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2014-11-27瞿世芬,刘长亮,王维萍
瞿世芬,刘长亮,王维萍
摘 要: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民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特种承压设备,使用的工况、介质比较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将会造成灾难性的恶果,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其制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而对原材料的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的前提。
关键词:压力容器;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的质量控制环节一般包括:采购订货、验收入库、保管、代用、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又包括不同的控制点。
1 材料的采购订货
采购订货控制包括合格供方的评价及资格确认和采购计划审批两点。
(1)合格供方的评价和资格确认
合格供方名单由制造单位组织采购、质检等部门对材料生产单位或材料经销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产生,并建立网络实行动态管理。并定期重新进行评价,确保网络内的供方都是合格的。
(2)采购计划审批
依据生产计划、材料定额编制采购计划和采购清单,内容应包括材料名称、技术要求、规格型号、采购数量、需满足的标准和技术质量要求、到货日期等,然后按合格供方名单及采购清单采购材料,且所采购的材料应符合《固容规》、有关材料标准、合同和图样要求。
2 材料的验收入库
材料入库前应对材料进行质量证明书审查、实物检查、复验、材料检验编号编制及标记和材料入库审查。
(一)材料质量证明书的审查
应包括技术数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内容是否齐全、清晰,是否加盖了材料制造单位质量检验红章(从非材料制造单位取得压力容器用材时,可以是加盖材料供应单位检验公章和经办人章的复印件),对于实施制造许可的压力容器专用材料,还应包括制造许可标志和许可证编号。对于零部件,供方应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
(二)实物检查
内容包括材料标识、外观质量、尺寸和包装状态等,材料标识内容应清晰且与质量证明书内容一致,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材料和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负责;材料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的要求。
(三)材料复验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仅对第Ⅲ类压力容器用Ⅳ级锻件及不能确定质量证明书的真实性或对性能和化学成分有怀疑的主要受压元件材料提出了复验要求。但当用户或设计者有特殊要求需要复验时,也应按相关标准进行复验。
(四)其他项目检验
厚度大于等于12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一下条件之一的,需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在湿硫化氢腐蚀环境中使用的;(3)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MPa的;(4)《固容规》引用标准中要求的。
(五)代号编制及标识
质量证明书及实物质量都检验合格后,根据相关规定编号和标识(包括实物和质量证明书),以便于入库的保管和使用,实现可追溯性。实物标识的内容有,材料牌号、规格、入库检验编号、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识,通过钢印、油漆或挂签的方式表示。
(六)入库审查
材料入库通知单、检验报告、质量证明书、复验报告等材料经材料责任工程师审签后,还需监检员审核确认。
3 材料的保管
压力容器用材的保管应有专用库房和场地,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应严格按待检区、合格区、不合格区进行存放,检验合格的按材料编号分类分批存放,并做好明显标识,要做到防霉防锈,尤其是不锈钢、有色金属以及焊接材料应该有专门的区域或库房进行存放。要定期对库房进行检查,如发现材料标记模糊或脱落,材料检验员和保管员一起核对,重新标记。保管员要设台账,做到账、卡、物一致。
4 材料代用
材料代用审批应符合《固容规》、《原材料代用制度》及有关标准。其中压力容器主要受压件的材料代用经原设计部门同意并在代用单上签字后送材料、工艺、焊接、热处理责任人会签并及时修改工艺文件。材料代用一般遵循以优代劣、以厚代薄的原则,但不是所有的"以优代劣"、"以厚代薄"都是合适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5 材料的发放
材料发放控制包括实物复核和材料标识及材料编号标识。材料保管员应按领料单填写材料编号,并经材料检验员核对领料单、工艺流转检验卡与实物是否一致。材料发放前应对材料外观进行检验,并作好材料标记移植,由检验员确认。如果发现材料锈蚀严重,应禁止发放,另行处理。
6 材料的使用
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分割前都必须进行标记移植,并经材料检验员确认。余料退库时同样需要标记移植,检验员确认。
材料要可追踪,多数较大的容器厂均编有自己的比较完善的保证材料可追踪性的标识和标识移植规定,实际生产中基本做到了贯彻实施;但也有一些厂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有编号,但不在材料上标记,或者使用前不移植,使材料无法实现可追踪。
参考文献:
[1]常引娣.谈压力容器焊接中常见缺陷的成因和防止措施[J].科技信息,2007,(29):119-120.
[2]刘彩梅.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J].科教创新导报,2010,(1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