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统一战线中的陈先舟

2014-11-27黄卫东

党史纵横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抗日东北

黄卫东

陈先舟,原名陈士瀛,字仙洲,九一八事变后改名先舟。他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秘密党员;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常委。他长期从事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贡献突出,开国将军吕正操曾题词赞誉他是“爱国人士,为人楷模”。建国后他历任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连续当选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仲夏之日,笔者拜访了陈先舟的夫人、98岁高龄的王磊老人,听她讲述了陈先舟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1895年8月10目,陈先舟出生于辽宁省桓仁县英沟村一个佃户农家。因家境贫寒,他11岁才开始读书。小学五年级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桓仁县立师范学校。读到四年级时,奉天省东边道考选官费留日实业生,每县录取1名。陈先舟品学兼优,学校推荐他报名应试,被录取。可因其尚未毕业,只得先回原校读书。1920年,陈先舟去日本东京东亚目语学校学习一年目语,翌年考入仙台高等工业学校电气科。1923年,中国北京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照会日本政府收回旅顺、大连租借地,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3月20日,全国各大城市学生举行反目游行示威。远在日本的陈先舟和杜重远分别在仙台、东京组织留日学生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归还我旅大,遭到日本当局的镇压。事后,陈先舟、杜重远联络50名奉天籍留日学生组成收复旅大宣传队,回国请愿。经过这次回国请愿,陈先舟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抵制不住外来侵略势力的,收复失地也只是一句空话。于是,他回日本后,一面继续攻读所学电气专业,一面对无线电通讯学科进行认真的学习和钻研,拟在将来把所学的无线电通讯知识贡献于祖国的军事工业。

学成归国投身抗日洪流

1924年春,陈先舟学成回国,经省教育厅介绍到奉天市政公所工作,主持修建从大西路到西塔一段有轨电车线路。他经过实际勘察,精心设计,组织施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获得市长嘉奖。翌年,他被聘请到山东庙无线电学校任教。执教期间,他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尤为注意。此外,他还经常给学生讲述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历史,启发学生们的爱国觉悟。九一八事变后,他的很多学生加入了抗日武装。

1929年,经人介绍,陈先舟到东北交通委员会任邮电处科长。到职后,他首先向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高纪毅建议:撤销东北无线电监督处,由东北无线电总台管辖东北地区的无线电通讯。高纪毅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任他为东北无线电总台台长。陈先舟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一方面积极建设无线电通讯网,一方面整修电报、电话线路,并新建电台15处;1930年至1931年上半年,分别在葫芦岛、吉林、富锦、满洲里、萝北、黑河、漠河、鸥浦、呼玛等地又建成一批电台,并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美式短波发报机;另外在兴安屯垦区内,洮南、洮安、索伦等地,亦设有电台,作军事通讯之用。这些电台在九一八事变后,为抗日起到了服务作用。

1929年秋,陈先舟得知阎宝航从张学良处拿到《田中义一奏折》中译本,准备在日本西京召开的太平洋学会上,向出席各国代表散发,揭露日本侵略我国的野心和阴谋。于是,他从阎宝航处借来《田中义一奏折》中译本,联络几位同事共同出资印刷了数十册,分发给在电台的工作人员。当时引起人们的震惊,提高了应付突发事变的思想准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陈先舟、高崇民微服结伴去北平,在沟帮子站听说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沈阳市公安局督察长熊飞在此,于是立即下车拜会。他们都对张学良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迷惑不解,一致商定:联络聚集在该地的一部分爱国人士、青年学生、中下级军官,秘密组织抗日救国会。随后,陈、高继续赴北平,想通过要求国民党派兵抗日,收复东北失地。

9月25日晚,王化一向陈先舟、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转达了23日张学良与他谈话的内容。张学良说,南京方面已有指示,此事件国府已诉诸国联处置,全国军民暂不准抵抗。又说,东北人自发组织一些抗日团体,他愿给以保护和支持。于是,王化一、陈先舟等商定:把东北籍人士在北平、沟帮子两地建立的抗日团体联合起来,组织一个统一的抗日团体,定名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救国会)。第二天,他们分头到东北籍人士中去串联,得到积极支持。9月27日,救国会在西单牌楼旧邢部街12号奉天会馆东院——哈尔滨大戏院召开成立大会。大会由卢广绩主持,参加人员共46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年学生。大会选举陈先舟等27人为该会执行委员,把奉天会馆作为该会办公地点。10月20日,救国会委员齐聚北平。翌日,在奉天会馆举行全委会议,选举常委并作出具体分工。在选举之前,陈先舟申明,不参加选举和担任具体工作的原因:一是他于1926年由留日同学孙骧韬介绍已秘密参加了国民党。二是长期担任东北无线电总台台长工作等诸多原因。这样可以暗中帮助救国会与东北各地义勇军的联系,亦可为救国会培养电讯方面的人才。

