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话同姓情长 共续血脉流芳——第六届海峡论坛·“同名村 一家亲”活动侧记

2014-11-27文丨郑岚编辑丨洪鸿邮箱丨Emailhh2012qq163com

台声 2014年7期
关键词:宗亲同名联谊

文丨郑岚 编辑丨洪鸿 邮箱丨E-mail:hh2012qq@163.com

展现海峡两岸基层民众大交流平台的第六届海峡论坛6月15日在厦门开幕,由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华广网、闽台缘博物馆、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海峡卫视主办,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新北市板桥区张廖简宗亲会、台湾海峡旅游集团协办的“同名村 一家亲”联谊活动再次亮相,这也是本届海峡论坛最主要活动之一,并成为本届论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已查明有渊源关系的两岸同名村、同宗村共有84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台湾地区19个市县,45个乡、镇、村、里负责人及村代表共200多名乡亲。福建省的漳州、泉州、厦门以及来自陕西、浙江、重庆、河南等4省市的6个同名村共35个同名(同宗)村,与台湾乡亲开展对口恳亲交流。还有8个台湾乡村社团或派代表前来寻根或祭祖。

此次“同名村 一家亲”联谊活动,通过续缘寻根、恳亲座谈、“家乡美”风土民情展示、海峡两岸民间书画艺术交流、两岸乡亲闽南语斗歌赛、参观闽台缘博物馆、两岸同宗同名村代表向闽台缘博物馆捐赠族谱文献资料等一系列轻松活泼的联谊形式,拉近了两岸乡亲的感情,共同溯源探本、慎终追远,共话同姓情长,共续血脉流芳,共谋互惠互利,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更好地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同名同源 民心所归

6月15日论坛大会开幕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参观“同名村图片展”后,在本届论坛上致辞时深情地说:两岸同名村数以千计,是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骨肉天亲的真实写照。我们知道,每个同名村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记载着先人几百年前“唐山过台湾,心肝结成团”、打拼“讨生活”的深深艰辛,凝聚着几十年前手足同胞骨肉分离、天各一方、遥盼亲人团聚的浓浓思念,更延续着中华儿女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和对故土永恒的眷恋之情。亲不亲,故乡土,土亲人更亲。我衷心祝愿两岸“同名村”活动越办越好,两岸乡亲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俞主席的讲话入耳入心,得到台胞热烈的掌声回应。

由福建省台联推荐的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的里长郭添贵代表台湾基层讲话。当他用浓浓乡音的台湾普通话介绍说“我们村出产的台湾鲷、肉猪、虱目鱼及蒜头都很有名气,特别是洋香瓜,又香、又甜、又好吃!欢迎长官、好朋友们来观光、品尝”时,全场人气沸腾;“水有源,树有根。我们从来没有忘记,300多年前我们的开基先祖世员公就来自福建漳州角美锦湖村。两个锦湖同祖共宗,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连结,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虽然分处两地,但我们对祖先发源地宗亲的思念从未断过”;这几年来,两个锦湖你来我往,联谊交流,共同续写族谱,修葺宗祠,修造祖墓,增进了割舍不断的骨肉情谊”;“我也多次回乡拜祖,回到祖先出生地,就像游子在外回到温暖的家,与分离的家人团聚叙旧,感情日益增厚。这次我还把儿子带来,是我的大儿子,他是第一次到大陆,我准备明天带他回大陆祖籍地锦湖探亲祭祖,认祖归宗,我想让他知道‘亲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的道理。“我希望不仅我们这一代,还要让下一代、下下一代,世世代代都能追宗念祖,都能记住祖脉同源;衷心地期盼两岸敦亲睦族、光宗耀祖;衷心期盼两岸一家亲,和谐共发展,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郭里长的话情深意切,共得到四次长时间的掌声认可。

恳亲茶叙 情深义长

6月15日下午,作为本届海峡论坛重要子活动、两岸基层民众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两岸“同名村 一家亲”联谊活动,近300多位两岸同名村乡亲齐聚在厦门市集美区板桥村,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两岸同名村茶叙恳亲会。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雷春美,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等出席活动。福建省台联党组书记蔡尔申代表组委会接受两岸10名书画家联手创作的书画作品。

雷春美在致辞中指出,福建是广大台湾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闽台之间,根脉相连,缘深情长。散布两地的同名村落见证着穿越时空、绵延不绝的血脉亲情。千百年来,大陆先民一批又一批横渡海峡,或以宗亲血缘,或以同乡地缘关系在台湾聚落而居,胼手胝足开辟新的家园,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出于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他们大量沿用祖籍地地名为聚居地命名,延续家族相袭的堂号和郡望,供奉同样的祖先神祇,以示木不忘本,水不舍源,开枝散叶在台湾,但“根”却深埋在大陆。今天,两岸同名村乡亲欢聚一堂,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开展联谊续缘活动,必将增进两岸乡亲的了解,促进同胞的亲情、乡情升华,推动着两岸民间交流交往和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同胞。她深情地说,福建是你们的祖籍地,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俗语说得好:“亲戚越走越亲”,希望各位乡亲常回家看看,多走动,多交流,共谋发展,共享成果,把我们祖先传下的宝贵财富继承好,传下去,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扬光大,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岸同名村乡亲在海峡两岸基层民众“嘉年华”似的恳亲茶叙联欢会上,老乡见老乡、亲情话不断;对族谱名册,越聊越亲近。

福建祖籍地的民人俗表演“拍胸舞”、“木偶”、“南音”,一样的乡音、一样的民俗,勾起儿时的共鸣;闽南语斗歌赛胜负不重要,要的就是那份乡亲情、兄弟情的高兴劲!

