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台文学缘 两岸一家亲——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活动侧记

2014-11-27文图丨唐金栋李兴魁编辑丨伊蕊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台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杨树湖南作家

文图丨唐金栋 李兴魁 编辑丨伊蕊 邮箱丨E-mail:mingaai@163.com

8月21日至30日,以台湾夏潮基金会董事长宋东文为团长的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参访团一行15人,在湖南开展为期10天的采风交流活动。此行来访的台湾作家包括罗青、蔡怡、林俊颖、杨树清、章缘、王禄旺、彭树君、郭强生等,在大陆有较高知名度;参与互动交流的湖南本土作家,包括唐浩明、水运宪、王跃文、姜贻斌、阎真、余艳、马笑泉、沈念等文坛精英。一路走来,大家因文学而结缘、因文化而相融、因湘情而眷恋,谱写了“两岸一家亲”的优美诗篇。

“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是全国台联与台湾夏潮基金会共同组织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参观考察自然人文景观,促进两岸作家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与共识,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此项活动自2006年至今已经成功举行了6届,先后有重庆、湖北、河北、江苏、云南、安徽6省市的作家与台湾作家进行了交流互访,直接参与人数近180人。本次活动是第7届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的开始,由湖南省台联和省作协具体承办,2015年上半年,将组织湖南作家赴台采风交流。

2014年湘台作家座谈交流会会场

踏历史足迹 品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也是华夏文明独树一帜的精神瑰宝,走进湖南,更重要的是了解湖湘历史文化。作家们踏访历史足迹,领略人文景点,品味湖湘文化,一处处历史古迹,一件件文化珍宝,一个个文化典故,仿佛带人走进源远流长的湖湘人文历史意境,让人感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台湾作家在解说员的讲解引领下,聚精会神聆听回味湘楚历史文化,不时驻足品鉴文化典籍。在“岳麓书院”牌匾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楹联前的台阶上,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汇聚在一起,进行热切的思语和交流。“文化是民族的魂,对中华文化的敬畏就是对中华民族的敬重。”台湾作家林俊颖如是说。得知岳麓书院一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时,台湾女作家章缘表示,要是能到这里研究学问,该是多么荣幸、多么惬意啊!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耸立在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也是湖湘历史文化的瑰宝。站在岳阳楼前坪,与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融为一体,水天一色,体验“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雄壮,台湾作家们叹为壮观。伫立在楼堂正面《岳阳楼记》的牌匾前,大家异口同声地吟诵起范仲淹的千古名篇,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拾阶而上,饱览楼内名胜古迹,登览胜境,凭栏畅怀,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台湾知名作家、书画家罗青先生即兴赋诗“三层岳阳楼,我登第四层。唐宋元明清,上我心中楼”,抒发自己登楼情怀。

在具有4200多年历史的湘西乾州古城,台湾作家们踏石板路、穿胡同巷、过拉索桥、访城隍庙……从沈从文著作《湘西》的描述到古城实地寻访,亲身体验古老传统文化释放的迷人色彩,古色古香的建筑,犹如沉香一般,诉说着悠悠的历史,大家不自觉地驻足不前,从不同角度欣赏、品鉴起来。凤凰古城有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故居和民国总理熊希龄故居,作家们探访古宅,品赏室内陈列物件,了解主人儿时趣事和人生经历。游熊府,以熊希龄家族为故事原型的《金粉世家》情节似在眼前。“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先生给爱人张兆和写的情书至今广为传诵。访沈宅,追寻大师足迹,感受大师灵气。“终于抢购到了沈从文大师的作品,太珍贵了。”台湾作家邓相扬拿着《沈从文精选集》和《边城》两套书,请随行的台联工作人员为其在沈从文故居前留影。在古城博物馆珍藏的黄永玉先生字画前,罗青老师以其专业的视角,引导两岸作家同仁驻足欣赏,让大家增长了笔墨雅趣。当年的边城小镇因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已是四通八达,沿沱江而兴建、修复的凤凰古城则浓缩着这里的精华。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浓厚的苗族风情,构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味道。

在伟人故里韶山,台湾作家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滴水洞景区,在讲解员的介绍中,详细述说了毛泽东同志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让大家了解认识了真实的毛泽东。当听到介绍“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惨烈事迹时,纷纷感慨:毛泽东这种为民族大爱的奉献牺牲精神,非常人难以承受,彰显了湖湘文化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无愧为一代伟人。部分台湾作家自发来到毛泽东主席铜像前瞻仰并留影,以示敬重。

