建立在查看《平台》的基础之上,采取“平台分析和现场考查”的方法,专家组进校前对《平台》数据提前预审,提出初步分析意见,以此促进被评学校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聚焦效果,并由此确定现场考查重点。可见,《平台》作为高职院校评估的重要载体和评估专家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对学校的评估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在高等职院院校进行的新一轮评估工作、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的验收等重要工作中,数据采集平台都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
1.2 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指向标”
《平台》以学年度为单位,每年采集一次,因此它不仅具体展现了各高职院校的办学概况、教学状态、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办学特色,更记录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发展轨迹,并可分析看出学校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是学校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因此,《平台》不单纯是评估工作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将平台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工具,积极推进平台的建设与使用,为学校发展服务。
1.3 是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对省级汇总平台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师资结构等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平台》的相关信息将作为教育部、省教育厅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立项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和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凡是确认学校在统计数据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因此,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
随着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民对教育知情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家长需要全面了解子女就读院校的基本信息、发展情况等,从而从根本上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客观上促进了高职院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加强了人民对教育的监督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将在时机成熟之时,以适当形式公布高职院校相关数据,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使院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 数据采集工作建议
数据采集工作涵盖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将数据采集工作当成一件要事、大事来抓。建立数据采集的良好机制,是确保数据采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2.1 组织保障
健全的组织保障,是确保数据采集顺利进行的基础。各高校应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工作,使数据采集工作有充足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确保数据采集工作有序、按时、高质量完成。
2.2 健全机制
各高校要建立《平台》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建立从数据产生源头和一线岗位进行信息采集填报《平台》运行机制。各高校应建立《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制。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每条信息源头的具体责任人;要落实《平台》的学校总体汇总责任人,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2.3 加强培训
数据采集工作是顺应高职教育发展潮流的新产物,其采集内容广,涉及人员多,采集力度大,并严格要求数据的真实,因此,必须对参与数据采集工作的组织人员和参与人员加强培训。首先,加强数据采集人员相关文件精神学习,深刻认识《平台》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其次,加强对数据采集内容内涵理解的培训。数据采集平台涵盖面广,参加采集的人员多,若不能对数据采集内容的内涵有个统一而明确的解释,将会出现一人一理解的现象,势必会影响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数据采集平台在每项具体采集项目给出了相关的注释,但因每个学校客观情况不同,人的主观理解不同,势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数据采集平台内容6.4.1(校外兼课教师基本情况)中,“校外兼课教师”的解释是: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应是指从其他院校聘请来的具有教师资格的老师。但是从注释来看,很多人就理解成无论来自行业企业还是院校,所有能完整上1门课的人员,即为校外兼课教师,从而产生了内容填报的偏差。因此,对于每项数据采集的具体内容,一定要理解到位,学习到位,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始性;最后,确保培训的层次性,从教育部——省——学校——院(系)——教师逐一分层,使得每个参与数据采集的部门与个人,在加强数据采集工作重要性意识的同时,要认真、细致对待数据采集工作的每个细节,确保对数据的原始性和独立性负责。
2.4 及时准确
各高职院校应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采集填报原始数据,对所填报数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负责,确保《平台》信息的原始性、即时性、独立性、写实性和公开性,实现信息源头到消极平台的直接对接,要健全专业、课程、项目、教职工等代码体系、确保《平台》建设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2.5 发挥作用
各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建立健全《平台》定期分析制度,研究和开发采集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工作状态的反映和监控作用,不断提高平台的建设水平。以《平台》上的信息为引导,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等各项建设工作,不断培育特色,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步构建学校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3 结束语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起着重要工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因数据采集是项新工作,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势必出现些许问题,这是正常现象,随着采集工作的不断进行,各项制度必将会逐渐完善,采集的质量和效果必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教高〔2008〕5号.
[2]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Z].苏教办高[2009]3号.
[3]景兰娟,李云波.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2(20).
作者简介:
张凤娟(1980-),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刘燕云(1984-),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邓卓(1990-),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科员,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