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银行给自己惹过不少麻烦
2014-11-27冯逸超
冯逸超
“如果你不相信瑞士银行家,那么世界将会怎样?”007系列电影里,詹姆斯·邦德这句台词马上就要变为现实。如果你想逃税,瑞士银行家也不能相信了。不过,这些年为了坚持保密制度,瑞士的银行已经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也怪不得他们。
本月,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签署了《税务事项信息自动交换宣言》。这被认为是瑞士在银行保密制度上做出了妥协。
尽管瑞士银行家协会发言人韦尔纳表示,除税务机构以外,其他机构或第三方无权得知客户信息。但在媒体眼中,这意味着瑞士银行业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传统竞争优势。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传统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银行保密制度在1934年才被正式写入法律。
大萧条后,德国和法国向瑞士施压,要求银行公开储户信息。出于利益考虑,瑞士政府出台了《银行及储蓄银行联邦法案》,规定储户可以使用匿名手段存款。如此一来,财产的真正所有者可以永远不会被外人得知。银行业相关人员也必须严格保守客户机密,否则会受到监禁和罚款的处罚。
因为涉嫌协助偷税,美国的法院向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开刀,以5780万美元高额罚款直接把这家两百多岁的银行罚到停业。
但在二战后,保密制度一度给瑞士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原因是犹太人的存款和纳粹赃款都取不出来了。
据国际犹太人组织估计,犹太人二战之前存在瑞士银行里的存款有100亿美元之多。由于纳粹的犹太种族灭绝政策,取款必需的凭证也在战争中流失。瑞士银行业以无法提供死亡证明为由拒绝了犹太人的提款请求,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数十年来,瑞士国内外的舆论都为此对银行家们口诛笔伐,一些人还通过美国法院争取到了瑞士银行的赔款。
瑞士银行业的不透明还带来了另一个污点:二战期间,纳粹将其从各地掠夺的黄金中的一部分藏在瑞士银行,估值5亿多美元。由于战后无法对证,瑞士银行坚持否认,直到1989年,“纳粹黄金案”被彻底揭发,瑞士银行才承认了此事。
瑞士银行和洗钱也脱不开干系。据国外研究组织估计,瑞士银行业的存款中,有1500多亿美元与独裁者和国际黑社会相关。美国、欧盟及一些国际组织都在为追回这些“黑钱”不断向瑞士施压。
由于可以利用保密制度瞒报收入,瑞士的银行还成了富人偷税漏税的避风港,因此也成为各国打击涉税犯罪的靶子。这似乎也是保密制度给瑞士惹来的最大麻烦。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希望通过保税的手段来减轻本国的债务,瑞士因此引发了广泛的不满。为解决偷税问题,英、德两国曾与瑞士签过协议:两国公民在瑞士银行存款,须由银行代储户照章纳税。作为交换,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不受两国干涉。但欧盟对这些协议并不认同,认为有保密制度在,银行代缴的税款没法保证准确。
真正让瑞士作出妥协的,是美国施加的压力。
据《华夏时报》报道,2008年,美国税务机关认为瑞银集团帮助2万名美国人逃税,逼迫瑞银缴纳了7.8亿美元罚金,并获取了一部分客户信息。
2009年,瑞银又涉嫌帮助美国公民偷税,瑞士政府只得同意把顾客信息转交美国,而瑞士也损失了1/4的银行存款。
出于同样的原因,美国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在2013年向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开刀,以5780万美元的高额罚款直接把这家两百多岁的银行罚到停业。
面对国外的压力,保密制度的“民众基础”也在萎缩。据人民网报道,欧盟最近一次提出有关放弃银行保密制度的要求后,大部分瑞士人都对欧盟的要求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偷税漏税已经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在保密不再成为卖点后,瑞士银行家在如何吸引客户上只能换换脑筋了。《经济学人》认为,瑞士银行家们已经开始实施“B方案”,注重开发不稳定国家的富人客户,以稳定性吸引他们。会不会继续挨骂不好说,但至少有利可图。
(司徒华荐自《壹读》)
责编:水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