探民族风情 览改革发展

此次采风交流行程主要参访湘西、湘潭、岳阳、长沙等地,莅览三湘风光名胜,探寻神秘民族风情,感受湖南改革发展。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湘西自治州,古朴绚丽、神秘莫测的民族风情,鬼斧神工、天赋雅赐的奇峰秀山,以及导游介绍的湘西赶尸、放蛊、哭嫁、辰洲符四大古谜,让作家朋友们诧异于湘西的神秘和奇特,津津乐道,流连忘返。德夯苗寨是镶嵌在神秘湘西的一朵奇葩。进寨的拦门对歌敬酒,台湾作家郭强生以动听的台湾民歌与苗家姑娘的山歌对唱,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大家接过苗家米酒一饮而尽,浓浓的醇香与苗族同胞的热情一同涌入心中。寨子里正在举行苗族民俗歌舞表演,在率团的省委统战部刘权副部长带领下,作家们与苗家姑娘小伙儿一起随着竹竿敲打的旋律跳起了苗族经典的竹竿舞。民俗园中苗民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纸、碾米、织布,更是引发大家的浓厚兴趣,并争先恐后去亲身体验。王禄旺老师推磨碾米的架势俨然磨场“老手”,青年作家蔡嘉玮“抢占”织布机,织起布来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因电影《芙蓉镇》而得名的湘西芙蓉镇,作家们一睹昔日拍摄的实地场景,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寻访当年湘西土匪的往事,抢购“湘西土匪烟”作留念。当年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编剧、省作协名誉主席水运宪老师正好陪同采风,在他的领唱下,大家一起吟唱主题曲《猎人魂》:“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我们在凤凰的时候恰逢偶遇节,大型民俗情景剧《烟雨凤凰》,取材沈从文《边城》中翠翠和天保、傩送两兄弟爱情故事,这场充满梦幻色彩的情景剧,令优美婉转在现实中还原,赞颂着至美的爱情。台湾作家欣赏后潸然感慨,称赞民俗精神的坚贞和演绎技术的精湛。演出过后,一切恢复如常,又有多少人心底埋下了愿望,也许就在凤凰的某个清晨或黄昏,像《边城》里的翠翠一样,等一个偶然路过的心上人。湖湘民族工艺瑰宝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在湘绣博物馆,台湾作家仔细品鉴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场景,对民族工艺啧啧称奇。

你对不上我的山歌就是不让你们进去。在德夯苗寨台湾作家与苗族姑娘山歌对唱

台湾青年作家蔡嘉玮体验土家姑娘织布的感觉

中国大陆特别是中西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成就,亲历湖南就能窥见一斑。四大区域发展板块将全省14个市州全部纳入国家战略,经济总量连续6年稳居全国“十强”,在湘投资的台资企业达2200多家,这些发展成果让台湾作家称颂。此次行程特别安排参观考察了湘潭九华台湾工业园梨树全创科技和高风精密科技两家台资企业,在企业台干主管的陪同下,作家们听介绍、走厂区、进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发展规划、政策扶持,以及台湾员工人数和生活情况,对台企在湘发展如鱼得水赞不绝口。参加历届作家交流的台湾《幼狮文艺》主编吴钧尧表示,中国大陆市场庞大、商机无限,发展势头强劲,台商、台企投资大陆是明智的优选,近些年来的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让两岸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谁也离不开谁了。长沙湘江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瞄准自主创新发展聚集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引领区、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的目标,近年来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形势喜人。参观湘江新区规划展示馆,作家们在讲解员的导引下,循着“报批、规划、建设、发展”的索引,通过沙盘、图片和现代化的声、光、电、影等技术手段,全方位了解湘江新区区域规划、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及“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就。宋东文团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大陆城市的发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过去是在追赶,现在是在超越,长沙的发展很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台湾。收视率稳居省级卫视第一的湖南卫视,也是大陆第一家在台湾驻点的地方电视台。台湾作家来到湖南广播电视台参访,与湖南电视人座谈交流两岸电视媒体宏观规划、市场发展、节目优化、交流合作等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聊起湖南卫视节目《我是歌手》在台湾的影响,以及正在举行的湖南卫视海陆空三位一体大直播的两岸健儿勇渡台湾海峡等话题,气氛热烈、轻松。作家们还参观了《快乐购》录制现场、湖南卫视演播厅和新闻中心,在新闻主播刘娜的陪同下,探寻媒体的神秘感,争相走近《湖南新闻联播》演播台前想当一把新闻主播以报道湖南改革开放成果及精神风貌。

