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高考弃考现象反观教育问题

2014-11-27谢建社张妮姿张喜玲吴倩倩

教育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录取率高考制度现象

谢建社 张妮姿 张喜玲 吴倩倩

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制度,关系国民素质教育水平,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对高考的巨大关注与投入充分表明了其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几年来,高考弃考人数逐年增加。分析弃考现象,透视其原因,反思教育问题,改革教育体制,对于引导教育健康发展,矫正社会不良因素,促进教育良性运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与综述

关于高考弃考的原因,已有研究者予以关注。如王正惠、蒋平提出 “低就业、高落榜、高收费”是农村学生弃考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完善助学政策和教育经费政策、调整高等教育人才结构是重要途径。〔1〕吴克明、卢同庆、王远伟则通过对城乡高考弃考现象的分析,得出城乡学生弃考原因的不同,并指出要加强对农村弃考高中生的培训和教育,坚持并适应教育全球化。〔2〕熊茜则着重分析了高考弃考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3〕曾燕波以上海为例,剖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热潮爆发的原因。〔4〕谢建社等则指出,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流动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持续增长。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情况令人担忧,他们在流入地有升学机会,关系到教育的公平正义问题。〔5〕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平、高考制度和高等教育的政策探讨,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注重实地调查的数据分析,深入研究高考弃考现象,并就教育问题进行反思。

二、弃考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选点广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发出问卷140份,收集到135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4.43%,其中26名为高中阶段因出国留学而放弃高考 (简称 “出国弃考生”);109名因其他原因放弃高考,且目前正在国内生活 (简称“留守弃考生”)。我们对此两类弃考生的家庭状况、弃考原因、弃考失与得以及弃考问题进行分析。

(一)弃考生基本生存状况

135名弃考生中有131人为汉族,仅有4人为少数民族,放弃高考的年份介于2007年-2014年之间。被调查弃考生(包括出国弃考生和留守弃考生)的男女比例大致相同。两种类型弃考生男女比例相差并不显著。此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是21.56岁,但是出国弃考生的年龄与留守弃考生的年龄差异显著度p=0.016<0.050,说明两者的差异性较大,出国弃考生出国的年龄普遍比留守弃考生的年龄要小,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出国深造。出国弃考生中65.4%来自于广州;其余则来自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广州市出国弃考生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广东省内其他地区较高,留守弃考生却相反。出国弃考生的户籍主要集中在城镇,而留守弃考生主要集中在农村,但在135名弃考生中,户籍的差异很大。但是这两个影响因素中,出国弃考生与留守弃考生相比较的显著度都小于0.001,说明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我们的问卷调查多是在广州市以及广州市周边地区开展的,弃考生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考学籍地以及户籍对弃考选择有一定影响。

(二)弃考生家庭状况

出国弃考生中,较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弃考生相反。两类弃考生在家庭背景方面的差异显著,说明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情况对弃考生选择弃考这一行为的影响很大。总体来说,弃考生 (70.4%)多来自于多子女家庭,其家庭平均一共有2.59个子女。全体弃考生的抚养人主要集中在双亲。有94%的弃考生高中时父母处于婚姻中,可以说明,弃考生的家庭是比较稳定的。根据弃考生对自己高中时家庭相对经济状况的表述,出国弃考生的家庭情况所得出的均值比留守弃考生略高一点,而且显著度小于0.001。出国弃考生高中家庭相对经济状况较好可能驱动该类弃考生出国。但总体来说,全体弃考生高中时家庭相对经济状况属于中等水平。

(三)高考弃考现象的原因分析

根据图1的数据,78.9%的留守弃考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放弃参加高考,57.8%是因为想早点去工作挣钱。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弃考生大部分是因为主观原因而不参加高考,如成绩差想早点工作挣钱、不认同高考制度。随着大学生就业质量下降和高等教育成本上升,因大学毕业就业难而弃考的学生就有46.8%,因大学成本高、家庭经济承担不起而弃考有33.9%,因不认同高考制度则有28.4%。

图1 留守弃考生弃考原因

图2可见,接近半数 (46.2%)的出国弃考生选择出国学习而放弃高考是因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所学的知识技能实用性不强。而数据中有30.8%的出国弃考生由于不认同国内 “一次定输赢”这种高考方式而且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因此不得不选择出国学习。出国弃考生不同于留守弃考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比留守弃考生稍优秀而且家庭环境也比较优越,不存在家庭贫困付不起大学学费的现象;但是在数据中,两者皆约有30%的弃考人数因为不认同高考方式而弃考,因此,高考制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图2 出国弃考生弃考原因

图3所示,在调查数据的全体弃考生当中,有67.4%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而放弃参加高考,想早点出去工作挣钱的弃考生则占50.4%,而这两者又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因为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理论知识比不上大学生,倒不如早点挣钱,累积经验,用经验来弥补知识的缺陷。样本的弃考生中,有43.7%因大学毕业后就业难而弃考,难以承担大学费用而弃考的占27.4%。由于身体原因、家庭突发变故选择弃考的学生,只有少数一部分,属于特殊原因。

图3 全部弃考生弃考原因

(四)弃考考生失与得

表1 放弃高考的损失

表1可见,毫无疑问,弃考使弃考生失去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机会,失去人生的一次重要历练。由于没参加高考,进不了国内高等院校,因此50.5%的留守弃考生表示他们会因为学历低而难以找到高薪酬的工作。在留守弃考生中39.4%认为弃考会影响日后的深造和自我提升,33.9%认为要花更大的成本来弥补弃考的缺失。另一方面,31.5%的出国弃考生表示弃考最大的遗憾是接受不了国内大学的教育机会,无法感受中西大学教育文化的差异。

