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刍议

2014-11-26朱怀朝韩文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模式创新

朱怀朝 韩文涛

摘要:本文探索研究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借鉴国外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外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力争取长补短,以国家示范院校国示专业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出发,经过研究其院校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培养上的意见。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家示范 拔尖 创新 新模式

0 引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大学义不容辞的历史性责任,中国大学能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和难以破解的难题。不可否认建国以来我国高校鲜能培养出大师级领军人才,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还需积极探索。我国对于高校一直没有停止对资优拔尖学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进入新世纪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多年的努力和摸索,我国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1 国外相关经验借鉴

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模式及机制:美国高校创新意识靠前,胆子大,水平高,造就了美国现今高比例拔尖创新人才拉动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

德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培养拔尖创新学生的教学体制,包括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作为前提基础,需要基础面宽,知识面广,专业涉猎广泛的通识型人才。

日本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学生的教育模式:日本高校的教育教学更加贴近重视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接轨国际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一个更加人性化、适应能力更强,更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2 对我国构建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的启示

我国构建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有效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是将来高校实现发展的一种转变,我国要培养拔尖学生,途径之一就是在现有的高校内部分化出拔尖人才培养机构,如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团队、荣誉学院等,并建立合适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故研究我国高职拔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发展理念、培养特色和办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探索中的研究得到下面理论基础,在高职教育变革春天将来临时期,探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加快培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试行:第一,依靠“教授型名师”直接培养创新学生。高职院校应选拔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教授型师资担任创新学生的导师。第二,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拔尖学生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修养,让其在研究中发挥作用,比如校外实训。也可把学生吸收到课题组中,让他们做教师的助手,参加一些具体的科研工作,如文献检索、文献综述、调研、收集整理资料、实验工作、撰写论文。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以便创新。第三,改革现有的学校评估要求、教师评估要求、学生管理制度。对创新学生因材施教,在相关课程完成时,特殊要求,单独制定个人计划,让其多实战。第四,增强高职创新学生的奖励,以激励学生,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应增强学院对创新学生的奖励,尤其是对于有一些创新才智和潜质的学生,在全国性、省级比赛、专业学科比赛中取得重大荣誉的,如本院学子首次使用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对于此类科技创新发明等,学院应适当提供资助,以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潜能与创新热情,发掘更多有潜质的创新人才。如有可能,省教育部可拟设定省级创新学生专项资金来鼓励优质学生。第五,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可率先搭建产学研合作,形成企业(公司、工厂)、高职院校、科研机构的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首先要建立高职在校生参与生产实习,让在校期间接触实践、以及科学前沿。重视对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在实践中教授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生产中理解知识。第六,重视国示高职院校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不同学科的交杂会萌发出新颖的思想,国示高职可率先引领不同学科的融合,文科中渗透数理化知识,理科中交杂文科思想,同时让专业学科跟必修重点学科渗透,如本院计算机科学系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时,可以从编程角度教授学生如何实现某一理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先讲理论过程,再加入数学程序实践课。同时学院健全多学科交叉的机制,对重点交叉学科给予重点支持。

3 结束语

本文在先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特点,重点对几个对策进行了阐述,主要从培养机制出发,结合产学研过程,可较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但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众多,包括高职教师情况,以及课程设计能否结合企业实际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韩文涛.拓展训练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J].时代教育,2012,11.

[2]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49-51.

[3]陈波,等.深度合作长效机制体制研究[J].政校企研.

[4]克拉克·克尔著.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的新模式探索,项目计划编号:13SB0471。

猜你喜欢

新模式创新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