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4-11-27徐康凯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现状

徐康凯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认知尚浅,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大多数集中在雏形层和发展层,总体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并不理想,同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针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运动参与;现状

1 研究目的

由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人和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下,加之实施新课标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意在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分析和总结在研究中凸显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事业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为研究总体,同时在该学校各个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32人、二年级38人、三年级30人,包括31名女生和69名男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中国知网(CNKI)查询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吉林市图书馆查阅最近5年的期刊和文献,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心理学、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调查问卷》,并于2009年9月-10月在中等职业学校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中发放,有效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采用重复法进行检测,两次检测间隔两周时间,结果表明,被测学生大多数题目的回答具有一致性,问卷有效。

(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状况的调查

"运动参与"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而在国内体育界产生的新名词,它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认知的差异性都很显著(p<0.05)。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内涵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学生认知程度普遍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而女生的认知程度又在很大程度是低于男生。

3.2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态度的调查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如表4所示,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中,许多同学也把参与体育运动当成了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手段,这里体现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社会化功能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体育的这方面功能也有一定的需要。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健身功能和心理训练动机都不太明显,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不强,同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总体不高,但他们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较高,这两项中男生的程度高于女生,高年级的程度高于低年级。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形式较单一,以校内的参与形式为主,同时他们运动参与的项目呈现不同性别的差异性。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频率、单次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以中下等级的标准为主,高级别的只占少数,所以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以雏形层和发展层为主。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效果很好,但受场地器材和体育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4.2 建议

(1)建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体育活动的安排能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从这两点出发,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

(2)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强对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同时拓展运动参与的形式,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多个项目的兴趣爱好,这样既完善了自我又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3)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和外界带来的困难,适当增加运动参与的频率,延长单次运动的时间,同时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努力使运动参与的层次提升到成熟层。

(4)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同时多开展一些活动和体育赛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好地体验运动的激情,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彪,斯力格,周成林.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3):33-37.

[2]王洪彪,张立双.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J].体育与科学,2003(1):44-48.

[3]刘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层次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82-87.

[4]刘海燕,于秀. 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认知尚浅,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大多数集中在雏形层和发展层,总体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并不理想,同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针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运动参与;现状

1 研究目的

由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人和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下,加之实施新课标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意在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分析和总结在研究中凸显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事业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为研究总体,同时在该学校各个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32人、二年级38人、三年级30人,包括31名女生和69名男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中国知网(CNKI)查询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吉林市图书馆查阅最近5年的期刊和文献,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心理学、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调查问卷》,并于2009年9月-10月在中等职业学校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中发放,有效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采用重复法进行检测,两次检测间隔两周时间,结果表明,被测学生大多数题目的回答具有一致性,问卷有效。

(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状况的调查

"运动参与"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而在国内体育界产生的新名词,它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认知的差异性都很显著(p<0.05)。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内涵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学生认知程度普遍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而女生的认知程度又在很大程度是低于男生。

3.2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态度的调查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如表4所示,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中,许多同学也把参与体育运动当成了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手段,这里体现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社会化功能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体育的这方面功能也有一定的需要。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健身功能和心理训练动机都不太明显,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不强,同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总体不高,但他们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较高,这两项中男生的程度高于女生,高年级的程度高于低年级。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形式较单一,以校内的参与形式为主,同时他们运动参与的项目呈现不同性别的差异性。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频率、单次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以中下等级的标准为主,高级别的只占少数,所以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以雏形层和发展层为主。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效果很好,但受场地器材和体育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4.2 建议

(1)建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体育活动的安排能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从这两点出发,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

(2)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强对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同时拓展运动参与的形式,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多个项目的兴趣爱好,这样既完善了自我又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3)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和外界带来的困难,适当增加运动参与的频率,延长单次运动的时间,同时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努力使运动参与的层次提升到成熟层。

(4)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同时多开展一些活动和体育赛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好地体验运动的激情,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彪,斯力格,周成林.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3):33-37.

[2]王洪彪,张立双.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J].体育与科学,2003(1):44-48.

[3]刘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层次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82-87.

[4]刘海燕,于秀. 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认知尚浅,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大多数集中在雏形层和发展层,总体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并不理想,同时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针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运动参与;现状

1 研究目的

由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操作性强的技术工人和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专门人才需求量很大,因此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下,加之实施新课标的配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意在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分析和总结在研究中凸显出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为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事业更好地开展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现状为研究总体,同时在该学校各个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32人、二年级38人、三年级30人,包括31名女生和69名男生。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中国知网(CNKI)查询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吉林市图书馆查阅最近5年的期刊和文献,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心理学、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调查问卷》,并于2009年9月-10月在中等职业学校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中发放,有效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检验问卷调查的信度,采用重复法进行检测,两次检测间隔两周时间,结果表明,被测学生大多数题目的回答具有一致性,问卷有效。

(3)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状况的调查

"运动参与"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而在国内体育界产生的新名词,它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或课外体育活动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投入。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认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认知的差异性都很显著(p<0.05)。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内涵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学生认知程度普遍高于低年级的学生,而女生的认知程度又在很大程度是低于男生。

3.2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态度的调查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如表4所示,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中,许多同学也把参与体育运动当成了同学之间交流、沟通的手段,这里体现了学生对于体育的社会化功能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体育的这方面功能也有一定的需要。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于运动参与的健身功能和心理训练动机都不太明显,这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运动健身意识不强,同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总体不高,但他们对运动的喜欢程度较高,这两项中男生的程度高于女生,高年级的程度高于低年级。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形式较单一,以校内的参与形式为主,同时他们运动参与的项目呈现不同性别的差异性。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频率、单次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以中下等级的标准为主,高级别的只占少数,所以他们运动参与的层次以雏形层和发展层为主。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运动参与的效果很好,但受场地器材和体育课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4.2 建议

(1)建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体育活动的安排能联系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从这两点出发,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

(2)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加强对运动参与的认知程度,同时拓展运动参与的形式,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培养多个项目的兴趣爱好,这样既完善了自我又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3)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克服自身和外界带来的困难,适当增加运动参与的频率,延长单次运动的时间,同时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努力使运动参与的层次提升到成熟层。

(4)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同时多开展一些活动和体育赛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好地体验运动的激情,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洪彪,斯力格,周成林.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3):33-37.

[2]王洪彪,张立双.体育运动领域中归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J].体育与科学,2003(1):44-48.

[3]刘海燕,于秀.关于运动参与层次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82-87.

[4]刘海燕,于秀. 关于运动参与概念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79-80.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