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条舞动,编织北京记忆
2014-11-27京根儿
京根儿
就在咱西城,就在古朴的历代帝王庙对过儿的那面大影壁后,一间门牌号为阜内大街148号的藤椅小店同样浸染在这京味之中,算算已陪伴周围邻居三十多个春秋了。作为小店的主人李月清大妈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和老伴坐在店里,看着路人带着几分好奇与羡慕的目光,在门前的一排藤椅上扫过,更有甚者伸出手来摸摸藤面,犹如触摸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记忆〕
城市的记忆总少不了这座城,这座城里人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积累下来的点滴,组成了鲜活且富有生气的城市性格,正是这些记忆才让这座城的精气神更为灵动而富有魅力。
笔者对于这家藤椅店的记忆始于童年,每逢坐着7路公交车在白塔寺倒车时,手捧糖耳朵,仔细端详大门洞子里那一排排有趣的藤椅,嗅着崭新的藤椅肆意着特殊的天然气息,看着老藤椅在朝阳下展现着特殊的、年代感十足的颜色与光泽,这便组成了我对于北京、对于这座城记忆的一部分。30年后,再次与藤椅店相逢,不免有些故人相遇的激动,也有了与走进藤椅店主人李月清大妈生活中的想法。
李大妈七十有余,早过了为生计奔波的年龄。不过,伴着整屋子码放整齐、款式多样的藤椅,还是对这些亲手制作的作品有种由内而外的回味,这回味中充满着无数与这座城市、这一行业密不可分的记忆。
老话儿讲“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李大妈入行已经到了四十挂零儿。说起当年的经历,她仍旧记忆犹新:那时候正赶上公私合营,丰盛街道成立起了制作、维修藤椅的小厂子。别看厂子小,那可是北京少有的藤椅专营厂,几位老师傅也都是来自各传统老字号的翘楚。李大妈打小儿手就巧,年轻时又很喜欢艺术,恰巧当时在家,在街道的介绍下成为了藤椅厂的一名工人。
“我可是厂子里上手最快的。”说起这段经历,大妈颇有几分自豪,“因为老师傅们都是老北京的手艺人,所以入行还算顺利。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用藤条绑架子,到用藤皮编席面儿,我都很刻苦,那时候的精进为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街道厂因为一些原因经营出现了问题,在家里与街道的支持下我申请了个体执照,原先厂里剩下的料一股脑儿被我请回了家,这座藤椅小店就这样诞生了。刚开张那会儿谁心里也没底,这藤椅到底有没有市场?可传统的老手艺成为了最有号召力的招牌,再加上几位老师傅的支持,小店虽说栖身于大院儿的门道内,但其火热程度让很多人羡慕,那时候小店就已经开始挣外汇券了。”
一天,小店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在仔细查看藤椅质量后,给出了一些尺寸,希望定做,而后才知道他们是中央某机关的服务人员,专门为有关老领导定制。这些客人因为小店的产品,后来也都成了常客,而这些藤椅则成为了小店最大的殊荣,化身为陪伴很多大家熟知的老同志最亲密的生活伙伴。
〔品味〕
很多时候时光是可以品味的。从李大妈的老伴儿那里得知,大妈最近刚做完心脏手术,而手术前她还做了两把藤椅,这让笔者在这位满脸充满着欢乐的老人面前肃然起敬。
“干这行几十年,要说支撑的最大力量就是爱好,什么事只有喜欢了,才有动力。”大妈伸出两只手,因为多年的劳累,腱鞘炎成了职业病,也做了两次手术,可手一好又开始拾掇起藤椅来。“其实制作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练心性不说,更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这也是体会生活的另一种味道。”
其实,生活的味道很多,例如这把藤椅,经过人与时光的洗礼便成为了感情味道的载体,北京话儿叫“念想”。大妈讲述了一段真实的经历。一位顾客拿了两把破旧的藤椅架子来修补,原来这是一位老人生前最喜欢的遗物,现在老人已逝,子女想修好作为对长辈的念想。得知此情后,大妈连夜赶活把藤椅修补好,当该顾客看到焕然一新的藤椅后,感慨之情难以言表。
对于物是这样,对于一座城市也是这样,藤制家具在家具类中属于特殊的品种,其使用起来“冬暖夏凉”和不易使人产生疲倦感的特性,为几代北京人所推崇。据大妈介绍,简单的一把藤椅所蕴含的学问却很多,例如原料要选择印尼产,因其粗壮且柔韧性好。此外一把藤椅,编制者每一道工序的用心程度都决定了质量的优劣。而较其他家具越用越旧的特性来说,藤椅则是越用越漂亮,甚至有些老藤椅会散发出红亮的色彩。正如我们的北京,内涵丰富且饱经岁月,其中特有的味道需要真正了解它、珍惜它的人们慢慢品味、慢慢发掘,这座城会在你眼前展现出更加亮丽的辉煌。
随着北京古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诸多改变,路变宽了,老门道拆了,藤椅小店则依旧展现着它的古朴精致。虽然最近因为房屋的一些问题给小店经营带来了不少影响,但李大妈说,文化需要传承,城市的记忆需要坚守,她则会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藤制家具。
笔者曾和很多传承者打过交道,但第一次在采访中有种落泪的冲动。作为北京的根打小儿就从这家藤椅店门口路过,但今天才第一次真正走进小店,走进经营者的生活世界。如这藤椅,制作的每一过程无不融入了手艺以外的情感与生活味道,就像我们的北京、我们北京的生活,细品过后方知大味。而就藤本身柔中带硬的性格,正如李月清大妈这样的老手艺人,经历岁月沧桑却依然为北京为记忆倔强地坚守着,北京有你们真好!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