随后,为加强救国会与东北义勇军的联系,陈先舟派屠伯启在奉天会馆为救国会安装了电台,还请来一些技工把已报废的收发报机修理好,秘密送给救国会,然后转送给东北义勇军各部。陈先舟还受救国会的重托,为义勇军培养电讯人员。于是,他于1932年10月在东北籍学生中秘密招收40名具有高、初中文化的青年,在东北中学内成立了“快速训练班”,聘请李继唐、富即平教授机务,吴玉登、方冠、赵国藩教授报务。经过3个月的培训,将成绩优异者由大队长屠伯启负责向各地义勇军、救国会分配,其中金怒之、张培华分配到青海部,姬羽翘分配到抗日铁血团。

1933年3月,热河沦陷。8月,救国会被北平军分会强行解散。9月18日,阎宝航、高崇民、陈先舟、王化一、王卓然等30余人,在北平美欧同学会内秘密成立了复东会。该会的誓词为:“团结一心,誓死救国,不达目的,永不罢休。”复东会得到东北军将领黄显声、王以哲的支持,进而成为关内东北军和东北人民联系的纽带。

拒不参加“四维学会”跟着共产党坚持抗日

1934年初,蒋介石为取消复东会,说服刚刚从国外回国,时任鄂豫皖“剿共”副总司令张学良把复东会与他的黄埔系溶为一体,组成一个“拥蒋抗日”的新组织——“四维学会”。陈先舟奉张学良之命,到武汉参加四维学会成立大会,之后立即返回天津华北无线电总台工作,拒不参加四维学会的一切活动。

1935年,高崇民在武汉同四维学会中蒋介石系统的贺衷寒,为“拥护领袖抗日主张”一事发生冲突,离开武汉回到上海,经杜重远介绍,与共产党人孙达生相识并受其进步思想影响。高崇民回天津后,对陈先舟说:我们要抗日收复失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乃是真正出路。后由高崇民介绍,陈先舟认识了南汉宸。当时南汉宸正在中共北方局属下的联络局工作,主持情报收集和“兵爆”运动。南汉宸对陈先舟以往的爱国抗日活动了解得十分清楚,因此一见如故,结成莫逆之交。南汉宸把一些马列著作送给陈先舟阅读,并向他介绍了“八一”宣言的内容和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后所提出的抗日主张。从此,陈先舟投身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后由南汉宸介绍,陈先舟又结识了平津两地的著名学者和爱国人士,如杨秀峰、张申府、刘清扬、张友渔、陈慕龄、温建公、张郁光、齐燕铭等。他们经常秘密集会,研究抗日救国事宜。陈先舟还资助一位姓范的南开大学毕业生开了一个书店,专卖进步书籍,以启迪人们爱国抗日的自觉性。

1936年冬,陈先舟由李向之、赵濯华、孙克成介绍,参加了“中共东北党务特别工作委员会”(简称东特委)领导下的外围组织——东北人民抗敌会。是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为使国内国际很快了解事变真相,拟定八项爱国主张,交西安总部交通部处长蒋斌即日发出。由于南京政府已将国内邮电全部加以控制,张学良发现三四天中,外界对西安事变真相全然无知,于是迁怒蒋斌,令孙铭久将其逮捕。同时,急电天津华北无线电总台台长陈先舟星夜到西安任交通处长及西安电政管理局局长。于是,陈先舟便在西安第一次见到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刘鼎等,并对他们提出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坚决拥护。借此,陈先舟利用国民党中央内部及国民党政府与地方实力派对解决西安事变意见上的矛盾,命令交通处不间断地向各地电台及有关部门和个人拍发张、杨的八项主张和蒋介石在西安“安然无恙”等信息。同时,陈先舟还指定专人向北平中共地下党设在张克成家中的秘密电台提供消息。陈先舟还在临潼附近设立了秘密电台,专门提供给中共代表团使用。直到1937年“二二”事件后,他才返回北平。