台湾同名村乡亲表示,举办“同名村 一家亲”活动很好,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我们这些老人要带着子女回来,牵上线,结下缘。

台湾里长联谊会总会长郭云辉在山重村续缘时感慨地说:像这样的同名村交流活动,村里长们的对接活动,是两岸关系永续发展的基础。两岸同名村基层民众的交流,也是一个有益两岸永续发展的尝试机能。广大基层的村里民众通过平等交流和实地考察,有助于消除长时间遗留下来的误解与歧见,从寻根求源的探索中,找到更多的共识与理解,真正了解两岸人民的诚心与用心。

台湾板桥宗亲在参加本次活动中感到特别高兴,他们表示说,活动不仅让两岸板桥宗亲相聚,而且通过本次活动很好地宣传了两岸板桥,希望明年还能参加同名村活动;现任台北板桥宗亲会理事长简文章说,要是早知道是这样的活动形式,台湾乡亲都愿意来。

以史为鉴 血脉流芳

6月16日下午,同名村联谊活动举办“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会”,并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举行,来自两岸40多个同宗同名村的300多位宗亲代表相聚在一起,开展学术交流和对接联谊活动。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与会的两岸同名村乡亲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杨毅周说,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两岸同名村的乡亲们汇聚闽台缘博物馆,共同探讨两岸同名村。透过两岸同名村这一个两岸独特的现象,展现闽台人民世代相依的亲缘联结,探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源泉,展望两岸关系的美好前景。

杨毅周表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相信,通过今天两岸学者、专家、乡亲的充分交流,对两岸同名村形成的历史进行研究,通过对两岸同名村文化精神的挖掘,就能不断增进理解,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添砖加瓦”,作出新的贡献。

台湾族谱专家陆炳文、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蔡干豪、两岸同宗同名村台湾宗亲代表张昭五先后在大会上发言。台湾谱牒专家、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陆炳文先生向闽台缘博物馆转交了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嘉义市市长黄敏惠的题词“源远流长”,和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题词“根索水而入土 叶追日而上天”。

闽台缘博物馆副馆长朱定波主持了第二阶段的学术交流大会。蔡维藩、蒋敏全、王伯中、王学智、杨永雄、林瑞典、徐文彬、朱定波等两岸嘉宾先后在交流大会上发言。

期间,两岸同宗同名村嘉宾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和谱牒文献中心;两岸同宗同名村宗亲相互签名并开展了寻亲对接、续缘寻亲交流活动。台湾同宗同名村代表向闽台缘博物馆捐赠了族谱文献资料,38套台湾宗亲谱牒“回归”落户大陆老家。

梦回祖地 今朝如愿

6月17日,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同名村 一家亲”续缘寻亲之旅活动的200多位同名村乡亲,来到风景如画、极具文化内涵的古村庄——山重村,可谓“古屋怀旧迎客来”,在台湾乡亲眼里,似曾相识、风貌独特的古堡、古佛塔、宗祠,与台湾家乡无二。而热情好客的山重村乡亲,以闽南古朴韵味十足传统礼仪,欢迎来自海峡对岸的“同名村乡亲”回到祖地来寻根续缘。那一刻,两岸同名村乡亲心中别有一番感慨……

一样的乡音、一样的民风,让来自台湾同名村的乡亲倍感亲切,仿佛回到儿时的年代;古厝前留影、与村民攀谈、轻松愉快;转转扬谷机、推推石磨,就像回到梦里老家。

从17日起,连续多日,来自台湾的同宗同名村宗亲依次拜访了各自的祖籍地,寻根探亲,共叙亲情。据主办方介绍,此次交流大会必将推进两岸宗亲文化的民间交流、强化两岸宗亲族源的高度认同、传承两岸宗亲共识的历史内涵,不断促进两岸宗亲深度交流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同名村 一家亲”联谊活动,基于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它的草根性、民间性强,成效朴实,是两岸基层民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衷心期盼两岸乡亲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明年第七届海峡论坛再相会!

正如俞正声主席所说:祝愿两岸“同名村”活动越办越好,两岸乡亲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宗亲同名联谊
同名
联谊联心联发展 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外联谊工作新局面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不忘立社初心 牢记联谊使命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绿色”联谊亮点多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三 人 行
曹 操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深圳举行首届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