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研究现状分析

2014-11-27孙媛媛吕陈灏王卫卫张长丽白燕吴丹吕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文献因素

孙媛媛,吕陈灏,王卫卫,张长丽,白燕,吴丹,吕军

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义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意外伤害死亡已成为儿童死亡的首位死因[1-2],美国每年有1.6万儿童死于伤害,其中70%以上死于意外伤害[3]。我国每年有7.1万儿童死于跌落、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意外死亡占儿童总死亡率的26.1%[4]。意外伤害也是儿童致残的主因,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儿童因意外事故而受伤或致残[5-6]。意外伤害还造成儿童身心发育障碍,如怨恨、责备、犯罪感等[7]。儿童意外伤害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研究表明,我国交通事故、烫伤、中毒三类伤害的患者总负担分别为7525.8万元、878.4万元和40.2万元[8]。意外伤害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9]。

儿童意外伤害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自1991年加入儿童权利公约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出台,表现了我国对儿童意外预防干预的态度。但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干预研究尚不足以指导实践以构建全面的社会安全网络。因此,根据伤害类型和危险行为因素,探索系统完善的预防策略是非常必要与迫切的。本文拟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现状,为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时间:2000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

检索式:

1#:题名=儿童or题名=青少年

2#:题名=婴儿or题名=新生儿

3#:1#or 2#

4#:摘要=意外伤害

5#:摘要=意外死亡

6#:4#or 5#

7#:3#and 6#

检索结果:524篇

剔除重复文献和非学术文献95篇,429篇文献符合评阅标准。结合本文的研究需要,构建文献评阅数据库。包括两类指标:第一类指标反映文献的基本信息,如文题、作者单位级别、杂志来源、发表年份、项目来源、研究主题、资料收集方法、研究设计等;第二类指标针对研究内容及领域,包括儿童意外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现状问题、影响因素、问卷设计、监测、干预措施、可行性研究和效果评价等。对每项指标都进行严格的定义和界定,并予以各项指标一定的编码,通过EXCEL建立文献评阅数据库,根据对每一篇文献的评阅情况,录入相应的文字或代码。将EXCEL文献评阅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入SPSS 18.0,并对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基本情况

2.1.1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数量并未成稳定增长趋势2000年~2010年儿童意外伤害研究的文献并未形成稳定的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09年文献数量最多。见图1。

对文献来源进行分析显示呈散状分布,并未形成非常聚焦的领域。对第一作者的单位级别进行分析显示,前三位为地市级、县市级和国家级。见图2。

图2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级别构成情况

对研究受资助情况分析显示受到资助的研究仅占5.5%,在受资助的24篇中,省级课题最多(10篇),其次是地市级(7篇),国际和国家级分别为3篇。

2.1.2 研究方法多以实证研究为主 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研究,占93.5%,其他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中,历史性常规资料研究和现况研究较为多见,分别占54.6%和35.2%;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研究和类实验研究较少,分别占7.5%、0.2%、1.7%和0.7%。资料来源以二手资料为主,包括儿童死亡报告卡、医院调查数据、自拟问卷调查、其他监测数据、公安部门资料等。资料来源是死亡报告卡的文献有200篇,占46.6%,其次是通过医院调查数据和自拟问卷,分别占20.7%和19.6%。见表1。

表1 数据收集方法

2.1.3 研究对象和伤害类型多综合提及 在研究对象上,关于学龄前儿童的研究占比最高,为53.8%,其次是没有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儿童,占35.4%。学龄儿童、青少年的专题研究分别占3.0%和2.8%。伤害类型包括中毒、跌落、失火烧伤、溺水窒息、运动休闲、产品伤害等,对儿童意外伤害类型的论述大多未细分到具体类型,401篇文献是对儿童意外综合论述,仅7篇对中毒专题论述,6篇对溺水窒息专题论述,3篇对失火烧伤论述,1篇是医疗事故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儿童意外伤害地点主要为家里、社区、学校、医院等,283篇文献对伤害地点综合提及,针对家里的专题研究的仅12篇,针对社区的仅3篇,针对学校的仅4篇。见表2~表4。

2.2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内容涉及儿童意外伤害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现状问题、影响因素、问卷设计、监测、干预措施、可行性研究和效果评价等诸多方面,针对如何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围绕“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实施预防干预”的思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描述流行特征;二是分析影响因素;三是研究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方法。见表5。

表2 研究对象年龄情况

表3 儿童意外伤害类型

表4 儿童意外伤害地点

表5 文献涉及研究主要内容的构成情况

2.2.1 流行病学特征 在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上,多数研究者都从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人群分布上,多数研究者认为儿童意外伤害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儿童意外伤害总体的发生率呈“双峰状”分布,其中一个高峰是3~5岁,第二高峰为7~14岁。男童更易发生意外伤害[10]。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李向利等论述了城乡儿童意外伤害存在差异和儿童意外伤害存在时间和季节差异的问题[11]。

2.2.2 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因素、作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儿童意外的影响因素综合复杂,各个研究者的结论并不统一,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但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人口学特征:低学龄期、男童;②儿童心理因素和行为特点:不良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③幼童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④社会经济环境:贫穷、儿童看护的缺失、社会支持少;⑤家庭环境:家庭收入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居住环境布局不合理;⑥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护理业务技能低;⑦学校环境:幼儿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低。蒋武[12]、季成叶[13]等不同程度提到这些影响因素。

