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之心:在现代和传统之间
2014-11-27龙婧
龙婧
必须得感谢不靠谱的“非洲快线”。原本只打算在沙迦停留一晚,但当我一大早兴冲冲提着行李去机场时,却被告知原定8点半起飞前往索马里兰的飞机已经在6点半飞走了。而下一班的飞机,最早也在三天后。
跟航空公司吵架无果后,我只好在沙迦滞留了三天。就在这三天里,我被这个国家深深地迷住了。
阿联酋第三大酋长国沙迦并不是热门的旅游地点,在国内的大部分旅行产品中,它都是作为迪拜和阿布扎比的附属品,被安排走马观花一日游。沙迦离迪拜只有9公里,在沙迦城内,你可以看见迪拜的象征哈利法塔在夜空中闪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阿联酋意味着富裕、奢华和暴发,但沙迦却完全不是这样。
我最先是被沙迦的珊瑚城墙秒杀的。
仿佛突然地,沙迦老城区的珊瑚城墙横亘在眼前。那些有着密密麻麻的孔洞和菊花样花纹、似乎还带着海水的咸腥和远古的味道的珊瑚,原本应该沉睡在海底,现在却被砌在墙上,让整个空气都顿时古朴起来。
老城区里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古堡下,妈妈带着孩子在骑自行车;穿白袍的英俊的阿拉伯男子边走边讲电话;路边的居民区飘来了香喷喷的烤肉味道……那些有几百年历史的露天集市,还是石油时代前的建筑。密密麻麻的摊位上,摆满了传统的阿拉伯铜器、浓烈的阿拉伯香水、皮制的骆驼摆件、叙利亚披肩、化石项链,甚至鳄鱼标本。不像迪拜,基本拆掉了所有老建筑,迁走了原住民,然后给了游客们一个规划工整和开满金铺的复古街道,跟中国那些所谓的新修古镇一样乏味。
老城区里的博物馆更值得一游。沙迦一共有15个博物馆,勾勒出了这个国度的前世今生。我们在科學博物馆里看到,阿拉伯人很早就开始利用灌溉技术,学会观察星空以用于航海。文化博物馆则讲述了各种阿拉伯婚恋习俗,石油时代前沙迦人民的谋生手段和传奇故事。
逛完博物馆,我们花50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00元)雇了一条小渔船,在蓝色的阿拉伯湾中悠悠荡荡。
这时已近日落,穆斯林的祈祷时间到了。在微咸空气的抚摸下,在古兰经的低沉吟唱中,被余晖染成金色的沙迦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在我看来,沙迦就像中国成都这样的宜居城市,不算太发达,但舒服,消费不高不低,让人觉得轻松。如果要说败兴的,那恐怕就是中东菜了。
我们在老城区里找了一家传统的阿拉伯餐厅。之前在迪拜,我总是嫌弃那里的改良阿拉伯菜变了味道,吃饭前特意跟老板聊了两句,老板自豪地说,他这店已经开了30多年,是当地最正宗的馆子。于是我兴奋地点了一堆菜。我们不是穆斯林,只能上二楼吃饭。
我保证,这绝对是传统的味道。所有的菜都是先炸后烤,烤鱼干而咸,鸡汤不知道掺杂了什么,像一团糊糊。为了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老板还特意加送了一个号称是中国炒饼的菜,据说是当地的中国人教他做的。吃饭间,他时不时窜上二楼问我们,到底好不好吃?我喝了三大瓶矿泉水,努力地埋头苦吃,以躲避老板殷勤的眼神。
当晚临睡前,我特意搜索了沙迦的历史,才发现,过去的沙迦并不像如今这样默默无闻。在迪拜崛起之前,沙迦一直都是阿联酋繁华的象征。
沙迦在阿拉伯语中寓意为“升起的太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跟所有阿联酋国家一样,沙迦的发展分为石油前时代和石油后时代。在石油前时代,它主要依靠航海贸易、采珠业和畜牧业。石油的发现为之带来了巨额财富,并成为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
沙迦曾是整个中东的交通枢纽,工业非常发达,甚至占到了整个阿联酋工业生产总值的45%。外国公司来阿联酋投资,都会将办公室设在沙迦。国航等许多中资公司也都是先在沙迦设点,后来才迁居迪拜的。很多在迪拜上班的人,都选择在沙迦安家。如今的沙迦,总人口80万,本地人口只有15万人,绝大多数移民来自地中海沿岸的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国家。
我们从迪拜来沙迦时,9公里长的路被各色归家车辆塞得满满的。我乘坐的车上,乘客清一色都是上班族的打扮。车窗外,不时看到载满中国或者印度劳工的大巴驶过。邻座的当地人告诉我,沙迦到迪拜的公路只有两个时间最忙,一个是清晨,一个是黄昏。平时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在高峰时期需要1个多小时。
很多人认为,沙迦在进入石油时代后,还能继续保持文化传统,跟如今的统治者谢赫苏尔坦·本·穆罕默德·卡西米有关。
也许是有着教育学和历史学学位的原因,卡西米非常热心于文化事业。在他的主导下,沙迦的整个王室都热衷于艺术与文化。沙迦的公主是在伦敦读的艺术学院,如今沙迦举办的亚洲最大规模的双年展就出于这位公主的手笔。
卡西米对复兴阿拉伯文化的热衷,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疯狂。他计划在2025年前把老城区里的现代化建筑全部推倒,恢复成石油时代前的建筑,以保存历史地标,包括考古遗址和博物馆。这个计划,被称为“沙迦之心”。
“沙迦之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穆罕默德带我们参观了一处遗址修复工程。工人们小心地将墙壁拆除,将其中的珊瑚石分离出来,重新利用。如今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老城区建筑,都是用这个方法修复的。居民们则被安置在经过翻新的民居里,重新编织沙迦的传统与现代生活。
夜晚时,我们去了经过修复的人工运河。运河边上,摩天轮“沙迦之眼”缓缓转动,情侣们在喃喃细语,小孩跑来跑去,让这里看起来简直就像巴黎的塞纳河,充满现代气息。
但很快,我就意识到这里的不同。这里没有一家店提供酒精饮料,穿黑袍的女人也比阿布扎比和迪拜多得多。
在同为穆斯林酋长国的迪拜和阿布扎比,除了去清真寺,你穿吊带还是热裤,没有人干涉你。外国人可以买到酒精饮料,只是不能在公众场合喝酒,还有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酒吧。你甚至能在迪拜酒吧里轻松地找到卖淫女——迪拜因此被称为“中东性都”。而在如今的沙迦,这些依然是被严禁的。
每个礼拜二,沙迦海滩和公园等公共场所仅仅对妇女和小孩开放,男子一律免进。在公众场合抽烟是不允许的。即使是涉外酒店,也不提供酒精饮料。游客也不能在大街上穿露肩的衣服和不及膝盖的裙子。否则,你会立即受到宗教警察的警告。
“我更想去迪拜或者阿布扎比工作,这里太严了,所以很无聊。”在摩天轮工作的一个菲律宾小伙子告诉我。
但我却觉得,在用石油提供的财富完成了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之后,还能继续保持这种对宗教的敬畏,而又不乏弹性,这样的古老又年轻的沙迦,是迷人的。
(欧万荐自《中国新闻周刊》)
责编: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