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铁路隧道防冻排水设计探讨

2014-11-27

铁道建筑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寒区水洞水沟

张 剑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据铁路工务部门的调查统计,渗漏水隧道占隧道总数的30%左右,是我国运营铁路隧道的主要病害。其会引起衬砌冻胀开裂、酥碎、剥落、挂冰和道床冒水、积水、结冰等,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运营期间虽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却难以根除。国外,日本、俄罗斯、北欧、北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冻害也十分严重。例如据日本的调查资料,在总数3 819座隧道中,漏水的占56%,长度占71%。其中,在严寒地区发生冻害者约占34%,漏水的隧道几乎全部发生冻害。本文总结寒区已建成隧道冻害处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对严寒地区隧道防冻害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1 严寒地区典型隧道防冻排水措施实例分析

1.1 牙林线岭顶隧道

岭顶隧道是我国第一座修建在多年冻土中的隧道,全长936.8 m,单向坡,所在地最低气温-50℃,负温日数在58%以上,年平均气温-6.71℃。隧道出口端位于多年冻土中,冻土类型为衔接的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为-1℃左右,季节融化最大深度9 m左右。隧道地下水涌水量80 m3/d,地下水为冻土的层下水。

隧道主体工程1961年9月建成,同年11月就发现了病害:隧道内拱部普遍漏水,入冻后拱部挂冰,隧底形成冰笋,边墙上出现直径>1 m的冰柱,隧底积冰厚度0.3~1.3 m;边墙衬砌产生环向裂缝,大多数位于衬砌工作缝处,宽度由发丝至3 mm不等。

为整治病害,在隧道下修建了长720 m防寒泄水洞,埋深(隧底至泄水洞底)5.5 m,还修建了盲沟、支导洞、洞外暗沟、保温出水口、检查井等。自泄水洞建成以后,流水终年不断,根治了隧道边墙冰柱、拱部挂冰、隧底积水等严重病害,保证了隧道的正常使用。

1.2 嫩林线隧道

嫩林线包括林(海)—碧(洲)支线和塔(河)—韩(家园子)支线,总长约1 100 km,共有隧道14座,隧道采取的排水方式有中心深埋水沟、双侧保温水沟及防寒泄水洞三种形式。

1.2.1 中心深埋水沟

朝阳一号隧道全长420 m,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9℃,年平均气温为-2.5℃,冻结深度约为3.8 m,地层岩性为粗粒花岗岩,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较丰富。是我国第一座在线路中心下设深埋渗水沟的隧道,中心深埋水沟设于道床底冻结线以下,水沟流水面至内轨面高约4.5~5.5 m,利用冻结线以下的地温(0℃以上)达到防冻的目的。水沟尺寸为60 cm×130 cm(宽×高),中间设有检查井,间距150~300 m,可进入水沟进行检查与维修。运营20多年,洞内没有出现渗漏水,冬季没有挂冰现象,衬砌结构完好无损。

1.2.2 保温水沟

白卡尔隧道和西罗奇二号隧道均在隧道内部分地段采用保温水沟排水。隧址区最冷月平均气温-32℃左右,年平均气温 -3℃ 以下,冻结深度在4.5~5.0 m。隧道围岩为安山岩、花岗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较丰富。白卡尔隧道中间采用保温水沟,保温材料顶部为沥青玻璃棉保温层,侧面为加气混凝土预制块保温层,该隧道于1972年建成后,连续4年进行观测,在最低月平均气温-32℃的严寒条件下,由于冻深大,隧道内部的冻结半径已大大超过其防寒范围,因此水沟经常冻死。同时由于隧道内特有的阴暗潮湿环境,保温材料很难保持良好的状态,致使衬砌周围水排不出去,冬季冻胀,衬砌被冻裂、剥落掉块,拱部、边墙挂冰,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1.2.3 防寒泄水洞

翠岭2号隧道、富克山隧道、永安隧道采用泄水洞排水。

1)翠岭2号隧道出口附近位于多年冻土地层,地温常年处于负温,虽然冻结期泄水洞内有结冰现象,但由于泄水洞断面较大,泄水洞内的流水坡度较陡,加之渗入泄水洞的地下水有一定的温度,因而没有影响泄水洞的排水效果。

