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相帮衬促进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

2014-11-27宋冰华

北京纪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抗赛排练队员

宋冰华

独占鳌头队员:张馨月、杜、詹磊、康静、王亦、郑潇、郭玮、方旭、王晓丽、张云、曹阳阳

独占鳌头队长:杨少彭

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对抗赛于6月8日至27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以团体赛的形式进行,共演出24场。参赛演员为北京京剧院“青年领军”,他们分为两组——马到成功队和独占鳌头队,每组12人,各演出12场。杨少彭因为在独占鳌头队资历比较深而被推选为队长,我们特地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对抗赛突出了北京京剧院一直倡导的“一棵菜”精神,从分组情况和参赛形式如何体现呢?

杨少彭:这次对抗赛队的人员组成是院里定下来的。参赛形式是别具一格的,可以说令人耳目一新。比赛不再是单一的演员个人表演实力的对决,而是将24位参赛演员分为两队,采用团体赛的形式进行。评分内容不仅有传统保留项:演员个人表现成绩与演出整体效果成绩。还增加了团队合作成绩,即每位参赛演员不仅要自己担任主演完成一场演出,还要为其他队员“跨刀”担当配演,每担任一次配演,就为本队增加相应成绩。为什么说它突出了“一棵菜”的精神呢?因为对抗赛的宗旨是把各行当的演员都集合在一出戏里,互相帮衬,互相配合,没有主演、配演的级别差距。可以说在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记者:这种形式在整体排练上是否增加了难度?您觉得难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少彭:这次的参赛队员是从京剧院三个团挑选出来的。每个团都有参与的人。以前我们都是每个团排演自己团的戏。这一次不同,一出戏的主演在哪个团,就由哪个团来安排彩排,参演的配角都去这个团配合排练。因为戏太多,每出戏里配演的人又很多,所以各个团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我们青年团,24出戏里承担了14出戏的彩排。院里为大家排出时间表来,我们就根据时间表来回到各个团去排戏。对抗赛上演的多是骨子老戏,有《红鬃烈马》《碧波仙子》《战马超》等,有的已不常见于舞台,以前没有排过,对我们来说就是新戏,一个月时间里排出这么多出老戏、新戏,工作量特别大,每个演员都非常辛苦。经常是正排一出戏的时候,中间15分钟空出来,赶紧跑到其他团里排演下一场的角色。楼上楼下来回跑,忙着彩排。但是我们感觉不再分不同团了,我们就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李恩杰院长全院一盘棋的特点。

记者:不少参赛演员提到,一个月高强度的排戏、演出,让他们感受到的不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杨少彭:对抗赛刚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形式挺好玩的。因为它的评分机制是参演的演员越多,分数也越多,所以大家踊跃报名,希望能给队友挣更多的分数。最后一看,每个人都背着很多戏。我和方旭,杜几乎每个人都要演12出戏。到实际工作中,才发现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因为大家都忘记了,很多角色我们以前都没有演过。参赛的这些年轻队员,平时大都是在团里担当主演的,配演的角色演得少。有些新排的戏更是没有演过。不论角色多小,都需要背词,需要重新学习。只有一个月,难度非常大。每天都要不断地背词、背词、背词,而且还不能背串了。同时,更要保证自己的主戏要演好,因为很多场的演出都有“空中剧院”的直播或者录播,每一场演出都很重要。自己演好的同时,其他的配戏也要演好。正是暑期,很多演员都是三班倒排戏,还有的主演也是在一出戏里“一赶二”甚至“一赶三”演出。为保证活动的圆满完成,不少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驻守剧场和排练厅。他们在完成对抗赛演出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剧院其他演出项目的工作,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队员也都觉得挺为难的,但是经过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收获特别大。不仅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更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团结的意义。

记者:您除了自己要参加排练、主演自己的戏以外还承担了队长的职责,您是怎样完成的呢?

杨少彭:被推选为队长的时候,没有想到协调工作是件非常不容易的工作。要身兼数职,压力很大。所有队员的剧目、服装、道具、排练日程都要告诉我,我再去跟各个团协商。另外,队员的思想工作也要做。自己排戏还要帮大伙一块儿把比较生疏的戏整理排好,这对我真的是一种挑战。对我团结协作的能力是一种考验,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记者:请您对我们的读者谈谈您通过参加这次对抗赛的感想。

杨少彭:我们李恩杰院长跟我谈过,这次的对抗赛重点不是比赛的分数。我想,它的主要目的绝不是演员之间业务水平的比较,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对抗赛,能够使我们这些青年演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希望通过这次对抗赛,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希望大家能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把“一棵菜”的精神展现出来,最后谁赢谁输不重要。最终每个人还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希望以后还能有这种合作的机会,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团结互助,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对抗赛排练队员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两个大忙人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军事格斗徒手对抗赛的组织与实施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