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文化与德语交流研究
2014-11-26周飒
周飒
摘 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而语言的交流也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情文化的了解。因此,了解语言使用国的国情文化,能提高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并且进行有效的交流。本文就德国国情文化与德语语言交流及学习的关系展开讨论,并且例举德国国情文化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国国情文化;德语教学;德语交流
一、高职德语教学特点
如今很多外资,尤其是德资企业对合格的德语人才要求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语言,更欢迎深谙该国国情与文化的人才。目前,高职大多数学生对德语的掌握大多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上,很难恰当、得体地进行语言交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深知,高职院校德语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德语应用交流能力,能够把德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同时具备其他相关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熟悉德国国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国情文化知识的传授,注重介绍国情文化背景,将讲授国情文化内化为德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情课与德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与国情文化密不可分的;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的国情文化系统要素之一。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了解一些该语言国的国情文化知识。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脱离了文化讲语言,就会造成“中式德语”,让外国人听不懂的德语。因此,德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国情文化知识包括的内容很广,诸如著名人物、文学名著、重大历史事件、风俗习惯、地理常识等都是国情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名优秀的德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授该语言国文化,学生也可以通过对外国国情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门德语。
三、德国国情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在德语教学中渗透德国国情文化知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讲解初级词汇时,会遇到很多关于在德国日常生活的场景,这时就可以利用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介绍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例如,德国人在公共场合很注意说话的音量,除特殊场合外,不会大声喧哗。城市居民也十分注意自己的活动会不会造成很大噪音,从而影响其他人的休息。例如,某人如果打算在晚上搞派对,事先要向有可能受到干扰的邻居讲明情况,并且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有权利提出抗议,甚至可以请警察出面干预。
除此以外,在讲解语法、句型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导入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介绍一下德国人的商务礼仪。教学方法可以是探讨式的:先让学生说一下中国在这方面有怎样的规则或是禁忌,再通过教师对德国的同样场合下的规则和禁忌的介绍,找出中德之间的差异,通过中德文化差异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的同时,也对今后职场上的类似情况有基本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可以是将相关的礼仪知识和词汇融入到例句当中。例如:有关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词汇都可以通过句子来讲解。一方面加强了词汇和句型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学到了相关的国情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四、德国国情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德语综合课程中,无论什么教材都会涉及到关于德国学校的话题。那么在讲德国学校的同时,也可以跟同学们拓展一下关于德国教育体系方面的知识和词汇。例如,我们在讲到德国高校的时候,可以向同学提问:Ist folgende Aussage richtig oder falsch? Mehr als ein Viertel aller Studierenden in Deutschland wählt die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en, weil ihre Regelstudienzeit kürzer als die Universität ist.(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学生选择工业大学,因为它们的学制时间比综合性大学要短。)Die Antwort ist Nein. Denn die Regelstudienzeit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en ist gleich wei bei den anderen Universitäten.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德国的工业大学学习时间与综合性大学一样。但是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hcule)学制却比较短,一般只要三年。学校的任务时进行各类实用性的、建立在科学和艺术基础上的专业培训,培养从事实践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他们的毕业生在取得学位之后,往往更容易找到合适的职位,因此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在这里,同学们不但要学习Regelstudienzeit这样的生词,还要掌握Studierend这种按形容词变格的名词规律。除此以外,同学们还掌握了关于德国高校体制的相关信息。
五、结语
德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把语言形式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才能与他人得体、规范地进行交流。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德语知识的同时,更要针对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在一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中德文化差异的认识,将这种意识和学习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德语语言的使用环境、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语体、与母语的不同语言习惯等等。只有了解德国的国情文化,才能提高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最终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应云天.德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俞仲文,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韩怡.国情文化知识在德语教学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06,(12)
[4]过文英,胡凯,姚宝. 德国概况[M].上海:上海德语教育出版社, 2009
[5]王素娟.论高职院校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