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赚钱效应明显转差

2014-11-26魏凤春

股市动态分析 2014年45期
关键词:折价标的市值

魏凤春

很少一件事情的开始就这么漫长。

沪港通终于走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期。无数次的调研和路演,成堆的报告,整版整版的新闻报道,无数人一遍遍温习海外市场特征,不少人还换了崭新的工作,不管沪港通情况怎样,在它开始之前,它已经在A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由于开通时间的敲定大出部分悲观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他们原本以为沪港通要推迟到明年——在上周,市场演绎了异常罕见的行情。金融股异军突起,带动大盘股明显上涨,以军工为代表的前期强势板块领跌,尽管上证涨幅超2%,市场赚钱效应却明显转差。

那这周呢?

从沪港通直接受益标的——折价和“稀缺”标的的表现来看,4月公布之后只有一天的表现,此后两三个月均较为沉寂,直到7月有了一次集中的涨幅并跑赢市场。但从8月初之后则重转弱势,并且,在“占中”出来之前即是如此。

与此同时,市场对沪港通的了解在渐渐加深,了解到长期资金不太可能第一天就不顾成本的冲进来,最早的一批投资者短期资金可能会更多,两地投资者互猜底牌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应该说这样的认识与当时沪港通直接受益标的的表现是一致的。

那7月以来市场的上涨,有没有可能是借着沪港通的名义“挂羊头卖狗肉”的结果呢?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市场最基础的支持,是中国中长期问题的担忧已经在趋向缓解。过去两三年的市场已经反复证明,仅仅靠沪港通、仅仅靠经济若有若无的“企稳”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货币政策放松,是很难让大盘出现如此可持续和大幅度的上涨的。

在这些背景下,对上周市场的理解就只能是借着沪港通开通时间超预期,进行了时间较短的炒作。快进快出的投资者占据了异常多的比例,在上周一,折价并不多的银行以及业绩相对较差的中等市值白酒股涨幅最大,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已经接近历史上非常低的水平。从上周二开始,市场本质上就进入了盘整,在行为上,就是错失了周一机会的投资者在后悔,在忙不迭的减仓小市值股票并期待能分上一杯羹,哪知道盛宴或许已经进行完了一大半。

这个理解也是我们对这周的看法,尽管从技术上看大市值、低市净率的股票表现甚佳,但要防备它们在沪港通开闸后接盘力量不足的危险,而小股票经历了猛烈的杀跌之后,已经更为“健康”,尤其是创业板已经进入较弱的区间。在这种情况下,从战略上讲,声东击西似乎是不错的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折价标的市值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红周刊绩优指数100只标的股一览
王怀南:奔向亿级市值
转型4个月,市值翻了6倍
探析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实证研究
“窗口指导”淡化前后新股折价行为比较研究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
2020年全球VAM市值将超9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