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探讨两岸关系理论创新

2014-11-27文丨祝继法编辑丨洪鸿邮箱丨Emailhh2012qq163com

台声 2014年7期
关键词:张志军两岸关系智库

文丨祝继法 编辑丨洪鸿 邮箱丨E-mail:hh2012qq@163.com

6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两岸30多家智库、学术机构及涉台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12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两岸关系:理论创新与深化合作”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共商两岸难题。

6月27日,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成立3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举办这样的活动,更彰显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亚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翔,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辛旗、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志军访台体现两岸一家亲

论坛开幕之际,恰逢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期间。与会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张志军主任的访台,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庶民元素”大为凸显。可以预见,今后大陆对台政策以“两岸一家亲”为主轴的“亲民风”将蔚成主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周志怀表示,继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首次访问大陆,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进行政策性对话,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正式建立直接对话与沟通平台后,张主任又于6月首次入岛回访,两岸关系逆水行舟,再获新突破。他指出,两岸关系发展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阶段后,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亟需对台研究部门进行系统、前瞻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学术成果和理论支持。

台湾铭传大学教授、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表示,张志军访台确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其深入基层,诚心诚意与基层交流,而非急于“有所求”的态度特别值得肯定。他说,张志军的行程安排是大陆“群众路线”在台湾的体现,也是其成功的地方。走访亲友不是因为有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增进感情。张主任访台的成功就在于没有想要什么,从而真正体现习总书记所讲的两岸一家亲。常来常往,以后就有感情上的联系和彼此的关照。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从5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她说,第一,张主任此次访问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这是主管两岸事务的部门领导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制度性互访,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第二,张主任虚心、热忱、真诚地倾听台湾各界民众的呼声,这点非常好。第三,张志军主任访台为台湾民众送去机遇。第四,张主任此次访问行程超越蓝绿,直接下基层,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第五,大陆对台湾展现了充分的善意和诚意,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人民共同来走。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副执行长、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表示,张志军此次访台为台湾经济重新打开了一道门,会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台湾对大陆的敌意。虽然今后互访会逐渐常态化,但此次访问却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他说,王郁琦在2月访问大陆,张志军排除万难也在6月访台,表现了张志军对台湾“三中一青”(中小企业、中低阶层收入、中南部民众及台湾青年)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张王会”中并没有涉及太大的政治议题,主要是在经济方面。这也恰恰是台湾老百姓最关心的议题,因为经济就是台湾的命脉。

台研所30年的风雨历程

开幕式上,周志怀在致辞时回顾了台研所成立30年的风雨历程。

周志怀说,1984年,中国社科院专事两岸关系及涉台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台湾研究所正式成立。30年来,台研所始终铭记“为中央对台政策服务、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服务”的宗旨,积极进取,务实创新,不断开拓对台研究的新局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他说,30年来,台研所始终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认识和把握台湾问题的本质和脉络,努力认识和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密切追踪台湾局势演变与两岸关系发展,服务对台工作大局,专注祖国统一与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研究,及时、客观地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综合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曾先后参与了有关重要对台文献、涉台法律法规的起草;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中央和涉台相关部门委托的大量研究课题,许多研究报告和工作建议得到了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采纳,充分发挥了台湾研究所作为国家对台研究智库的作用。

他说,台研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台湾研究》已成为大陆涉台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和权威平台。全面报道、分析台湾最新情况的时政评论杂志《台湾周刊》也受到涉台研究与事务部门的广泛好评与肯定。

他说,30年来,台研所广泛开展两岸学术合作和交流,并不断拓展对外交流方式和渠道,与台湾各界以及海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学术联系。台研所与美国、日本等国智库、学术机构的交流活动也不断扩大。台研所先后主办与协办了一系列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这些学术交流活动都曾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扩大两岸学者相互交流、推进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志怀最后表示,两岸关系跌宕起伏,从对立疏离、逐步走向缓和交流,并最终迈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对我们的对台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宽阔的恢宏视野和格局,以更深入扎实的研究,科学准确地把握两岸关系和台湾局势。

台研所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智库

李亚飞在致辞时表示,社科院台研所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智库,是台湾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成立30年来,其研究成果为对台工作提供了重大参考,并积极推进了两岸的学术交流。

李亚飞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项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前所未有且日益丰富的伟大实践。它不仅包括海峡两岸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对很多具体问题做出妥善安排,也需要与之相称的理论体系与学术成果来指导和推进。两岸学界应当共同承担这一学术责任,加强双方合作,深入了解两岸社情民意,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厚植两岸关系理论建树。

辛旗在致辞时表示,过去的30年来,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如今实现了重大的转变,交流合作、平等协商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如今两岸关系处在一个新的起点,这分别体现在:第一,两岸政治互信得到增强。两岸双方建立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第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深入人心。在两岸关系由紧张对峙走向交流互动的进程中,两岸共同摸索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第三,两岸社会一体化雏形初步显现。30年间,两岸建立起涵盖不同层次、涉及诸多领域的交流交往机制。第四,“台独”分裂活动得到了遏制。“台独”已渐渐成为过时的价值观,不可能再引领社会思潮的主流。

杨毅周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深水区,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何解决两岸关系中国家定位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化解台湾“台独”活动的蔓延问题?如何解决两岸同胞国家认同的疏离问题?如何解决国际社会的干扰与阻挠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既复杂而又艰难,却又是无法绕开。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而实现和平统一的必经之路。他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两岸关系的研究工作者的大智慧,需要两岸智库的不懈努力,需要两岸智库的真诚合作,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爱心和同情心。

首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议程持续一天,议题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理论创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两岸合作路径、两岸政党互动模式探讨等。■

猜你喜欢

张志军两岸关系智库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函数”复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