秘密加入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战

因为在西安事变中与中共代表接触颇多,陈先舟对共产党的了解和认识比以前更进了一步。不久,他向南汉宸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1937年3月,周恩来写信给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建议对华北地区的东北各救亡组织加以整顿,筹建一个统一的东北救亡组织,信中特别强调要“在这些团体中,用最大的力量来吸收并罗织东北名流”。于是,北方局派刘澜波到东特委工作。东特委邀请了高崇民、陈先舟、杜重远、卢广绩等人,在卢广绩家和中山公园来今雨轩等地开会,研究有关筹建东北统一救亡组织若干原则,并提出新的组织叫“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8月20日,东总在北平东北大学礼堂召开成立大会,陈先舟出席了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兼联络部长。七七事变后,东总发表了“死守平津,焦土抗战”的宣言。北平沦陷当日,在刘澜波、于毅夫、孙希尧、陈先舟的主持下,通过了疏散救亡干部,坚持敌后斗争的决定。会后,陈先舟立即把家属送到天津法租界,遂又返回北平,与在平津搞地下工作的通讯人员建立联系,向他们提供通讯器材及其它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

12月,陈先舟、于炳然、赵濯华三人,微服结伴离开天津,取道香港、广州,于翌年1月抵达武汉。这时东总总部已由南京迁到武汉明月桥14号办公。陈先舟等三人立即到总部报到并搬入会内居住。这时,陈先舟向东总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党组织审查了他的历史及现实表现后,遂向中共长江局做了汇报。在长江局同意后,1938年4月,由刘澜波、于炳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增补他为东总党组成员。为便于他在国统区的抗日救亡活动,党组织决定他为秘密党员。

武汉当时为国民党政府所在地,中共代表团及八路军办事处亦设于此。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关系较好,武汉地区的群众抗日救亡活动得到蓬勃发展。期间,陈先舟做了大量工作:

——根据东总党组织的决定,陈先舟、阎宝航、于毅夫等负责筹办“追悼东北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为做好大会筹备工作,陈先舟等事先走访了东北元老及各界人士刘哲、莫德惠、陈兴亚、张元夫、王树常、肖振瀛、高云幌、谢刚哲等,向他们说明追悼会的目的和意义,并请他们开会时做主祭和陪祭。陈先舟所在的筹委会还致函各方,征求挽文及东北抗敌阵亡将士传略……从而使大会适时召开,到会群众共千余人。中共代表叶剑英及朝鲜民族阵线联盟代表到会讲了话。

——参加组织和领导东总会员庆祝台儿庄大捷的火炬游行。他们高举“东北救亡总会”横幅,走在十余万人的游行队伍之中,怒吼着“打回老家去”等口号。

——积极参加东总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工作。陈先舟针对东北人长期闹不团结的问题,先后向刘澜波、于毅夫、于炳然、张庆泰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全国抗战已经开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我们东北人之间再各立山头,闹矛盾,自我消耗,对抗战十分不利。我们要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关内的东北人团结起来,积极参军参战。”他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遂于6月20目,借东总成立一周年之际,召开执、常委会议,经过讨论,做出了“加强东北入团结案”、“积极发动东北青年参战案”、“对关内东北同胞民众武装援助与扶植案”等议案。7月7日,东总发出《告同乡书》,号召东北人民“彻底扫除私心和成见……担负起抗战建国的先锋任务!”

——参加“七七”抗战周年纪念募捐和“七七”献金活动。陈先舟与东总党组织成员张庆泰一起除到各商店、旅馆等,还另辟蹊径,到舞厅、赌场、妓院,向那些聚赌狎妓、醉舞酣歌之徒宣传,讲述前方浴血奋战,战区人民辗转流离,后方民众图谋救国的情况,指出他们终日荒嬉游惰、醉生梦死,怎能对得起国家和祖宗,使其觉悟,纷纷解囊为前方流血将士捐款。陈先舟还利用过去的老关系,主动走访东北元老及各界人士,动员他们尽其所能去参加献金活动。

