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2014-11-27丁贞好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合肥230031
丁贞好 (安徽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工程,主体工程地上25+1层,地下1层,主体工程高度75.4m,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结构形式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耐火等级:地上部分2级,地下车库1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筏板厚度1300mm,阀板基础分部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地下室底板、外墙P8,地下室顶板P6,混凝土方量约为960 m3。
2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2.1 浇筑前的准备
①铺板、接管:泵管必须牢固架设,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混凝土出口处要设一定长度的水平管。为防止操作随意踩踏钢筋和钢筋移位,在基础钢筋上铺设脚手板作为施工人员操作时的通道。
②施工现场有统一的指挥和调度,泵送混凝土时,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工具。
③混凝土浇筑人员应熟悉图纸、察看现场,掌握结构布置,钢筋疏密情况,以便掌握混凝土浇筑方法和浇筑重点。
④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
⑤混凝土浇筑实行“浇筑令”制度,浇筑前必须经过监理单位的隐蔽验收签证。
⑥控制标高:在墙、柱钢筋上预先抄好标高控制线,对集水坑等标高重点控制,以便随时抄平,控制标高的正确性。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施工测量人员要随时对钢筋上的标高点进行校测,随时进行纠正。
2.2 混凝土的浇筑
施工工艺:连续性施工,分段分层浇筑,机械振捣。
①因筏板混凝土厚度1300mm,在施工操作时每一浇筑层厚度控制在450mm,可在灰口及其附近设置标志,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灯光照明。
②混凝土浇筑时必须先将电梯井、集水井等深基坑部位、浇筑与筏板底部齐平时才能开始浇筑大面积混凝土。
③每班安排一个作业组,并配备5名振捣工人,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坡度,在每个浇筑点的前后布置三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坡脚处;第三道设置在中间,确保混凝土的密实。除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他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距离为300mm~400mm,梅花型布置,振捣时逐点移动,顺序进行,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0mm,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混凝土振实,而下层混凝土气泡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微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振捣时间控制不宜过长,以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时为止。
④商品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出罐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入模温度应控制在5℃以上。混凝土泵送时,注意不要将料斗内剩余混凝土降低到200mm以下,以免吸入空气,泵送混凝土在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浇筑后,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在接近终凝前,用木抹子压光,使收缩裂缝闭合。
⑤在浇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一般不大于2.5h。
⑥混凝土运输车往返取5km,单程2.5km,车速取20km/h,则混凝土运输时间t1=0.15h;停歇时间t2=0.45h,混凝土浇筑时间t3平均取0.5h,则混凝土总共浇筑时间t =t1+t2+t3=0.15+0.45+0.5=1.5h;混凝土初凝时间为4h,则现场浇筑中混凝土4h后才会初凝,保守考虑,每层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不大于2.h(为不间断浇筑计算)。本工程采用1台输送泵本,每台泵的输送能力:Q1=30m3/h。
1台泵2h内的浇筑量:30×2=60 m3
a.沿建筑物短遍浇筑,取最大处宽度计算为18m,每层浇筑厚度约450mm~500mm,在刚开始浇筑时,该层浇筑混凝土长度为:60÷18÷0.5≈6.6m,取6m。
b.简图(H=1300mm)
以上计算所得Lmax值,在施工中浇筑混凝土时,在水平方向时,应控制在此6m限值范围内。
⑦泵车布料不得集中,沿同一方向均匀布料。布料坡度即分层浇注坡度为1∶6,并按此坡度向前推进,以降低混凝土温度,减小温度应力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影响。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要多于60min,如超过则必须清管。
⑧在浇筑过程中,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一般控制在450mm以内,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s~30s。在振捣过程中,不得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
2.3 混凝土试块和养护
2.3.1 混凝土试块制作
①阀板基础C35 P8抗渗混凝土3组;
②C35 P8抗压强度混凝土6组,其中标养3组,同条件3组。
2.3.2 混凝土试块的养护
混凝土试块分标样、同条件养护在成型出模后按相应要求进行养护送检。
2.4 成品保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安装模板及支架,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
2.5 温度控制
根据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气候情况和养护方案,在混凝土预埋6根温度测温孔,深度分别为1.2m、0.65m、0.2m,利用专用温度计进行监测,其测点详见测温控制点布置图。
2.5.1 布点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温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施工过程中实行信息化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再布置一个测温点。
2.5.2 埋管
利用镀锌铁皮卷成φ25mm的测温管,下端封闭,布设于上、中、下三层,在浇筑混凝土时,将测温管埋进混凝土中,上口高出混凝土面2cm~3cm,并用棉花塞紧,对测温管要严加注意,不得踩踏。
2.5.3 测温
①现场专职测温人员不得少于2人,由于混凝土浇筑后3d内混凝土水化热最大,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即临界强度,以试验室出据证明为准)前,每2h~4h测一次,以后每8h测一次。
②由于施工已经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测温时,应将温度计与外界气温相隔离,用保温材料将测温管上口塞住。测温计停留在测温孔内要达3min~5min,方可读数,并做好测温记录,并把测温记录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 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
本工程为筏式基础,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之差不大于25℃,所以针对本工程采取如下施工措施。
3.1 优选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分层浇筑,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使其尽可能多的热量散发,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
3.2 严控混凝土的坍落度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3 泌水处理
及时排除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泌水,消除泌水对混凝土粘结能力的影响,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及抗裂性能。
3.4 混凝土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较厚,混凝土表面初步按标高刮平,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压实,使混凝土硬化过程初期产生的收缩裂缝在塑性阶段就予以封闭填补,以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3.5 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
本工程采取温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6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根据以往的经验及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养护将分两步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但未终凝期间,要采取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减少水份的蒸发与增加混凝土表面温度,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纹。
在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在塑料薄膜下进行蓄水养护并在塑料薄膜上覆盖施工用毛毯2层,然后在毛毯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养护。
3.7 施工注意事项
①混凝土浇筑不得留冷缝,保证浇筑的交接时间,应控制在初凝前。
②保证浇捣密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严防漏振及过振。
③及时发出温控警报,做好覆盖保温和保湿工作。
④夜间温度较低,因此应加强夜间混凝土温度的监测工作和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⑤与商品混凝土供应站联系配合,保证混凝土的供应,连续浇捣,不留冷缝。
⑥做好现场协调、组织管理,准备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施工按计划顺利进行。
4 质量问题的防治
4.1 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初凝、冷缝的措施
①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验算施工方法是否合理。
②混凝土浇筑分层坡度明确,浇筑及振捣顺序要有专人指挥。
③劳动力准备充分,交接班和吃饭时间合理安排,防止浇筑停歇而出现施工缝。
4.2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防治
①采用普通42.5级硅酸盐水泥,并掺加外加剂。
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调整级配,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的含泥量小于3%,并加强振捣。
③混凝土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④掺加外加剂,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
⑤掺加膨胀剂,使混凝土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⑥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按1∶6的坡度平行推进,保持下层混凝土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之前温度降至最低(保证初凝前浇上层的情况下),使水化热尽快散失。
浇筑完毕后,立即覆盖塑料布及阻燃毛毯,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使混凝土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
保证养护时间14d以上,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若有超温现象及时上报技术室,根据温差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致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5 成品保护
①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做好保护,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以上,严禁上人,避免将表面踏踩,高低不平。(具体上人时间由技术组根据同条件试块的抗压强度通知)
②混凝土要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
③浇注混凝土时不得直接站在导墙模板上操作,防止影响模板加固质量。
④施工时注意保护上部钢筋表面清洁,防止插筋上所包裹的塑料布脱落。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