表2 放弃高考的利好

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67%的留守弃考生认为放弃高考能获得更多的社会阅历,增长见闻;61.5%的认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认为放弃高考,摆脱了考试的束缚,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占被调查留守弃考生的42.2%,认为能更加自由地分配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则占41.3%。而对于出国弃考生来说,放弃高考出国学习最大的收获是能接受到更实用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国内诸多城市对于海归学生的就业都出台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小型企业也喜欢录用海归学生,因此57.7%的出国弃考生认为他们出国留学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五)弃考问题的对策分析

国内文献对解决高考弃考问题的对策集中于14条建议(见表3)。由于出国弃考生与留守弃考生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出国弃考生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要明显优于留守弃考生,故而对弃考问题建议的因子分析暂将出国弃考生排除在外。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57>0.7,因子分析效果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通过。对于解决高考弃考问题的建议,可提取3个公因子 (见表3)。因子1涉及中学生学业观念的培养,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可总结为教育方向因子。因子2包括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和提高高考录取率,可归纳为高考录取因子。因子3涵盖加大对农村、西部教育投入,规范高考加分、特招制度,资助困难和帮扶后进生,可称之为教育公平因子。

在教育方向因子中,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扩大社会就业均分较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性指引。在教育公平因子中,对中学后进生的帮扶得分最高,可见教育的公平不仅仅是在宏观的教育资源上进行调配,更为重要的是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要轻言放弃,多给予后进生一些鼓励和支持,亦就增加了其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表3 解决高考弃考问题的对策建议

高考弃考现象的产生,与教育制度、学校招生以及弃考生个人情况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10%,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在100万人。高考弃考学生,或选择出国留学,或选择在国内就业,亦或成为无业游民,前两种结果可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无所事事的弃考学生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考生自身的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整个社会的法制秩序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考弃考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去思考。

三、透过高考弃考现象反思教育问题

透过此次高考弃考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反思。

(一)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而基础教育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教师应积极帮助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校不能只为升学率而迫使学生弃考;另外,学校须将以应试教育为重心的教育模式转移到身心素质教育及各项技能教育培训上来,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要立足与高等教育做好无缝对接,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化、常态化、持续化、习惯化,以便将创新能力打造成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中最闪亮的灯塔。

(二)改革高考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高考制度的某些不公平性致使一部分学生放弃高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现存高考制度的反思。现存高考制度的不公平性表现在高考报名制度受户籍制度限制、 “一卷测全体,一考定终身”和高考录取率上。

首先,目前我国的高考报名制度依托的主要是户籍制度和学籍制度。外地户籍的流动人口子女因不允许在学习地参加高考,他们往往提前一年回到陌生的老家读一年高三。由于远离父母和同学朋友,更由于各省所用教材不统一,这些考生高考成绩大都不理想,因而成为高考这一制度的 “牺牲品”。其次,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水平和结构的差异,我国的城乡高考录取率也一直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在分配高校招生计划时,有一定程度的城市倾向性,总的来说,城市考生的录取率始终高于农村考生。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处于劣势地位,再加上农村高考录取率偏低从而使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最终选择放弃高考。

打破因户籍制度而造成的高考不公平现象,使高考报名制度不再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可实行异地高考制度。异地高考制度能够为外来人口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有利于增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归属感和公平感。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以及提高高考录取率尤其是农村地区高考录取率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发展型就业人才

现在的大学教学内容与形式过于传统、落后,更新速度过慢,没有跟上时代潮流趋势,严重与未来职场脱轨,导致学生毕业时与弃考生相比优势不大,竞争力不强。本课题组认为,对学生授课不能局限于专业课程,关于未来的就业课程,也不能拘于形式、草草了事,应当结合现实的情况,对教学添加新的、有意义的内容,丰富上课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另外,提早学生的实习时间,也是强化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理论不足,也领悟到如何学以致用。

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得出数据近半数 (46.2%)的出国弃考生选择出国学习而放弃高考是因为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下降,所学的知识技能实用性不强。而留守弃考生则主要是由于成绩不理想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差选择放弃高考,进入社会。这里反映的一方面是教育不公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所以我们从高中教育、高考制度以及大学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反思,认为现代教育应当重视高中素质教育、培养全能型人才、改革高考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发展型就业人才。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镇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研究” (编号:12AZD026)、广州大学 “挑战杯”重点扶持项目 “透过高考弃考现象探析我国教育问题——基于2010-2013年的数据分析”阶段性成果。参加本课题调研的有严锦俊、梁艳娟、欧阳嘉静、马玉婷等。〕

注释:

〔1〕王正惠,蒋平.从教育社会学视角透析高考弃考现象〔J〕 .青年探索, 2009 (6) .

〔2〕吴克明,卢同庆,王远伟.城乡高考弃考现象比较研究: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 〔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3〕熊茜.高考弃考现象透析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曾燕波.大众化留学时代的青少年出国现象 〔J〕.当代青年研究,2013(3).

〔5〕谢建社.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难题探解〔J〕 .教育导刋, 2011 (1) .

猜你喜欢

录取率高考制度现象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6所美国常春藤盟校本科录取率降低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探子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