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品中的语用预设
2014-11-26王慎
王慎
摘 要: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预设在生活中很多领域得到体现。本文将从小品中语用预设的运用为视角,并以小品《大城小事》为例进行分析。本文试从语用预设的特点的角度对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语用预设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语用策略,可以帮助小品将幽默喜剧的效果推到极致。
关键词:语用预设;小品;幽默效果
小品被称作语言艺术,已成为一种文化,经过春晚舞台近三十年的推广,这一表演形式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小品因其娱乐、轻松的表演基调,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表演主题,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幽默的言语表达在小品这种艺术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许多语言学家曾以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视角研究过小品中的语言应用。而从语用预设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以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浅析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并以春晚小品《大城小事》作为例子。
1、语用预设理论
“預设”也称为“前提”或者“先设”,最初预设出现在哲学界,由德国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Frege在其“论意义和指称”中提出,用来解释语义中的逻辑现象。[1]预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和语段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后来经英国语言哲学家Strawson发展,将预设看做是自然语言中一种特殊的推理现象。[2]预设逐渐被引入到了语言学界,引起了语言学家广泛的兴趣,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重要课题。预设理论最初是从语义学角度对预设进行研究,产生了语义预设。但后来发现预设不仅与自身语义相关而且与当时语境和发话者以及发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等诸多外部因素密切相关。于是,Stalnaker(1974)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从此,语用预设成为研究预设理论的新视角。
随着国外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们也从开始时对西方研究成果的介绍,认识再到自己的独立探索,现在也已经结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继承前辈们研究成果之上——运用孙茂玲在《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以及唐莹在《语用预设与赵氏幽默的生成》中归纳的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框架,从预设的共知性、主观性、隐蔽性及可撤销性等特点,探讨语用预设在促进小品的幽默效果中起到的作用。
2、语用预设理论在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运用
《大城小事》中王宁和艾伦表演的是两个在城市中贴小广告的兄弟,在过年回家之前打算报复一下前两天举报他们的人——常远,把小广告全塞他家门缝里,结果一不小心把回家的火车票给塞了进去。兄弟俩为了找票而在常远家假装模特,闹出一连串的笑话。小品中有些幽默来自于他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还有很多部分是通过语言本身产生的。本文试从语用预设的特征为切入点,分析语用预设在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运用。
2.1共知性与言语幽默
语用预设的共知性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理解的背景知识。这种知识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但是共知性的运用,是和语境密切联系着的。或者是说话者暗示出来的,能够得到听话者理解的信息。因此,说话者在交际中会选用双方所共同知道的信息作为预设,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如果交际双方缺乏这种共知信息或者对共知信息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曲解,就会导致信息不能顺利传达,有时会产生一定的幽默效果。小品《大城小事》中有几处这样的预设。
(1)常远:(找衣服)你们平时拍过广告吗?
艾伦:拍啊,我们就是“拍”广告的(做往墙上“拍”小广告的姿势)我一天能拍五百多张,我哥厉害,一天能拍一千多张!
在这个对话中,常远问他们俩有没有拍过广告,其预设是“他们俩是模特行业的”,平时或许拍过服装广告。而艾伦把常远的“广告”预设理解为他们平时的拍在墙上的小广告。所以,他才回答他“能拍多少,主要取决于这个墙面平不平”。常远选择他们的“共同的信息”,由于艾伦缺乏“共知性”,而曲解了常远的意思。因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令人捧腹。
2.2主观性与言语幽默
何自然认为“预设可以是客观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心目中认为是事实,还可以指假定的情况”。[3]也就是说,语用预设的主观性也是指交际双方对某一语句的主观上的认识或态度,其本身并不具备必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4]在《大城小事》也有几处运用此语用策略。
(2) 艾伦:(发传单)大哥!湖中间大平房,大平房中间……(被王宁打断)
王宁:别瞎发呀!哥不教过你了么?你得看人需要啥你再发啥!
艾伦:哦~~(看了路人甲一眼,递传单)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这段对话是典型的语用预设主观性的案例。在发传单过程中,艾伦先是把卖房子的传单递给路人甲,王宁便提醒他“看人需要啥你再发啥”,王宁设置的预设是“路人甲不需要买房子”。接着,艾伦把治疗疑难杂症的传单发给了路人甲,艾伦设置的预设是“路人甲身体健康不好,身上有难治疗的病”。很显然,这些预设都是艾伦和王宁主观性的认识,根本没有什么正确和根据性。而通过他们主观性的推测,却产生了很强的喜剧效果,带给观众很多笑声。
2.3隐蔽性与言语幽默
语用预设的隐蔽性是指说话者在交谈中的潜在心理,说话者不把预设的直接信息表达出来,而是将预设隐藏在话语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婉转的说出。有时说话者会出于礼貌或者避免引起尴尬,而采用这种预设。在小品中有几处便采用了这种语用预设。
(3)常远:我没有侮辱你们的意思啊!我跟你们公司说的很明确,我要的模特,英俊、潇洒、高大、威猛、帅气。但是你们的形象,都很巧妙地避开了这几个形容词!看看你们自己那模样,怎么长得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呀!
小品中,常远说艾伦和王宁的形象“都很!看看你们自己那模样,怎么长得就跟闹着玩儿似的呀!”,常远的预设是“他们长相不好看”。但是为了避免尴尬故意通过委婉的方式说他们长相“巧妙地避开了这几个形容词”表达出来。反而,这种故意的委婉带来了喜剧的效果,令观众忍俊不禁。
2.4可撤销性与言语幽默
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有预设的话语之后又自行做了补充,以此否定了以前的预设,导致预设被撤销。有时说话者通过故意设置悬念性预设,再通过说出否定预设的话语,以此产生喜剧的效果。
(4)常远:(打电话)喂!物业呀!我跟你们反映个事儿啊!这个小区的停车位让你们设计的太不合理了!车位设计的这么窄,车跟车停的这么近,车门都打不开!多不方便……好在我没有车!
常远打电话跟物业先是反应小区的停车位设计不合理,并反应了因此而产生的种种不好的影响,使观众产生预设“常远有车”。而后,常远又否定了自己之前所做的预设,他揭示“好在我没有车!”令人捧腹。这种原预设的撤销在小品中应用颇广,也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3、总结
小品以幽默、诙谐、搞笑著称,因此而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但它的幽默、喜剧效果不仅仅是通过动作和身体行为而能完成的,作为一类语言类节目,其幽默的产生更多的是来自语言本身的应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作为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主观性、单向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在小品中广泛应用,增强了小品语言的幽默效果,升华了小品主题。另外,通过此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小品中语言幽默的产生,提升了观众对小品欣赏的水平。
参考文献:
[1]Frege, G. On Sense and Reference〔M〕.Oxford: Blackwell, 1952.
[2] 孙茂玲. 近十年语用预设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10(8): 90-91.
[3] 何自然,陈新仁. 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4:145.
[4] 唐莹. 语用预设与赵氏幽默的生成.长春.现代交际,2012
[5]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0: 277-283.
[6] 黄慧婷.浅析小品《扶不扶》中的語用预设策略.合肥.安徽文学,2014
[7] 丛日珍. 语用预设与中国喜剧小品——以“不差钱”为个案研究. 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8] 刘瑞杰. 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以“今天的幸福”为个案研究.合肥.海外英语,2014
[9] 金娣. 语用预设解读小品幽默——以“想跳就跳”为例. 合肥.海外英语, 2014