主持东总西安分会工作 积极开展战地服务活动

1938年8月中旬,陈先舟、张希尧离开武汉,途经河南到达西安。他住在陕西分会所在地西五台院里。第二天,他和张希尧到王家巷高崇民家,与高崇民、卢广绩、车向忱研究分会工作。由于卢广绩时任陕西救济专员,车向忱主持竞存学校工作,高崇民要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不能经常到分会去办公,为了更好地开展救亡活动,经商定由陈先舟主持分会工作,张希尧负责分会的组织工作。陈先舟通过张希尧很快会见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和陕西省委负责人,以便取得对分会工作的领导和帮助。这时,陈先舟在西安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依靠过去的老关系走访国民党陕西省党部、西安市党部的负责人郭紫竣、王德溥、张学良的姐姐张冠英、马占山及东北军在西安留守处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日本在东北的残暴统治,恳切希望东北人加强团结,坚决抗日,早日打回老家去。

——安排东北青年就学、就业、去延安。据卢广绩说:陈先舟、张希尧在西五台收容东北青年有二三百人,两人还主动与八路军办事处联系,经他们介绍送往延安的青年先后计200余人。对要求就业、上学的青年,分别介绍到西北工合所办的工厂去工作,或到一些职业学校上学。

——帮助“东总战地服务团”在西安演出及去冀中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初,东总战地服务团二十几人,在团长张庆泰的带领下到达西安,住进西五台庙里,等待时机,去冀中抗日根据地。期间,西安党部同意战地服务团在“易俗社”演出“中华民族的子孙”三幕大型话剧。为保证演出成功,陈先舟请八路军办事处协助,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抽调了黄中、苏路、路玲、陈波影、黄枫参加演出;请来了冼星海、塞克、瞿白音等几位著名艺术家指导排练;张贴海报,演出10场,计有5千多人观看。这次演出,净挣3000多元,不仅有了去敌后的经费,还为每个人做了一套棉衣,买了一件羊皮大衣,补充了鞋袜和生活日用品,做到了政治上打了胜仗,经济上得了实惠。演出结束几天后,接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通知,冀中军区将派人到郑州附近的黄河北岸迎接战地服务团。陈先舟、张庆泰两人经过一番周折,方办到“护照”,离开西安。历时半年,于12月中旬,战地服务团到达冀中抗日根据地。据李景文著文说:“高崇民、陈先舟在主持西安分会期间,曾同国民党西安市党部书记李德溥、税捐局长胡圣一有联系,利用这个关系营救过被捕的地下党员和革命青年。”

陈先舟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注意,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决定查封陕西分会并拘捕陈先舟。1939年12月9日,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派马更属会同警察局督察处,突然包围了陕西分会所在地城隍庙(由西五台迁此),进行了搜查。后据陈先舟说,当他返回分会附近时,发现情况有异,立即躲到《秦风日报》社,翌日与高崇民通过王德溥的关系,把拘留人员释放出来,陕西分会即告结束。是年12月底,陈先舟由西安前往重庆。

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1940年初,陈先舟抵达重庆后,住在领事巷8号《反攻》半月刊编辑部。于毅夫对陈先舟说:“总部迁到重庆后,根据南方局指示,改组了东总党组,由他任党组书记兼《反攻》半月刊主编。”这时,陈先舟向于毅夫汇报了陕西分会的活动情况及被查封的经过。不久,南方局批准增补陈先舟为东总党组成员。

一天,陈先舟教过的学生、时任中央银行三等秘书的袁东衣来看望他,见他居住条件较差,生活十分清苦,就对他说:“按老师的社会地位、名望和才智,我想帮您在重庆谋个清闲位高、薪金多的官差当……”陈先舟对袁东衣说:“东北亡了这么多年,现在大半个中国丢了,我到重庆来是联络东北同乡抗日的,凡是有助于我推动东北人抗日的事,我都会干。”陈先舟在重庆住了6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协助于毅夫、高崇民办好《反攻》半月刊。他牢记周恩来、董必武的教导:“只要东北救亡总会的牌子、《反攻》的牌子存在,蒋介石就很难出卖东北,以这样的团体和刊物跟蒋介石作斗争。”于是,陈先舟利用自己的老关系从各方面为《反攻》筹措印刷经费。有一次《反攻》印刷一半,由于无钱支付印刷费而停印。陈先舟得知后,马上从莫德惠那里“借”来钱,使《反攻》按时出版。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反攻》的约稿、审稿和出版发行工作。