2)永安隧道全长1 244 m,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1℃以下,年平均气温-2.7℃,围岩冻结深度在4 m以下。地层岩性为花岗岩,粗粒结构,节理发育,地下水很发育。隧道从1979年8月开始施工,施工期间部分衬砌完成地段,由于盲沟及泄水洞没有施工,曾在衬砌的拱部和边墙出现过渗漏水、冬季挂冰、底部结冰等现象,当盲沟和泄水洞施工完成后,上述现象消失了。验交过程无问题,排水量超过150 m3/h。

3)富克山隧道及其他有泄水洞的隧道,在衬砌背后盲沟底部采用斜钻孔的方式与泄水洞两侧的横支洞连通。钻孔倾斜10°左右,直径36~42 mm,横支洞断面为80 cm×100 cm。横支洞开挖后用片石码砌密实。盲沟里的水通过斜孔流入支洞由泄水洞排走。

1.3 南疆线奎先隧道

奎先隧道全长6 154.16 m。洞口标高2 982 m,隧道内裂隙水发育,出口约700 m穿过多年冻土层,其余均在多年冻土下限穿过。年平均气温-3.8℃,年极端最高气温24℃,极端最低气温-33℃,最冷月平均气温-15.8℃,有7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隧道围岩为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等。

隧道两端洞口各有500 m的保温水沟,并延至洞外,库端经距洞口570 m处第三通道将正洞水引入平导,在平导中央设保温水沟,洞外再延长25 m。

1978年冬,保温水沟正在施工时,由于洞外出水口防寒设施尚未完工,11月下旬出水口水被冻结,并逐步向沟内延伸,最后平导被冻1 250 m,正洞被冻结2 870 m,沟水在冰上漫流,道床积冰近25 cm厚,中断行车达3 d之久。1980年开始整治,具体措施如下:①利用出水点初始水温较高的条件进行保温。在洞内修建了保温水沟3 859 m,其中正洞1 820 m,平导1 299 m,多年冻土段740 m。采用沥青玻璃棉保温,减少沿途散热,使正洞侧沟的水保持正温引入平导内,避免冻结。②提前利用平导作为保温排水通道,平导为独头巷道,有利于保温。③易冻段除加强保温外,还加大沟底纵坡,缩小断面,以提高流速,减少冻结。④多年冻土地段的保温水沟,因为环境为负温而采用环向保温。水沟周围均铺设保温层以减少散热。⑤出水口做保温处理。

整治后三个冬季都未发生冻害,出水点的温度保持在1.2℃以上。但1984年1月发生冻害,水沟被冻死。此次冻害原因:①施工质量不良,水沟内层的浸油木板没有安设;②横向连接排水管太小(200 mm),管口没有过滤网,被堵塞。

1984年6月,清理了保温水沟,更换了保温材料,改造横向联结排水沟,将铸铁管改为U形水沟,选用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3~0.04 kcal/(m·h·℃)。1985年2月在保温水沟里加了24个电热器,每个电热器的功率为5 kW,每3个1组,共8组。

1.4 青藏铁路风火山、昆仑山隧道

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长1 142 km,多年冻土地段550 km(西大滩至安多),全线共有10座隧道,其中多年冻土区隧道2座,长3 024 m,分别是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两座隧道均处于高寒、高原及冻土区。风火山隧道轨顶标高为4 889.67~4 905.40 m,总长1 338 m;昆仑山隧道轨顶标高为4 642.66~4 665.91 m,总长1 686 m。风火山隧道年平均气温-6.11℃,极端气温分别为-37.7℃和23.2℃。昆仑山隧道年平均气温 -5.2℃,极端气温分别为-23.6℃和27.7℃。