恋湘情乡愁 圆桑梓故土

此次台湾作家采风参访团成员有6位祖籍在湖南。团长宋东文先生的母亲是岳阳人,著名作家罗青老师和台湾《自由时报》花编副刊主编彭树君女士的父亲是湘潭人,陈正芳教授的父亲是株洲人、母亲是长沙人,郭强生教授的母亲是永州人,报道文学作家杨树清老师的父亲是邵阳人。故乡在湖南,湘情乡愁依恋难舍,桑梓故土魂牵梦绕,踏上故乡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此行别有一番寓意。除杨树清老师外,其他5位之前都有回过故乡,并与亲人见面团聚。谈及故土情怀,宋东文先生自豪地介绍自己“我是岳阳人”;罗青老师说,“辣椒、酒香,是思乡—返乡—归乡最短的路”;彭树君女士回忆起父亲浓浓的湘潭口音;郭强生老师说,“吃到辣椒炒肉、浸萝卜皮、臭豆腐这些菜肴,很自然地回味起儿时母亲为我们做的湖南家常菜的味道”;陈正芳老师说,“我身上流的是湖南人的血,不管走到哪里,故土难离”。

杨树清老师的父亲杨国淇(赴台后改名杨国棋),1931年从湖南武冈高沙(今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丘塘杨家冲离家从军,当时父母已经去世,四个弟弟均已夭折,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也已出嫁,家中了无牵挂。杨国淇1949年10月随国民革命军入台,驻守金门,1958年转业务农,在金门种田为生,直到2000年92岁去世。每逢过年过节,杨国淇总会搬出桌椅,摆上祭品,点燃香烛冥纸,叫来杨树清兄弟俩面向故乡湖南的方向,叩拜祖辈,祈佑平安。根据父亲的回忆叙述,杨树清写了一本书《阿背》(“阿背”是杨树清对父亲的称谓,因儿时父亲常背着他在地里劳作),讲述父亲一生离奇的经历,他笑称,这也是另一个《原乡》故事。

杨树清老师第一次回故乡湖南,在台湾得知该团去湖南参访交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因为此行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为父亲完成寻根故土的遗愿。刚下飞机,杨树清就迫不及待地对前来接机的台联工作人员说:“我父亲的老家在武冈高沙丘塘杨家冲,希望这次能找到老家寻根。”下午启动仪式后,杨树清特地报请出席仪式的省委统战部长李微微,讲述父亲的经历和寻根愿望,李微微部长要求统战部和台联尽全力帮助杨老师回乡寻根。一路上,杨树清怀着忐忑的激动心情,遐想着亲历故土寻根的场景,不时向同行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索要签名,并赠送《阿背》一书。为了帮助杨树清完成寻根夙愿,率团的省委统战部刘权副部长、省作协水运宪荣誉主席和宋东文团长专门研究商讨,敲定部署方案,确保万无一失。经协调,25日刘权副部长专门派她的车辆和司机,随行的省作协副主席姜贻斌(老家也在洞口)和工作人员陪同杨树清踏上寻根之路。在洞口县标有“高沙镇”的路牌旁边,陪同人员帮忙摆上供奉祭品,燃起香烛冥纸,点燃鞭炮,杨树清双膝跪地,泣不成声。“‘阿背’!‘阿背’呀!儿子今天替您回乡寻根了,我们找到了故乡找到了根,您老83年未曾回乡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我要捧上家乡的泥土,带回金门放在您的身边入土为安,我要用金门高粱酒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寄托我们的相思,请您安息吧……”闻讯赶来的当地乡亲无不为之动容。下午归队后,52岁的杨树清激动得像个老小孩一样,向采风团一行充满感激之情地诉说其“阿背”的故事,原定讲5分钟,一口气讲了50分钟还意犹未尽。杨老师说:“这次来湖南寻到了根,希望不久再回故乡找到亲人团聚!”台联的同志表示,一定帮助其完成下一步寻亲的夙愿。这也是第7届台湾作家湖南采风交流活动的一个亮点,收获一份意外之喜。

融文学交流 结挚真情谊

文学的交流、思想的交融、情谊的浓醇,贯穿整个采风活动始终。8月21日下午,第7届两岸作家互访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海外联谊会会长李微微出席并讲话,全国台联文宣部副部长何昆代表全国台联致辞,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台湾作家采风团团长宋东文分别致辞,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权出席,湖南省台联会长林华生主持启动仪式。台湾作家采风团成员及湖南省作家代表、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8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人民网、台胞之家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香港《大公报》、三湘统战网等18家驻湘境内外新闻媒体报道了启动仪式盛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湖湘文化、台湾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微微在讲话中说,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作家既是文化的培育者、创作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引领者,期待大家通过手中的神笔、笔下的妙文,把这次来湘参访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思所盼,分享给广大台湾乡亲,增进两岸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拉近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只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大力弘扬“两岸一家亲”理念,海峡两岸一定会越走越近,两岸人民一定会越走越亲,我们的共同家园一定会越来越强盛、越来越美好。何昆在代表全国台联致辞中表示,两岸作家通过互访交流的形式,体味对方的风土人情,交流彼此的创作理念,积累写作素材,增进同胞感情,非常值得。希望两岸作家通过锦绣文章,加深两岸人民的感情联系,巩固两岸深厚的文学基础,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凤凰城!我们来啦。台湾作家采风团一行来到湘西凤凰城进行采风