——为《反攻》撰写文章。陈先舟到达重庆后,很快发现大后方的报刊对东北情况报道甚少,他认为应该把日本在东北的残暴统治和对资源掠夺的情况告诉给人们。于是,他通过欧美及苏联报刊、书籍、《新华日报》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遵照周恩来、董必武有关《反攻》的指示,精心选题,以翔实的资料为《反攻》撰写了“怎样粉碎目寇对战区难民的欺骗政策”、“民众运动的检讨和批判”、“从历史上看东北人的抗日路线”、“伪满最近的经济情报”、“东北青年怎样纪念十周年的‘九一八”、“论目前战局”等几十篇文章。据当年与陈先舟在《反攻》编辑部一起工作的同志讲,重庆夏天炎热,很多人挤在一个房间里,他一手挥扇子,一手忙于书写,热得实在没有办法,他就干脆只穿一个裤衩坐在那里写。他的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即使今天看来,对研究东北地区的经济史和日本侵略东北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新华日报》曾评价与赞誉:《反攻》杂志是报导和研究东北、华北问题的权威刊物。

——做好上层人士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1月,蒋介石公然在国民党五中全会上宣称:重新解释抗战到底之“底”,不是要打到鸭绿江边,而只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6月30日,毛泽东发表《反对投降活动》一文,公开主张:我们“抗战到底,打到鸭绿江边,收复一切失地,而不知其他。”此时,中共南方局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也多次对东总党组成员指示:“流亡关内的东北军、东北同胞要团结起来,坚决抗战到底,打回老家去,要把东北救亡总会办成一个同乡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东北同乡,尽管有不同立场,只要不愿当亡国奴的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抗日。”陈先舟牢记党的指示,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于毅夫说:“东北在重庆的政治斗争,表现在对国民党cc系的齐世英、梅公任(拂光)、高惜冰、王德溥等。按照党的联合抗日政策,由陈先舟、阎宝航同志以旧日与国民党的关系,向他们反复阐明牺牲东北,为东北人民所坚决反对,为全国人民所唾弃,作了又斗争又团结的工作。”陈先舟还经常走访住在重庆南山的刘哲、李杜、莫德惠、邹作华、万福麟等所谓东北五老,同他们叙旧,借机请教他们应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关于抗战到底之“底”的主张。不久,在东北沦陷9周年之际,莫德惠发表了《告东北同胞书》的广播讲话,他说:“‘九一八后,东北健儿在白山黑水之间英勇杀敌,拖住了大批敌人。全国抗战后,不论前方后方,在各个抗战部门‘没有一处没有东北儿女的足迹,我们得抗战到底,收复东北”。陈先舟还与马占山的绥远挺进军驻渝办事处长杜云霞、伺柱国骑兵驻渝办事处长章松筠、53军军长赵镇藩、49军军长刘多荃等人有密切联系,赠送《反攻》给他们阅读,并同时向他们宣传只有东北军与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坚决抗战到底,才能恢复东北。陈先舟还与谭平山、王昆仑、马叙伦、章伯钧等过往甚密,经常在一师又以英雄部队之姿,被林彪摆在正面战场。向宝庆东南、祁阳以北开进,在铜锣湾、石柱桥与敌激战。10月10目攻占宝庆(今邵阳)全歼桂军主力171师,活捉该师师长张端云。146师在宝庆举行了盛大入城仪式,接着又挺进水东江,攻占新化,在三湘四水依旧所向披靡。

10月10日,新华社第四野战军总分社衡宝战役前线报道组随林彪带领的“前指”进入衡阳,这时衡宝战役已临近尾声。一天晚上,林彪在五岭山下国风大戏院,为前来采访的苏联《真理报》记者西蒙诺夫举行招待晚会,看京戏“三打祝家庄”,我们新华社报道组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晚会。晚会开始前,我见到了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谈起青树坪战斗,他简单地对我说:“由于146师轻敌,在未掌握敌情的情况下,又未听林总‘切实察明敌情不要盲目深入,钟伟又未亲临战场,只听了前方指挥员的报告,未加制止,闯入了敌埋伏圈。形势对146师很不利,地势也不利,敌我力量又悬殊,再加上东北战士多,宜沙战役后,马不停蹄地进入湖南,疾病孳生,战斗力减弱,遭到白崇禧主力围攻,造成一定损失。好在指战员英勇顽强,未付出更大的代价。”肖劲光的看法,代表了野战军司政高层的看法,只是给钟伟留下了后遗症。