2.2.3 儿童意外预防干预方法研究 国内关于预防干预方法的研究主要采用Haddon模型:教育干预、工程干预、强制干预和经济干预[14]。国内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干预的看法较为一致,大多数均认为干预有效。目前国内开展的干预研究仅涉及教育干预,工程干预、强制干预和经济干预均未见相关研究。对家长、儿童或者教师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认知水平提高,各类伤害发生率下降[15-16]。

2.2.4 干预效果评价 目前国内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效果主要用直接和间接指标评价。直接指标指伤害发生率的下降程度,伤害干预的经济效果,相关研究者为王声涌等[17]。间接指标是指干预对象伤害预防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改变等,相关研究者为杨冬梅等[18]。

3 讨论

3.1 应开展针对性的儿童意外伤害研究

我国目前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多不区分具体年龄段,但是不同年龄段面临不同风险,如1岁以内婴儿意外伤害依次为窒息、车祸、烧伤[19];1~4岁幼儿的意外伤害第1位为溺水,其次为车祸[20];3~5岁小儿智能发育迅速,接触社会事物渐多,极易发生吸入性窒息、中毒和跌落伤等意外[10];7~14岁儿童在生理上很快成熟接近成人,表现为叛逆冒险,主要伤害为车祸,其次为溺水[21]。因此在对儿童的研究上应区分具体年龄段,才能针对不同的风险确定针对性的措施。

从研究深度来看,针对具体地区具体伤害类型的研究尚较少,大多数都是一概而论,针对学校和家庭的专题研究分别仅有3篇和12篇。而实际上,儿童在不同地点面临的风险存在很大差异,如家庭的风险因素包括居室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家中药品、灭鼠杀虫剂、灭菌消毒剂及热源存放不当、管理不严[22]。而学校的风险因素与教师的认知程度有关。因此在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上,应明确地点和伤害类型才能深入制定适宜的策略。

从研究设计来看,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难点。一是抽样的局限性:为寻求便利,非随机对照,样本不合理等。二是干预方法缺陷:方法不规范,未能排除混杂因素干扰。三是干预实施障碍: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导致干预时间短,更细致的变化和更远期的效果无法评价;实施不便利,外部支持不足,导致干预对象不配合,回收率差。

目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逐渐增加,但现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在各自原有的领域中探索与儿童意外相关的研究内容,国家级和省级单位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开展较少,而且绝大多数研究缺乏相应的资金资助。因此,研究的代表性、影响力、资助强度、关注度还需要加强。

3.2 研究范围要具有系统性

要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不仅需要知道流行病学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还需要明确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为完善干预措施提供反馈。但是通过对现有研究范围的分析发现,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占93%以上,但是针对干预方法研究的较少,仅占4.9%,并且基本为教育干预,目前并未形成普遍认可和可操作的干预模式。

未形成适宜干预方案的关键难点是:①干预措施单一,大多数干预研究仅是教育干预,但实际上综合干预效果更明显;②大多数研究未针对地方特色分析伤害类型和影响因素,未能区分真正有效果的干预手段;③干预效果评价缺陷,缺乏客观指标,如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死亡率、危险因素减少率等;④未考虑干预方案的外部性,未评价干预方案在非样本地区的推广。

理论研究的不足造成实践中缺乏实施指南,很多地区虽然提出需要采取儿童意外的预防干预工作,却因没有适宜的干预实施方案而仅仅将需求停留在口头上。由此可见,需加大干预研究的力度,为现实中儿童意外伤害干预实施提供正确的策略和可操作性的干预模式。

[1]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的顶防及措施[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76-879.

[2]Subotic U,Holland-Cunz S,Bardenheuer M,et al.Chancefracture—a rare injury in pediatric patients?[J].JEur Pediatr Surg,2007,17(3):207-209.

[3]Schnitzer PG.Prevention of unintentional childhood injuries[J].Am Fam Physician,2006,74(11):1864-1869.

[4]黄叶莉,蔡伟萍,霍世英,等.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与预防研究进展[J].海军总医院报,2005,18(1):41-43.

[5]陈刚,吕军,虞慧炯,等.上海城区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2-594.

[6]张金明,赵悌尊.国际社区康复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84-186.

[7]Hoskin AF.Trends in unintentional-injury death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J].Stat Bull Metrop Insur Co.,2000,81(2):18-26.

[8]匡绍华,陈宁姗,曹志辉.儿童意外伤害的费用估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0):58-60.

[9]王克安.应尽快将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国家公共卫生议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88.

[10]梁冰,杨莉,王剑.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9):1254-1256.

[11]李向利,汤亚娥,汪立.儿童呼吸道异物960例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655-657.

[12]蒋武,潘春惠,刘伟.南宁市低学龄期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2011,19(1):24-26.

[13]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99-105.

[14]黄兆胜.儿童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及干预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773-775.

[15]李英秋,张岩,刘静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的工作体会[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4):314-315.

[16]林建苗,王虹,林艳.广东省深圳市社区综合干预模式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1):43-45.

[17]王声涌.开展伤害三级预防工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25-326.

[18]杨冬梅,张力斌,周凤梅.中小学生家长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6):407-416.

[19]邢瑞英,王惠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0-6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1997,11(6):417-418.

[20]陶立新,黄夭壬,徐庆芬,等.广西10县市1990-1992年儿童意外死亡原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3):64-66.

[21]胡鹏,经承学,覃远汉.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人文策略[J].医学与哲学,2007,28(1):67-69.

[22]曾芳玲,林穗方,刘慧燕.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46-248.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文献因素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解石三大因素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