启动仪式后,湘台两地40余名作家举行第一场座谈交流会,由唐浩明和宋东文先生共同主持,交流的主题是“加强湘台文学交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湾湘籍作家罗青、杨树清、彭树君、陈正芳等抒发几十年的思乡情怀,表示一定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采风机会,领略家乡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改革发展,创作文学精品,传递给两岸民众,加深“两岸一家亲”的血肉联系,共筑民族复兴梦想。参加座谈交流的湖南本土文坛精英中,不乏与台湾有亲情渊源、文学合作的作家,如唐浩明、水运宪、欧阳友权、龚旭东等,在会上谈及两岸亲情交往、湘台文学交流和两岸文学作品异同之别,畅想未来两岸文学创作的广阔前景。

8月26日下午,在岳阳举行第二场主题交流会,刘权、林华生出席,水运宪和宋东文先生共同主持,岳阳本地知名作家参加交流。两岸作家围绕“新时期文学的挑战”主题,就两岸文学发展现状、文学思想艺术追求、全球华人文学复兴、现实主义创作、浅文化的挑战、作家的使命担当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激发思想共鸣,凝聚文学智慧。几天来一起采风交流,大家由初识到熟识,由熟识到结下挚真友谊。话匣子打开了,作家们言而不尽,原定两小时的交流进行了两个半小时还意犹未尽。台湾作家林俊颖说:“文字是最大的公约数,是文学最强的利器,要放眼全球华人世界,做大华文书写的公约数。”湖南作家姜贻斌说:“作家在文学探索上要树立一种理想,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台湾作家陈正芳说:“大陆文学的发展就像城市建设一样日新月异,新时期文学多元发展让两岸文学创作更加接近。”湖南作家水运宪说:“新时期文学最大的挑战是浅文化的挑战,作家要有使命感,肩负起时代的担当精神。”“两岸作家要致力于推进华文世界的文学复兴”,“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尤为重要”……

此次活动在全国台联和湖南省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和重视关心下,承办方从早筹划、精心安排、全力组织,湖南省委统战部、省台联、省作协等有关单位竭力做好服务、尽力创造条件,让台湾作家朋友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舒心、看得赏心、采风开心、交流畅心,全程活动圆满顺畅,情谊挚真,成果丰硕。8月28日晚,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专程赴长沙,会见采风团全体成员,与台湾作家亲切交流,希望两岸作家共同用“两岸情、一家亲”情怀理念创作具有乡土气息、跟随时代节拍和符合中华文明的精品佳作,为两岸民众带来具有深厚弘扬中华文化底蕴的文化大餐,共筑中华文化繁荣复兴之梦想。

10天的相处一晃而过,临行前的晚上,台湾作家与湖南作家和工作人员举行联欢活动,大家载歌载舞、畅叙友谊,倾述离别之感。醇情、友谊、乡愁、湘情在这里相融。杨树清老师说:“我想在老家高沙镇建一栋小楼,把台湾的藏书搬过来,在那里潜心写作。”湖南作家余艳与台湾知名出版人王禄旺先生达成合作意向,其报告文学《板仓绝唱》将由王先生带到台湾出版发行。罗青老师对此次故乡之行打趣地说:“你要是逃离我的话,我就是你背上的翅膀。”并在回台后随即创作了九首湖南之行印象诗。青年作家蔡嘉玮告别时说:“此次的湖南采风之旅实在是收获满满,一切的美好仍历历在目,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接待和陪同,我就像是湖南有个家似的,一颗心挂在那儿思念着,期待着明年4月开春的聚首,到时候换我这个台湾妹子用台湾的热情招待你们哦。”宋东文团长深有感触地说:“10天来的参访交流,大家由朋友成为了亲人,我们真切体会到了湖南亲人的热情,期待明年春天在台湾聚首,我们将真诚回敬湖南亲人的热情。”■

猜你喜欢

杨树湖南作家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跟踪导练(五)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岁月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