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笛福的现实主义手法中的资本主义乌托邦因素
2014-11-26朱蕾
摘要:笛福被誉为英国或西方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开创者,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更是家喻户晓,他是最早用写实的手法描述普通人物真实生活的小说家,这是文学史上公认的评价。但通过对其写作手法和社会历史事实的分析和挖掘,却可以发现其小说创作中包裹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外衣下的幻想因素,结合对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读者可以一窥其资本主义乌托邦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现实主义 幻想 资本主义乌托邦
0 引言
笛福被公认为英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开辟了现实主义的道路。他第一个有意识的将创作定位在“生活的世界”以描绘普通人物的苦难奋斗经历来展现时代精神,而非古典时期的文学创作总是以帝王将相或上层有身份的人作为主角[1]。这些主人公的事迹已经不再是传奇、神话或者开创历史的伟业等,而是归复于普通人平凡、琐碎而又复杂曲折的生存史、生活史。他在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一再地强调他所讲述的故事的真实性:“编者相信,这部自述是事实的忠实记录,其中绝无虚构之处。”[2]为力求真实,笛福笔下的人物被赋予了真实姓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细节都有据可查,这种写法都是开创性的。
1 笛福的个人经历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精神
正如阿尼克斯特的《英国文学史纲》所评价的,“笛福的生平是一篇充满了惊人的成功和惊人的失败的历史”[3]。笛福出生于1661年的伦敦,年轻时是一个商人,到过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他对政治很感兴趣,1685年参加过蒙默士公爵的起义;1688年参加了从荷兰过来夺取英国王位的奥兰治的威廉三世的军队。曾经发表了讽刺诗《纯血统的英国人》来讥讽贵族天主教势力。后因出版讽刺国教政策的小册子《铲除分离教徒的捷径》而被捕并枷锁示众。他后期积极参加政治生活,但政治态度暧昧,有时依附托利党,有时依附辉格党,全以当时哪个党掌握政权而论。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他是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极力称赞资产阶级,并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他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垄断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另一方面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对劳动人民仅仅关心的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这又与资本主义的要求相吻合。
2 《鲁滨逊漂流记》中奥德修斯式的资本主义幻想
《鲁滨逊漂流记》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1713年伦敦的一份杂志讲了一个叫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执后被丢弃在荒岛上,他在岛上独自求生四年并最终获救的故事。笛福偶然读到它,产生了灵感,以此虚构了一个叫做鲁滨逊·克普梭的青年冒险中流落荒岛,从绝境中奋力求生,从沉船上搬来枪械和工具,依靠智慧和劳动猎取食物,修建住所,制造工具,种植谷类,驯养山羊,驯化了土人,改善了环境,并最终在28年后返回英国,成为一个有钱人的传奇故事。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和反响,但果真要冷静地考察这些故事的情节和内容,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这件事会真实发生。与小说所取材的真实故事相比,其夸张和虚构成分是不言而喻的。原来故事中变为野人的落魄水手在小说中成了自立富足并拥有仆人的小岛征服者;原本只有四年的求生经历变成了长达28年的文明演化和征服自然的史诗;侥幸被别人救走的可怜人变成了救助别人并衣锦还乡的大英雄。这些夸张看似是小说戏剧性的需要,其实根本是作者价值观取向的必然预设,所以内容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说出了资产阶级的心声,展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再从《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类型来溯源。很容易会发现它隶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莫尔的《乌托邦》、17世纪的培根的《新大西岛》、坎普尼拉的《太阳城》这些乌托邦文学谱系之中。与以前的乌托邦作品相比,《鲁滨逊漂流记》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前者多在描述一个已存在的静态的理想社会,而后者则是讲述一个冒险家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和科学知识创造出一个乌托邦乐园的故事。他的乌托邦思想既有其时代特征,又超越了他的时代。在这个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鼓吹的社会契约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他人缔结契约(如土人星期五、英国船长等),鲁滨逊在孤岛上建立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符合资本主义要求的政治体系。
正如所有乌托邦作品的构想一样,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所描绘的美好社会和经历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因为这些设想多数是出于某些阶级在某些时代下的需求和理想,在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下必然掩藏了更多的局限性和弊端。具体到《鲁滨逊漂流记》中就有笛福的殖民主义、经济个人主义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小说《仇敌》也许能使我们获得启示。在这部类鲁滨逊小说的结尾,鲁滨逊死去了,作家福(笛福的前笔名)却一厢情愿歪曲着苏珊讲给他的真实经历,编造出了《鲁滨逊漂流记》。所以说,笛福的现实主义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现实主义,其内核注定只能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乌托邦幻想。
参考文献:
[1]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Daniel Defoe.Robinson Crusoe[M].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65.
[3]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朱蕾(1983-),女,甘肃兰州人,安康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