考虑到昆仑山、风火山隧道处于永久冻土层中,地下水主要为冻结层上水及基岩裂隙水,总体上地下水不发育,流动的地下水比较少。在处理好浅埋段地表水及冻结层上水以后,不会有较大的流动水向隧道中迁移。隧道的排水系统主要排除少量穿过隧道衬砌的融化水,而且这部分水会越来越少。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的防排水设计以防堵为主,以排为辅,采用双侧保温水沟排水,侧沟采用双层盖板,盖板间设PU聚氨酯泡沫型材保温材料。保温水沟通过洞口保温暗管与洞外检查井连通,并通过洞外保温出水口排出,出水口选在向阳、背风或跌水处。

青藏铁路2006年7月开通运营至今,隧道运营状况良好。测试显示,在寒季最冷月时,昆仑山和风火山隧道保温水沟内的温度均明显高于洞内气温,变化幅度也明显低于洞内。

1.5 兰武二线黑松驿隧道

黑松驿隧道位于兰武二线武威市古浪县境内,起讫里程为 DK190+027—DK191+692,全长1 665 m,为双线隧道,洞内线路纵坡为13‰单面下坡。隧道洞身通过地层为白垩系泥岩及泥岩夹砂岩。泥岩为膨胀岩。隧道位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5.1℃,极端最高气温34.7℃,极端最低气温-29.0℃,最冷月平均气温-9.3℃。

全隧道洞内设双侧高式水沟排水,进出口各400 m设双层盖板保温水沟。隧道在开挖过程中,DK191+447.69—DK191+414.80共32.89 m,拱部水量较大,地下水呈散水状流出,当时出水量在15 L/min左右。

1.5.1 冻害情况

该段于2003年11月24日—12月8日衬砌混凝土施作完毕。到2004年12月下旬,洞外出水口结冰封冻,检查井及洞口段排水沟开始封冻;到2005年1月4日,洞内封冻达到DK191+612处,距洞口80 m;到2005年1月13日,洞内封冻达到DK191+532处,距洞口160 m;到2005年3月1日,洞内封冻达到DK191+422处,距洞口270 m。

2005年3月12日,在DK191+447.69—DK191+414.80段附近有4条混凝土施工缝出现渗水,渗出的水立即被冻上。

1.5.2 处理措施

初砌渗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洞外出水口及检查井没有施作保温措施而结冰,水无法流动,逐步向洞内蔓延,由于持续低温,造成冻结长度不断延伸,最后从衬砌最薄弱的施工缝处渗出。

1)施工缝漏水处理

环向施工缝漏水采用堵疏结合原则进行治理。

对施工缝进行注浆堵漏,采取斜孔注浆的方式。表面进行骑缝凿槽,尺寸6 cm×5 cm(宽×深),可用混凝土切割机切槽,用凿槽工具将混凝土凿出,清理干净杂物。注浆材料为TRD聚氨酯快速堵漏剂。施工缝抹面材料为R-2型堵漏防水剂+水泥砂浆。斜孔注浆深度约20~30 cm,现场可根据钻孔位置及实钻角度做调整。注浆针头环向间距25~30 cm。

封堵完毕,凿槽25~30 cm,埋5 cm透水管,再以堵漏灵封堵,然后加5 cm保温材料后抹面,抹面材料采用R-2型堵漏防水剂,厚度1.6 mm,最后用水泥砂浆抹面、调色,使之与周围混凝土保持一致。

2)洞内封冻段落处理

先进行除冰,更换破坏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采用PU聚氨脂。修复损坏的沟壁、盖板,待气温转暖后,疏通所有的泄水孔,清除水沟内杂物,确保流水畅通。

3)回填注浆措施

由于二次衬砌施工时拱部难以回填密实,拱部一定范围存在空隙,可能会导致衬砌背后积水,或形成迁移的通道。通过回填注浆,填充空隙,防止水流沿两层衬砌间的空隙迁移。注浆材料采用GRM超细水泥浆液,封孔材料采用R-6型堵漏防水剂。

4)泄水洞

在DK191+640处(距洞口52 m)设泄水洞(图1),在DK191+640处将两侧水沟向下钻孔使之与泄水洞连通,采用两根φ150 mm铸铁管将侧沟流水直接汇集在泄水洞内排出。泄水洞坡度尽量加大,泄水洞底起点高程2 346.86 m(拱顶低于隧底约3 m),出水口高程2 342.5 m(高于地面1.5 m),坡度约为2.8%,在DK191+679设置一支洞解决洞口段的排水,并在洞口至支洞与隧道相交处的两侧水沟中设3‰的反坡排水。泄水洞延至DK191+400处(距洞口292 m)。对于有漏水的DK191+450—DK191+400段隧道两侧均设置泄水洞,左、右侧泄水洞采用横向支洞连通。泄水洞总长度477.45 m(含三处横向支洞)。