湖南解放后,永丰、青树坪、界岭人民群众,为怀念解放湖南人民,英勇献身的146师指战员,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关心下,在永丰(今双峰)塔子山修建了“青树坪战斗烈士纪念塔”,时任省委书记熊清泉为烈士纪念塔题名。中共双丰县委为纪念塔落成举行了盛大揭幕典礼,上千群众参加。当年在青树坪参加战斗的146师王奎先师长、栗在山政委、政治部主任齐渭川也都为纪念塔落成题词或信函表示对烈士悼念和向永丰人民致意。起谈话、开会,研究一些抗日事宜。陈先舟还结识新闻界、文化界、教育界、出版界及工商界的很多人,经常出席他们的讨论会、纪念会、报告会,随机向人们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暴行;诉说流亡到关内各地50多万东北人誓死也要打回东北与亲人团聚的决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陈先舟在中共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国共两党关于抗战到底之“底”的斗争中,在对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中,立场坚定,方法灵活、待人诚恳,收效良多。

——为筹集抗日救亡经费创办健业、太平和复东公司。1941年初,董必武给陈先舟拿了两千元入股加入健业公司,并当选常务董事。健业公司设在重庆市内七星岗,下属中孚炼油厂、中孚橡木厂两个工厂,共300多人,其中多数是陈先舟介绍来的东北人。董事会在公司内给陈先舟一间住房。东总领导人阎宝航、高崇民、徐寿轩经常到这里开会,这里几乎成了东总的办公室。陈先舟将获得的情况及时向南方局汇报。1942年初,陈先舟又联络一些人,筹集一些资金,在七星岗又成立了“太平公司”和“复东公司”。实业公司一方面为东总筹措活动经费,一方面掩护进步人士,提供临时吃住,同时救济失业同乡。

——组建“东北民主政治协会”。1944年2月10日,周恩来在延安庆祝双十节大会上作了“如何解决”的演讲,提出挽救目前时局的唯一办法是召开国民大会,改组国民党政府及统帅部,成立联合政府。这就是为国统区的爱国人士指明了方向。阎宝航、陈先舟、高崇民、金锡如等人秘密商定组织“东北民主政治协会”,团结东北各界人士,开展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这一行动得到了南方局的同意和支持。是年秋,他们在辛亥革命老人宁武的女儿宁京怒的家里开会,成立了“东北民主政治协会”,会员都是经过审查的,基本上以原东总成员为主,以后该会成员又集体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遂又成立了民盟东北小组,每两个月在阎宝航家组织一次学习,周恩来亲自参加他们的学习会,并讲述当前形势。他们在国统区为反独裁、反对内战,争取民主,进行了有效的斗争。

秘密离开重庆取道进入东北解放区

1946年3月,陈先舟遵照党的指示,秘密离开重庆,取道西安、连云港、青岛、烟台进入东北解放区。4月,当选为安东(今丹东)省参议会议长,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又被选举为“国民大会”代表。6月,陈先舟到哈尔滨任东北人民委员会委员、东北交通部副部长。他坚决贯彻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关于迅速恢复邮电事业,加强支援前线与协助后方建设的要求,亲临第一线组织技术力量。一方面修复旧线路和邮局,一方面建设新的线路和邮局,做到部队到哪里,电讯就通到哪里。1949年,中央决定建设北京至莫斯科直通线路,一年完成。苏联专家说:“如能一年建成这条线路,我们给你们立碑。”陈先舟担任这条国际线路工程的总指挥。据孙继述老人回忆说:陈先舟几次顶着大风雪到昂昂溪查看线路,他听取汇报,查看工程进度,组织技术人员攻关。他还耐心细致的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职工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按期完成了该线路的架设工程,保证了北京与莫斯科、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直接通话。

1954年东北大区撤销,陈先舟先后担任沈阳市副市长,辽宁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4年,他参加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1956年,陈先舟以辽宁省科普协会副主席身份,出席了全国职工科普工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陈先舟曾担任第1届至第5届民盟辽宁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在盟内有很高的威望,盟员都亲切称他为“先老”。然而,“文革”中,陈先舟惨遭诬陷,遭受迫害含冤而死;1978年5月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其在民族解放事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贡献获得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抗日东北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Make ’Em Laugh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状态
我们有力量抗战
东北振兴赢了还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