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
2014-11-27陈丽梅,袁瑞峰
陈丽梅,袁瑞峰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初步确立,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比较薄弱,本文将从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绩效管理的解决之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管理
1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单位责任意识的有效举措,财政资金的绩效性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绩效意识不足的问题
以往的预算管理体制比较粗放,在预算编制阶段没有体现绩效管理的内容。在预算资金的使用方面,事业单位大多存在着重视要钱而轻视花钱的问题,认为预算批复了,怎么用就是自己的事情了,用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体现了财政资金的绩效性,大多绩效意识不足,绩绩效管理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绩效管理的重要地位没有得以体现。
(2)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绩效目标不科学的问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没有设定绩效目标或者绩效目标模棱两可,简单粗放,不便考量等问题。绩效目标不够明晰,含糊其辞,表面是光鲜亮丽,却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绩效目标有的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有的目标仅仅定性,没有量化指标,不利于日后的绩效评价。
(3)绩效管理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单位大多比较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制度建设也相对健全完善,但在绩效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制度为绩效管理保驾护航,使绩效管理无法可依,在单位安排年度预算的决策环节缺少硬性支撑,预算的执行和评价方面更是苍白无力。
(4)绩效管理的监控存在着不及时,时间滞后的现象
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目前比较滞后,监控不及时,一般只有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为时已晚。在预算编制的事前和预算执行的事中缺乏有效监控,往往在事前未经充分论证,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没有从源头控制好,从而更进一步导致预算执行中增加了难度,容易偏离既定的目标。而监控的不及时或者说是监控环节的效能低下,使反馈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不能做到监控动态反映快和静态的无差。
2 解决途径
(1)提高财政资金的绩效意识
提高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迫在眉睫。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财政资金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理念应融入到各项工作中,钱是否用在刀刃上,小则关系到单位的事业发展,大则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事业单位应该把绩效管理的理念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好绩效管理工作,花好财政的每一分钱。
(2)事业单位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
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必须设定科学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的科学与否要看绩效目标是否明晰、表达清楚,表述明确,绩效目标是否体现单位的中长期规划,是否符合年度发展计划,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测试数据是否科学合理,绩效目标是否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量标准。科学合理的目标会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参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绩效管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制度
当前,事业单位只有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有了制度就有法可依,有了制度就有了绩效管理的保障。财政资金使用不仅要合法合规性,更要突出资金的绩效性。制度先行,才能使绩效管理有法可依,在单位预算的决策环节、预算的执行和评价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4)绩效管理的实时和全程监控
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要改变以往监控不及时、滞后的现象。改变目前的注重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提高有效监控。在事前要充分论证,使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进一步增加预算的执行力,减少既定目标的偏离。事前的监控有利于事中和事后的监控,而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反过来指导事前的监控,及时调整目标,使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更科学。
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在国家的大力改革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党和国家倡导厉行节约,加大了公共财政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绩效管理工作将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绩效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手段,推进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婷婷,杨依如.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3(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