图1 泄水洞横断面示意

由于施工中DK191+450—DK191+400段出水主要集中在拱脚附近,DK191+424处施工缝漏水点也在该部位,因此,将该段泄水洞标高适当予以抬高进行引水,泄水洞底面比正洞水沟底面低50 cm。

为保证泄水洞引水效果,在其靠近正洞一侧设置引水孔,DK191+640—DK191+450段每隔20 m打一排,DK191+450—DK191+400段每隔5 m打一排,在漏水施工缝处要保证有引水孔,直径50 mm。泄水洞衬砌后的内净空为1.5 m×1.8 m(宽×高)的拱形断面,采取暗挖施工。泄水洞内一侧设置水沟排水,洞口采用一根φ40 cm钢筋混凝土承插式圆管排水,暗管设保温出水口。泄水洞口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封堵,厚度3 m。泄水洞出口顶部设置检查井,以方便检查维修,检查井设钢筋混凝土盖板。

1.5.3 运营情况

隧道开通运营后前两年未发生冻害,运营状况良好,但最近两年又有渗漏水发生,并造成冬季挂冰,需要进一步处理。其主要原因是泄水洞引水孔堵塞、施工缝堵漏材料失效等。

1.6 柴木线大通山隧道

该隧道为单线隧道,长度4 495 m,洞内线路纵坡为人字坡。隧道地处大陆性高原气候,气温低、温差大、日照长,极端最低温度-31.4℃ ~-35.8℃,最冷月平均气温-13.4℃ ~-13.3℃,最大季节冻结深度为3.50 m。处于多年冻土与季节性冻土衔接地带。

排水设施:①洞内设双侧水沟,两端洞口500 m范围内设保温水沟,双层盖板间设PU聚氨酯泡沫型材保温材料。②防寒泄水洞。隧道进出口正洞拱脚下5 m处均设置无压防寒泄水洞(图2),距线路中心线10 m,长度分别为1 237,1 190 m。正洞水沟内的水通过水沟底的竖向泄水孔(每420 m设1处)排入防寒泄水洞。隧道内形成了完整的集、排、堵、泄排水通道网络,并且疏通了衬砌外围岩的裂隙水和地下水,使隧道衬砌结构处于无水压状态,从而消除或尽可能减小冻胀破坏,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

图2 防寒泄水洞与正洞连接关系

防寒泄水洞洞体尺寸为宽2 m、高2 m。

该隧道2006年建成通车至今,未发生病害。

1.7 精伊霍线色勒科特3号隧道

该隧道位于北天山北麓,海拔1 500 m,全长5 200 m。纵坡为单面上坡,隧址区年平均气温3.3℃,最冷月平均气温 -13.3℃,极端最低气温-32℃,最大季节冻结深度200 cm。

排水设施:①洞内两侧设双侧普通高式水沟,两端洞口1 000 m范围设双层盖板保温水沟,靠洞口500 m段盖板间加聚氨脂泡沫保温材料,保温水沟通过引水洞与洞外保温暗管及检查井设备连接。②进口端线路左大避车洞内设引水洞(距离进口82 m),将洞内侧沟水流通过深埋保温暗管及洞外设检查井等设备排入保温出水口。保温暗管长度为33 m,引水洞长度为103 m,坡度4.7‰。

该隧道2009年建成通车,状况良好。

1.8 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祁连山隧道

祁连山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隧道长度9 490 m,为一座双线隧道,隧道线路纵坡为20‰的单面下坡。年平均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29.6℃,最冷月平均气温-11.9℃,最大冻结深度230 cm。

排水设施:①隧道防排水遵循“堵排并重,防冻保温”的原则。②全隧道均设置双侧水沟及圆形中心排水沟。两端洞口各1 000 m设置双侧盖板保温侧沟及中心水沟,盖板间夹保温材料。③隧道进口设置双层保温衬砌,两层衬砌间夹隔热保温层。保温结构采用聚乙烯泡沫、防潮层、铝皮保护层。④在距离隧道进出口各1 km处设置防寒泄水洞,进出口正洞单侧各设2处检查井,将正洞内的水排入泄水洞,泄水洞尺寸采用220 cm×250 cm(宽×高),见图3。

图3 泄水洞断面示意

该隧道将于2014年建成通车,目前状况良好。

2 国外寒区隧道的防冻措施

1)前苏联。隧道供暖有的采用管式电力加热器;水沟保温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如硬质泡沫塑料、泡沫玻璃、陶土等;有的地方用热水或蒸汽对水沟进行加温。

2)挪威。在隧道内的排水系统中设置加热电缆。有的隧道安装了双层防寒门,当列车接近隧道时,自动装置将双层门打开,让列车通过,然后又将门关上。

3)美国。入冬前仔细检查每一处排水沟,在泄水洞出口处加保温措施;排水沟用泡沫材料保温,排水管内放入加热电缆。

4)日本。在北海道上羽晃隧道进行了两种试验,即将隧道衬砌表面敷上绝热材料,尽量防止地热散出,以保持隧道衬砌表面的温度不致降到冰点以下。甲式:在衬砌表面安装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防水板,留出18 mm的空隙,用于排泄隧道漏水,在防水板上面喷涂35 mm厚的氨基甲酸乙脂泡沫绝热层。乙式:在衬砌混凝土表面上直接涂13 mm的防水砂浆作为防水层,并喷涂35 mm厚的氨基甲酸乙脂泡沫绝热层。试验结果:①在最低气温达-20℃的严寒地区,甲式衬砌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最低值能保持在3℃以下;②乙式衬砌混凝土表面温度最低值保持在4℃左右;③未保温地段衬砌表面温度最低值为-11℃,衬砌背后的冻结时间持续4个月。

3 隧道渗漏水原因分析

衬砌渗漏水是铁路隧道的主要病害,而严寒地区的隧道渗漏水会造成衬砌的破坏,整治起来有其特殊困难,如因结冰造成的排水不畅会造成严重的衬砌冻害,使衬砌裂缝加大,造成更大的漏水;低温季节混凝土收缩使施工缝和原微裂缝扩大,致使已封闭的缝隙修补部分脱落而再次漏水。隧道渗漏水原因概括如下:

1)由于衬砌背后存在空隙、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厚度不够等原因,造成衬砌混凝土抗渗能力降低,未能达到设计的抗渗性能指标,从而导致隧道渗漏水。

2)隧道防水板在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破损严重、焊缝接头不密实、铺设过紧或过松等,将极大影响防水功能。

3)施工缝、变形缝未处理好,造成地下水从接缝处渗漏出来。

4)排水盲管、盲沟堵塞,地下水不能顺畅地从盲管(沟)中排出,造成衬砌背后的水压积累升高,从衬砌薄弱环节处发生渗漏。

5)严寒地区水沟、出水口等的保温措施设计或施工不当,造成冻害。

4 寒区隧道排水措施比较

寒区隧道防冻问题的关键是排水。我国寒区隧道排水沟主要有以下几种:泄水洞、中心深埋水沟、保温水沟、采暖式水沟。

4.1 泄水洞

泄水洞是隧道排除地下水的主要措施之一,形似小隧道,位于隧道下方,利用竖井、钻孔或岩石裂隙将隧道周围的地下水位降低,从而能防止衬砌周围介质冻结时对衬砌产生的冻胀影响。它适用于月均气温低于-20℃,岩石冻结深度为5~6 m的严寒地区。

在高寒地区有地下水的隧道排水方案中,泄水洞排水方案安全稳妥,排水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消除由于地下水给隧道造成的危害,缺点是投资较高、施工比较困难。

4.2 中心深埋水沟

深埋水沟是把水沟埋设于隧道内相应的冻结深度之下,利用地下水的初温达到冻融平衡起到防冻的目的。这种方式排水效果较好,主要缺点是隧底拉槽使开挖面距衬砌边墙基底的距离较近,加之开挖放炮的震动对衬砌基础的稳定及衬砌结构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尤其软弱围岩地段在隧道底部挖深槽,势必会威胁整个衬砌的稳定。此外,由于岩层开挖爆破,几乎全部衬砌的表面被炸成麻面,衬砌表面受到破损,坑洼不平,有的深达3~5 cm,外观极为难看,对工程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4.3 保温水沟

保温水沟造价较低,施工方便,是严寒地区隧道排水的一种基本形式。其存在主要问题是由于隧道内特有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保温材料很难保持良好的状态,失去保温作用。另外出水口若处理不好,容易冻结并逐渐延伸至水沟,造成冻害。

4.4 采暖式水沟

有的隧道采用通暖气、通热风和生火炉的措施,是一种不得已的处理方法,运营成本很高。

5 建议

通过调研一些寒区隧道防冻的经验及教训,加上笔者处理一些寒区隧道冻害的体会,对隧道防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寒区隧道病害防御理念

寒区隧道衬砌混凝土在运营期间要经历强度较大的冻融循环,渗漏与冰冻始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消除隧道的冻害问题极为复杂。杜绝冻融循环的病害是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设计的最核心内容。目前在技术上完全消除冻融循环引起的上融下冻比较困难,只能利用保温与堵、排、泄相结合的措施减小或缓解其危害。将保温防冻融循环与防排水两者结合,采用“保温、堵、排、泄、防寒”多道防线,建立预防为主的防御理念,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应该选择宁强勿弱的处理措施。

2)适当提高寒区隧道防水设计标准

①防寒分级标准不仅以最冷月平均气温为指标考虑,同时应综合考虑极限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来确定防寒设计范围。②防寒排水方案的选用切忌生搬硬套,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形、气温、地下水发育情况、投资等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排水措施。对于气温低且地下水发育的隧道,从排水防冻效果来看,建议设置局部泄水洞。③隧道防寒设计段一端延长1 000 m左右,对于顺风向的一端洞口还应适当加长。短隧道通常采取保温措施。④防寒段采用防水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渗等级,并采取抗裂措施。⑤防寒段地下水以堵为主,采取超前径向注浆等堵水措施,减少地下水出露。在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进行衬砌背后补注浆,填实局部空洞。⑥寒区防水材料指标、施工缝防水措施等要比一般地区适当提高,防水材料要有耐低温指标。

3)可维护的防排水系统

采用耐久性好、可靠性高的防排水材料,提高防排水系统的使用功能,关键部位发生损坏或防排水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换,恢复其应有的使用功能,满足隧道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防排水作用。可维护的防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新型防水层系统、施工缝或变形缝防水系统、衬砌背后和隧道底部的可维护排水系统以及洞内合理的排水沟形式等。

4)可靠的保温措施

保温段尤其是出水口要做好保温措施,避免局部冻结延伸,造成大的病害。保温水沟应该注意:须做好防寒材料的防潮处理,因防寒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底部也须设防寒层,以确保保温水沟不致冻结;在构造上应能最大限度地减弱水沟内的空气对流作用,以减少由于对流而产生的热损失;加强检查,及时更换失效保温材料。

5)加强排水系统养护维修,确保排水畅通

加强隧道防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及时疏通堵塞的排水盲管和排水沟,对已经发生渗漏水迹象的部位,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建设[2009]209号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003—200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119—2000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崔凌秋,吕康成,王潮海,等.寒冷地区隧道渗漏与冻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5(5):45-48.

[5]赵楠,刘冲宇,伍毅敏,等.寒区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交通,2010(9):66-68.

[6]陈建勋.隧道冻害防治技术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寒区水洞水沟
堆肥废气余热回用对寒区好氧堆肥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掉进水沟
基于寒区背景下老龄群体冬季健身行为的体育干预机制研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届“本溪水洞杯”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启事
寒区水文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小蚂蚁过水沟
你能跨过那条水沟吗
本溪水洞游记
宁夏水洞沟 西方与东方的最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